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哈薩克族人是怎樣馴鷹的 哈薩克族馴鷹術(shù)

2016-06-07 19:55:5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新疆哈薩克族是捕捉獵物的能手。他們捕捉不用現(xiàn)代化的武器。而是用傳統(tǒng)的武器——鷹和獵狗。鷹作為獵手的“空軍”,狗則作為“陸軍”,只要

新疆哈薩克族是捕捉獵物的能手。他們捕捉不用現(xiàn)代化的武器。而是用傳統(tǒng)的武器——鷹和獵狗。鷹作為獵手的“空軍”,狗則作為“陸軍”,只要“空陸軍”齊出動,獵手準會滿載而歸。鷹是一種兇猛而靈敏的動物,要想捉住并馴服它,非得有一套適用的方法。哈薩克族獵手都有一套獨特而有趣的馴練方法,使鷹成為獵人的最好幫手。

哈薩克族牧民用網(wǎng)、夾子、套子等工具捉住大鷹,或是在高山中掏來小鷹之后,首先給其戴上皮制的面罩,使它什么也看不見。若是雛鷹則要關(guān)在籠里喂養(yǎng)一段時間。馴鷹的第一步首先是打掉它的威風,方法是讓鷹站在一根木棍上,木棍的兩頭系上繩子,來回搖晃,使鷹站不穩(wěn)。經(jīng)過晝夜不停的搖晃之后,鷹被弄得神魂顛倒,頭暈目眩,久而久之,鷹便會暈倒在地。這時,往鷹頭上澆涼水,使其蘇醒過來。然后給飲鹽水或是茶水,而不給食物。原來威風凜凜的鷹,一下子像泄了氣的皮球,變得有氣無力。經(jīng)過半個月左右的“折磨”之后,鷹漸漸被馴化。下一步開始喂食,喂食時不是將肉送到嘴邊,而是馴鷹人員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子上,讓鷹過來叼著吃。

這個時候鷹已被餓得快發(fā)瘋了,見了肉就會不顧一切去叼,馴鷹員慢慢地將肉離鷹的距離越拉越遠,使鷹由跑過來叼著吃,到飛過來叼著吃,每次都不能給吃飽。用這種方法直到鷹飛起來,又飛到馴鷹員的手臂上叼肉吃,說明已馴化得差不多了,不過這些馴化活動都是在室內(nèi)。

更重要的是在室外的馴練,在室外馴鷹時,先要把鷹尾部掌握平衡和升降的16根羽毛用線縫起來,使鷹飛不高,也飛不遠,只在小范圍內(nèi)活動。馴練它捕捉獵物時,不再用肉,而是把活兔子捉來拴在草地上或在狐貍皮上捆上肉,讓鷹去叼著吃,等這種訓練差不多時,則要把尾部的縫線拆掉,但要在腿上拴一根長長的繩子,像放風箏似的讓它去捕捉“獵物”,等熟練之后,可以將手中的繩子松開,但還不能將腿上的繩子取掉,即便是它飛跑了,繩子還會吊在空中,騎馬很容易追回來。

哈薩克族的馴鷹方法十分嚴格,而又符合科學道理,所以他們的成功率很高。在正式放鷹捕獵時,給鷹既不能喂得過飽,也不能喂得過少,否則會影響鷹捕捉獵物的積極性。喂食適量才能使鷹保持旺盛的戰(zhàn)斗力。

哈薩克族牧民多在冬季用鷹捕捉黃羊、野兔、狐貍等獵物,每次出征總是滿載而歸。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