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 > 養(yǎng)生保健 > 正文

廁所里做這事千萬別超三分鐘

2017-07-04 16:30:2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隨著現(xiàn)在手機、平板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隨時隨地都點開看看,哪怕就是上廁所的時候也毫不含糊,而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上廁所的時間越來越長

隨著現(xiàn)在手機、平板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隨時隨地都點開看看,哪怕就是上廁所的時候也毫不含糊,而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上廁所的時間越來越長,本來一會就搞定的事情,一拖大半個小時,然后還會引起痔瘡等毛病,痔瘡的危害也很大,但是大家一定要清楚上廁所時間太長的危害哦,希望大家能夠慎重,注意一些上廁所的問題,如果不是大事,盡量不要拖到三分鐘以后,越早解決越好。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肛腸疾病、坐便比蹲便更易導致肛腸問題、如廁時不斷刷微博會“憋”出來痔瘡……關于肛腸方面的幾條新聞把網(wǎng)友們雷得外焦里嫩。那么,這些顛覆我們“三觀”的問題,是否屬實呢?

女性因為生育原因更易得痔瘡

有個段子,幾個男人坐在一起,一男說道,“聽說十男九痔,我沒有?!?/p>

女性普遍有個看法,男性屁股小,據(jù)說,這可能是男性更易得痔瘡的原因。

專家不這么看,“其實,相比男性,女性因為需要生育,更易得痔瘡?!?/p>

女性比較羞澀,會刻意回避自己肛腸方面的問題,這也使有些女性無法及時得到治療。

由于生理解剖的差別,女性的盆腔內多一個子宮,擠壓直腸,使直腸向后傾斜,彎曲度增大,大便通過時比男性慢,容易產(chǎn)生便秘而引起肛腸疾病。

婦女的月經(jīng)病、帶下病、妊娠病、產(chǎn)后病也都會引起并發(fā)肛腸類疾病。女性處于妊娠期時,胎兒增大壓迫直腸,使直腸肛門的靜脈血回流發(fā)生障礙,易引起痔靜脈曲張而形成痔瘡。

據(jù)有關資料表明,肛門直腸疾病的發(fā)病率為59.1%,痔瘡占所有肛腸疾病的87.25%。據(jù)報道顯示,50歲以上的人肛腸病發(fā)病率為60%~70%,女性比男性發(fā)病率高出13.1%。

如廁最好3分鐘結束戰(zhàn)斗

從中可以看到,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必須時刻用功。但這里引用這段話,不是出于勵志的目的,而是把它當做反面教材。

于廁上做文章,那得需要蹲多長時間!

現(xiàn)在可能很少人會在廁上構思文章,但是如果說耗在廁所里的時間,恐怕大多數(shù)手機黨比起歐陽修這位大文豪來說都是不遑多讓。

刷刷微博、看看新聞、玩玩游戲,在手指劃拉之間,時間翩然而過,直到兩腿酸麻,手機黨們才掙扎著站了起來。

健康的排便時間是二三分鐘,最多別超過5分鐘,但是現(xiàn)在很多人動不動就蹲上個十幾分鐘甚至更多,這會大大地加重肛腸的負擔。

排便時,腸道每平方厘米承受著十幾到幾十公斤的壓力。排便時看書或抽煙,往往導致排便時間過長,如果經(jīng)常如此,就會造成腸黏膜下垂,導致習慣性便秘、痔瘡等疾病的發(fā)生,所以蹲坑還是3分鐘結束戰(zhàn)斗,該干啥干啥去吧。

相比起目前較為普遍的如廁時間過長對肛腸的影響,坐便和蹲便這種姿勢上的差別對肛腸造成的影響較小。

很多家庭喜歡在廁所里放雜志或報紙,方便在如廁的時候看。殊不知長時間蹲廁所不僅不衛(wèi)生,還會使直腸靜脈長時間受擠壓,引發(fā)痔瘡。

研究證實,蹲廁所時間超過3分鐘即可直接導致直腸靜脈曲張淤血,易引發(fā)痔瘡,且病情的輕重與蹲廁的時間長短有關,時間越長發(fā)病概率越高。

一般來說蹲廁所時間的安全臨界線為1小時,因為久蹲不起,會使腹壓增高,容易引起靜脈血回流不暢,導致直腸上靜脈擴張,靜脈群關閉不嚴,靜脈叢壁變薄膨出,經(jīng)常這樣,就促使了痔瘡的形成,所以縮短蹲廁所時間也是預防痔瘡的有效方法。

另外,對于女性來說,長時間“蹲坑”也是對身體不好的,就女性而言,身體結構更容易受到外部細菌的感染,造成婦科方面的疾病,所以更加不建議長時間“蹲坑”。

還有就是孕婦,對于孕婦來說,本身身子會比較重,下肢血液循環(huán)不好,更不能夠長時間“蹲坑”,并且嬰兒在母體內,長時間受到壓迫也是不好的,不僅影響嬰兒的活動空間,還會對嬰兒的生長發(fā)育有所阻礙。

讀書、看報兼如廁,不少的忙碌族樂此不疲地在廁所里開辟“第二戰(zhàn)場”,更有甚者,有些患者曾在裝修房間時,在衛(wèi)生間安置書架、報架,為如廁營造優(yōu)美的“辦公”環(huán)境。

殊不知如廁時間長不僅不衛(wèi)生,長此以往還會使直腸靜脈長時間受到擠壓,誘發(fā)痔瘡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蹲廁超過3分鐘即可直接導致直腸靜脈曲張淤血,易引發(fā)痔瘡,且病情的輕重與時間長短有關,時間越長發(fā)病機率越高,久坐廁所的安全臨界線為1小時。

因為久蹲不起,會使腹壓增高,容易引起靜脈血回流不暢,導致直腸上靜脈擴張,靜脈群關閉不嚴,靜脈叢壁變薄膨出,經(jīng)常這樣,就促使了痔瘡的形成,所以縮短如廁時間是預防痔瘡的有利措施。要縮短如廁時間,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養(yǎng)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

健康人直腸內通常沒有糞便,隨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結腸反射,結腸可產(chǎn)生強烈的“集團蠕動”,將糞便推入直腸,直腸內糞便蓄積到一定量,便產(chǎn)生便意。所以把如廁時間安排在早、中、晚飯后為好。

二是要預防便秘

正常排出的大便是成形軟便,不干不稀,排便時不感到排便困難,便后有輕松舒適的感覺,這表明胃腸功能良好。如果大便秘結堅硬,就會造成排便困難而延長如廁時間,肛門直腸血管內壓力增高,血液回流障礙。

防止大便秘結應注意合理調配飲食,既可以增加食欲,糾正便秘改善胃腸功能,也可以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日常飲食中可多選用蔬菜、水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飲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等。

三是要注意日常保健

學會心情適時放松,然后要要保持肛門清潔,每晚睡前溫水坐浴一次。睡眠時宜采取右側臥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從事久坐、久立、久蹲職業(yè)的人要經(jīng)常變換體位,適當?shù)卦黾踊顒恿?,參加?課)間操。

此外,多做提肛運動。方法是(坐、臥、站立均可):吸氣時,肛門用力內吸上提,緊縮肛門,呼氣時放松。每次肛門放松、緊縮30下,早晚各一次。若能采取胸膝臥位(雙膝跪姿、胸部貼床、抬高臀部)進行提肛運動,則效果更好。

肛腸疾病是人類特有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從廣義說:發(fā)生在肛門、大腸上的各種疾病都叫肛腸病,常見病100多種。從狹義說:發(fā)生在肛門與直腸上各種疾病,常見的有30多種,如:內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瘺、肛周膿腫、肛門皮膚病、肛竇炎、直腸炎、直腸潰瘍、出口性便秘,直腸脫垂、直腸前突、直腸粘膜內脫垂,肛門直腸狹窄、肛門失禁,肛管癌、直腸癌、肛乳頭瘤、直腸息肉、肛門直腸結核、肛門神經(jīng)癥、尖銳濕疣、肛門直腸先天性畸形,肛門直腸外傷等。

痔瘡是常見的肛腸疾病

醫(yī)學所指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fā)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

痔瘡的癥狀

痔瘡最主要的癥狀是便血和脫出,大便時反復多次的出血,會使體內丟失大量的鐵,引起缺鐵性貧血。

痔瘡的危害

有痔瘡不治療,很容易造成肛周膿腫或者肛瘺的情況,那樣就增加了治愈難度。長期便血則可引起貧血、頭暈、目眩、氣喘、心悸、乏力等各種慢性消耗癥狀。建議患者盡早治療,以免病情延誤

(一)藥物療法

常見有枯痔散療法、口服中藥、外用藥物。以上療法一般適用于輕者,如一、二期患者。目的是起到減輕痔瘡癥狀,對于病輕患者,并且注意生活飲食避忌,還是能起到根治作用的。

不過對于重者使用,會出現(xiàn)見效慢,并且很難消除病灶,不徹底。長期用藥花費高,對身體又有副作用,所以醫(yī)師會建議手術治療。

(二)手術療法

病人聽到手術,可能會聞術色變,這只是沒有對手術的具體了解,產(chǎn)生一種神秘的色彩而恐懼。只要你了解手術,其實一點也不害怕,況且手術全程都是麻醉,沒有疼痛感的。

那我們就揭開手術的面紗。外科手術療法,切除痔核,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其特點是隨著手術方法的改進,手術中及手術后痛苦較輕,創(chuàng)面愈合快,療效肯定,但要求手術條件較高,是目前治療痔瘡最可靠的方法。

常見的有

結扎切除手術、環(huán)性切除手術、外剝內扎切除手術、超低溫、超高溫手術、激光療法等。

(三)外科療法中的非手術療法

上面所說的是外科療法中的手術療法,而現(xiàn)在要講的是一種非手術療法。對于那種脫出的痔瘡或會脫出肛門外但可自動回縮的痔瘡,都可考慮用非手術療法。一般都有硬化劑注射、橡皮圈結扎、紅外線燒灼或低溫冷凍法。

結語:肛腸疾病是現(xiàn)在經(jīng)常會遇到的一種情況,上廁所時間太長的話經(jīng)常會導致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所以我們一定要慎重的對待,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上文中為大家介紹了一些關于上廁所時間太長會導致的危害,希望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哦。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