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揭秘甲骨文的神秘詛咒 研究者前赴后繼離奇死亡

2017-03-08 16:07:3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被稱為也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之漢字”。 然而,甲骨文的面世并被人熟知,極具傳奇性和戲劇性,甚至夾帶

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被稱為也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之漢字”。

然而,甲骨文的面世并被人熟知,極具傳奇性和戲劇性,甚至夾帶著某種神秘詭異的詛咒,曾使研究者們接連離奇死亡。

說到甲骨文,不能不提王懿榮。王懿榮是大清國子監(jiān)祭酒,也是享譽北京城的著名金石學家。1899年的秋天,王懿榮的一場瘧疾,改變了甲骨文被病人吃掉的命運。

其時,年過半百的王懿榮身患瘧疾,京城一位老中醫(yī)為他開了一劑藥方,其中一味藥是龍骨。家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的達仁堂藥鋪將藥抓回來,王懿榮無意中發(fā)現(xiàn)龍骨上有許多規(guī)律的符號,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字體非籀非篆。為一探究竟,他專門派人去達仁堂藥鋪購回全部龍骨。一些古董商人得知王懿榮好此物,每有所得便攜之登門,時過不久,王懿榮已收龍骨1500余片。

王懿榮

王懿榮對龍骨進行反復推敲、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讓他很快了解到這些龍骨是龜甲和獸骨,上面的符號是用刀刻的文字,裂紋是高溫灼燒所致?!凹殲榭加啠贾獮樯檀饭?,至其文字,則確在篆籀之前。”王懿榮確認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號是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的古老文字。

王懿榮對甲骨文字的最初判斷,為后來的研究所證實。他是揭示甲骨之謎的第一人,中國的文字史也由此向前推進了一千年。王懿榮發(fā)現(xiàn)甲骨文一年后,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太后與皇帝倉皇亡命。王懿榮在庭院徘徊了一夜,于翌日清晨書絕命詞一紙,曰:“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睂懲?,他投井自盡!之后,他的妻子謝夫人帶著長媳張氏也一起投井而亡。

王懿榮死后,他的長子為了還債,將父親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轉售給了王懿榮的生前好友劉鶚(即小說《老殘游記》的作者)。劉鶚又委托趙執(zhí)齋“奔走齊魯趙魏之地,凡一年,前后收得3000余片”。另外,劉鶚還派兒子去河南收集甲骨,前后加起來,有5000多片。劉鶚宣稱:“己亥一坑所出,雖不敢云盡在于此,其遺亦僅矣?!?/p>

1903年,劉鶚從他的5000余片甲骨片中精選了1000多片拓印成書,即大名鼎鼎的《鐵云藏龜》,這是甲骨學史上的第一部著錄。從此,甲骨文從由只供少數(shù)學者在書齋里觀賞、摩挲的“古董”,變?yōu)榭少Y社會上廣大學者研究的珍貴史料,從而擴大了甲骨文的流傳范圍,促進了甲骨學的研究。

在《鐵云藏龜》中,劉鶚第一次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筆文字”的論斷,為甲骨文正確劃定了朝代,具有重大的學術意義。民國年間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主任、有“中國考古學之父”之譽的李濟先生在《安陽》一書中,稱王懿榮是中國古文字學科的達爾文,把劉鶚比為赫胥黎。王懿榮是第一個認識到甲骨文學術價值的人,劉鶚是第一個對這些完全不為人知的古文字進行整理、出版的人。

然而,在此之后,劉鶚卻慘遭噩運。

劉鶚與袁世凱曾在山東巡府張曜麾下共事過,袁世凱為自己長久不被重用,曾請劉鶚向張曜請求提拔任用的事,而張曜卻認為袁世凱“才可愛而性未定,資可造而識未純”,沒有同意袁世凱的要求,因此袁世凱以為劉鶚不肯為他出力,一直懷恨在心。

1908年5月,袁世凱已權傾一時,劉鶚自然難逃厄運。袁世凱授意將劉鶚秘密拘捕,流放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次年七月初八,劉鶚突然中風,于貧病交加中逝于迪化。

從1900年發(fā)現(xiàn)甲骨文僅十年時間,研究甲骨的兩位先趨相繼慘遭噩運,離開人世,其原因似乎都與甲骨文無關,但這里是否隱藏著一種詛咒和噩運?

劉鶚死后,羅振玉在劉鶚家中看到了甲骨文字,并為《鐵云藏龜》寫了序文。

羅振玉同樣是一位大學者,是近代農(nóng)學家、教育家、考古學家、金石學家、敦煌學家、目錄學家、??睂W家、古文字學家,中國現(xiàn)代農(nóng)學的開拓者,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

面對這些有字甲骨,羅振玉極為驚訝,斷言這是一種連古文字學家都沒有見過的神秘文字。然而,他最關心的,不是甲骨上的文字內(nèi)容,而是這些甲骨到底來自于哪里?因為只有弄清了出土地點,才能明白這些有字甲骨的背景和來龍去脈。

王國維

一直以來,古董商為了壟斷甲骨市場,對甲骨的出土地點往往秘而不宣,所以無論是王懿榮還是劉鶚,都不知道甲骨出土的準確地點。

終于,從一個酒后失言的古董商口中,羅振玉聽到了一個重要的地名:河南安陽城西北五里處,洹河邊上一個叫小屯的村落。

1910年,羅振玉派人去安陽小屯調(diào)查并收集甲骨。1915年,羅振玉又親自去小屯村調(diào)查,確認了甲骨的出土地點。他從甲骨文中辨認出10多個商代晚期的帝王廟號,從而確定甲骨文是商代晚期王室占卜留下的遺物。他四處收購甲骨,僅在1910年一年就從古董商手中買到1萬余片甲骨。他從收藏的甲骨中選出3000多片制成拓本,編成《殷虛書契前編》二十卷。

結合《史記》所說的“洹水南殷虛上”,以及唐人《史記正義》所說的“相州安陽本盤庚所都,即北冢殷虛”等文獻記載,羅振玉結果深入研究后得出結論,小屯就是商代晚期最穩(wěn)定、最長久的都城遺址殷墟的所在地,而甲骨卜辭,就是殷王室用于問卜之物。

羅振玉對甲骨文出土地的考證,最終使甲骨文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不久,他的身邊又站出來一位杰出的學者,他就是被時人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chuàng)者”的王國維。

王國維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羅振玉曾資助王國維東渡日本留學深造。王國維是一位興趣廣泛又刻苦努力的學者,他研究的領域涉及哲學、文學、宋元戲曲等,他曾幫助羅振玉整理和研究甲骨文,從此和甲骨文結下了不解之緣。1917年,王國維在上海倉圣明智大學任教時,夜以繼日研究甲骨文,寫出甲骨文發(fā)現(xiàn)后第一篇具有重要意義的科學論文《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并把1000多片甲骨分析歸納,編成厚厚的專著《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

王國維在研究甲骨文時,偶然把兩塊碎片拼合,發(fā)現(xiàn)上面記載的正是《史記》中寫到的商代公、王的次第,印證了《史記·殷本紀》的內(nèi)容,將甲骨文的研究推向當時的最高峰。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王國維還是延續(xù)了甲骨文大師們難逃的悲慘命運,也走上了自殺之途。1927年6月,王國維投頤和園昆明湖自盡,那天是陰歷五月初三。其時,由于頤和園游人甚少,待救起時,王國維已停止了呼吸,時年五十一歲。

就在王國維自殺的第二年,剛剛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在著名考古學家董作賓、李濟、梁思永等人先后主持下,在小屯村一帶進行了長達10年的15次考古發(fā)掘,不僅先后發(fā)現(xiàn)了總計24900多片甲骨,而且發(fā)現(xiàn)了商代后期的宮殿、宗廟遺址和王陵區(qū),出土了大量珍貴的銅器、玉器、陶器,從物質文化上提供了殷墟為商代王都的證據(jù)。殷墟成為世界聞名的古文化遺址,又一次震動了中外學術界。

截至2012年,我國先后發(fā)現(xiàn)了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nèi)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nèi)容,而且涉及天文、歷法、醫(yī)藥等科學技術。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2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xiàn)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劉典)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