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舞蹈歷史 哈薩克族舞蹈有何特征
哈薩克古老的民間舞有著悠久的歷史,這與他們長期游牧生活密不可分,是一種抒情的肢體語言,當我們了解了他們的生活,就會體會到民間舞深層的內涵,同時會為他們感到自豪。哈薩克是一個游牧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勞動中,形成了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他們的文化和生活密不可分,他們用歌舞抒發(fā)情懷及對生活的熱愛。哈薩克民間舞的主要傳播方式是口傳身教,沒有固定的模式,根據舞者理解的不同,肢體語言各不相同,思想及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
古老的民間舞背后都有一段傳奇而生動的故事,這些故事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都帶有一種孤獨、奔放、或者凄涼之感,根據舞者的各種動作較準確的表現他的思想,如《黑走馬》講述了哈薩克馬矯健的體態(tài),在很早以前,哈薩克人和蒙古人發(fā)生一場爭奪草場的戰(zhàn)爭,結果蒙古人戰(zhàn)勝了哈薩克人,并把他們的馬搶走,哈薩克牧民很悲憤,但哈薩克牧人與黑走馬在長期的生活中產生了一種默契之情,黑走馬能夠聽懂牧人的笛聲,于是牧民站在高山上吹起了哈薩克特有的一種樂器斯布孜(和笛子類同),當黑走馬聽到笛聲后立即豎起馬鬃,長嘶一聲,向馬群方向奔去,將被搶走的馬全部帶回哈薩克部落,避免了一場戰(zhàn)爭。于是哈薩克人創(chuàng)作了《黑走馬》曲,隨后又以舞蹈的形式流傳下來。
模擬式舞蹈流傳較為廣泛,大多數老人都能表演,如《黑走馬》、《走熊舞》、《鴨子舞》、《擠奶舞》等,它們都是通過模擬動物或勞動的某一個精彩動作,將他們連接在一起,形成舞蹈語言,哈薩克老人也經常手持工具進行舞蹈,如《大鷹舞》、《熊舞》、等,在表演《大鷹舞》時表演者反穿羊皮大衣,一手包在大衣內,一手從羊毛袖中伸出,表演大鷹的覓食、伸頸、等動作,都非常優(yōu)美動人。
總之,哈薩克民族在長期的游牧生活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的民間文化和民間舞蹈,而藝人們口傳身教的一代又一代延續(xù)著,將古老的藝術傳到今日,不知經歷了多少代老藝人的心血和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