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飲食 > 疾病調(diào)理 > 正文

感冒咳嗽只需一碗水 可惜99%的人都不知道

2017-05-08 08:50:4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感冒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在大家眼里它是一個小病,吃點藥就好了可是對于極少數(shù)的人來說感冒可能引發(fā)很多疾病,吃藥在大家眼里可能也是一件

感冒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在大家眼里它是一個小病,吃點藥就好了可是對于極少數(shù)的人來說感冒可能引發(fā)很多疾病,吃藥在大家眼里可能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大家知道嗎?是藥三分毒,吃藥也會對身體帶來很大的傷害,那么感冒怎么治呢?感冒吃什么好呢?今天小編教大家喝水治感冒的方法,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呢?

普通感冒

起病較急,潛伏期1~3天不等,隨病毒而異,腸病毒較短,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較長。主要表現(xiàn)為鼻部癥狀,如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也可表現(xiàn)為咳嗽、咽干、咽癢或灼熱感,甚至鼻后滴漏感。

危害

本病病情較輕、病程短、為自限性疾病,多數(shù)患者預(yù)后良好。但極少數(shù)年老、體弱、基礎(chǔ)疾病較多,尤其合并嚴重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者,可因嚴重并發(fā)癥預(yù)后不良。

喝鹽水治感冒的辦法

主要材料

食鹽。

偏方用法

就用家里普通的食鹽,加水稀釋,比例沒有嚴格要求,只要稀釋成淡鹽水即可,一天喝三次,多少不限量,驗方效果,兩天見效,一般三天痊愈。

這個方子是我親身經(jīng)歷的,而且我們?nèi)叶加昧?,基本三天都好了,真的很好用,我以前給你說過,鹽水治腸炎的也不錯,告訴大家,就是想讓更多的人都健康。

溫馨提醒

此方不宜晚上用。

高血壓患者慎用。

感冒的三個真相

一份《感冒白皮書》,為我們揭露了有關(guān)感冒的三個“一”真相。

第一個“一”

第感冒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綜合癥”,有超過100種以上的病毒可能誘發(fā)感冒;

第二個“一”

一般來說,感冒的癥狀會持續(xù)一星期,不論服藥與否;

第三個“一”

感冒的起點,應(yīng)該是出現(xiàn)癥狀的一天前,此時病毒已經(jīng)在你的體內(nèi)駐扎。

治療感冒的12種偏方

1.熱水泡腳

每晚用較熱的水(溫度以熱到不能忍受為止)泡腳15分鐘,要注意泡腳時水量要沒過腳面,泡后雙腳要發(fā)紅,才可 預(yù)防感冒。

2.生吃大蔥

生吃大蔥時,可將油燒熱澆在切細的蔥絲上,再與其它菜涼拌吃,不僅可口,而且可以預(yù)防感冒。

3.鹽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后用淡鹽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流行的時候更應(yīng)注意鹽水漱口,此時,仰頭含漱使鹽水充分沖洗咽部效果更佳。

4.冷水浴面

每天洗臉時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輕輕吸入少許水(注意勿吸入過深以免嗆著)再擤出,反復多次。

5.按摩鼻溝

兩手對搓,掌心熱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溝內(nèi)、橫平鼻外緣中點)十余次,可以預(yù)防感冒及在感冒后減輕鼻塞癥狀。

6.鼻子插蔥

感冒后鼻子不通氣怎么辦呢?可以睡覺時在兩個鼻孔內(nèi)各塞進一鮮蔥條,3小時后取出,通常一次可愈。倘若不行,可于次日再塞一次。值得提醒的是:首先,蔥條要選擇粗一點,細了,一是藥力小;二是容易吸入鼻腔深部,不易取出;其次,若患者的鼻腔接觸鮮蔥過敏,可在蔥條的外面包上一層薄薄的藥棉。

7.白酒擦身

用銅錢、硬幣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輕刮前后胸、曲池及下肢曲窩處,直至皮膚發(fā)紅發(fā)熱,然后喝一碗熱姜糖水,約15分鐘后便大汗淋漓。汗后周身輕松舒適,此時注意免受風寒,感冒很快痊愈。

8.可樂煮姜

鮮姜20至30克,去皮切碎,放入一大瓶可口可樂中,用鋁鍋煮開,稍涼后趁熱喝下,防治流感效果良好。

9.呼吸蒸汽

初發(fā)感冒時,在杯中倒入開水,對著熱氣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涼為止,每日數(shù)次,可減輕鼻塞癥狀。

10.熱風吹面

感冒初起時,可用電吹風對著太陽穴吹3至5分鐘熱風,每日數(shù)次,可減少癥狀,加速痊愈。

11.蒜泥蜂蜜

將等份的蒜泥與蜂蜜混勻后,用白開水送服,每次一湯匙,每天4至6次,對治療流感有佳效。

12.香油拌蛋

將一兩香油加熱后打入一鮮雞蛋,再沖進沸水攪勻,然后趁熱喝下,早晚各服一次,2至3天便可治好感冒愈后的咳嗽。

感冒的飲食禁忌

適宜食物

蘋果,牛奶,雞蛋,菜花。

忌吃食物

油條,油面筋,蠶豆,臘腸,咸魚。

1、感冒食療方

1)醋熘土豆絲

將切好的土豆絲放入清水中過一遍,去掉其粉質(zhì),防止抓鍋底,用料與醋熘白菜相同,但不需勾淀粉。

2)白菜蘿卜湯

白菜心500克,切成碎末,白蘿卜120克,切成薄片,加水800毫升,煮至400毫升后,加紅糖適量。每次200毫升,一天2次,連服三四天即可治愈。

3)蘋果蜂蜜水

蘋果5個去皮,切成小塊,加水1升,煮沸5分鐘,自然冷卻到40℃,加少許檸檬汁和適量蜂蜜攪拌均勻,每天多次少量飲用。

4)姜絲蘿卜湯

姜絲25克,蘿卜50克切片,加水500毫升,煮15分鐘,加紅糖適量。每次200毫升,每天1-2次。

5)蔥蒜粥

取干凈的蔥白10根,切碎,大蒜3瓣,大米50克,加水煮成粥。每次150毫升,每日2次。

6)蔥頭飲料

洋蔥頭1個,切碎,加鮮牛奶250毫升,煮開,自然冷卻,加適量蜂蜜,睡前服用100毫升。

7)姜絲可樂

鮮姜絲50克,加1000毫升可樂,煮沸,熱飲,每次100毫升,每天數(shù)次。

8)桔皮冰糖飲料

鮮桔皮50克,加冰糖適量,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

9)銀花薄荷飲

銀花30克,薄荷10克,鮮蘆根60克。先將銀花、蘆根加水500毫升,煮15分鐘,后下薄荷煮沸3分鐘,濾出加適量白糖,溫服,日服3~4次。

10)醋熘白菜

取青口白菜的二三層幫葉約400克,切斜片。鍋內(nèi)放油,油熱后放花椒10粒左右,炸黑后放白菜,立即將一小酒杯米醋入鍋,翻炒放少許白糖、味精,再翻炒,放鹽適量,稍候勾淀粉少許,即可出鍋。

11)醋烹豆芽菜

豆芽菜醋烹后立即翻炒,放味精、鹽適量,翻炒立即出鍋。火候要大,快炒,豆芽形狀基本不變。

風寒感冒食療方

1)橘皮飲取鮮橘皮30克或干橘皮15克,加水750毫升,煎至500毫升,加白糖適量飲用。

2)大蒜紅糖飲取大蒜、生姜各15克,切片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臨睡前加紅糖適量服用。

3)白菜湯取大白菜根3棵洗凈切片,加大蔥根3根,煎湯500毫升,加白糖少許趁熱服下?;蛉“撞诵?50克,加白蘿卜60克,水煎后加紅糖適量,食菜喝湯。

4)生姜芥菜湯鮮芥菜500克洗凈切斷,生姜10克切片,加水2 000毫升,煎至1 000毫升,用食鹽調(diào)味后分次飲服。

5)生姜炒米粥生姜30~50克切片,炒米50克,共煮成粥,食鹽調(diào)味后食用。

6)桑葉薄荷飲取桑葉6克、淡竹葉15克、菊花6克、薄荷3克和適量白糖,將桑葉、菊花、淡竹葉加適量的水煮沸,即將藥液潷入茶缸中。飲時加入適量的白糖,當茶飲服。(注意:外感風寒無汗者不宜服用)

7)五神湯取荊芥10克、生姜10克、蘇葉10克、紅糖30克、茶葉6克,將荊芥、蘇葉、生姜切成粗末,與茶葉一同放入瓷缸內(nèi),用開水沖泡,蓋嚴。將紅糖放入另一個碗內(nèi),將用開水浸泡的藥液趁熱倒入,與紅糖拌和,置文火上煮沸,趁熱飲下。飲后覆被而臥,待微汗出即可退燒。剩下的藥液,煮熱當茶飲。(注意:風熱外感者禁忌)

風熱感冒食療方

1)梨水生梨一個,洗凈連皮切碎,加冰糖隔水蒸服,適用于風熱咳嗽。

2) 菊花茶杭菊花、枸杞子各60克,紹興酒適量,浸泡10~20天,去渣加蜂蜜少許,早晚各飲25毫升,適用于風熱感冒頭痛。

3)橄欖蘆根茶咸橄欖4只,蘆根30克,加水1 000毫升煎至500毫升后飲服。

4)黃花紅糖茶取黃花、紅糖各30克,加水煎服。

5)蘿卜飲白蘿卜250克,洗凈切片,加水750毫升煎至500毫升,加白糖少許,趁熱服用一半,30分鐘后再服余下一半。

6)雙花飲取金銀花15克、蜂蜜50克、大青葉10克,將金銀花、大青葉放入鍋內(nèi),加水煮沸,3分鐘后將藥液潷出,放入蜂蜜,攪拌均勻即可,當茶飲。

2、感冒吃什么食物對身體好

1)應(yīng)多飲水,每天攝入液體總量在2 500~5 000毫升之間,有助于退熱發(fā)汗,排除毒素。可飲用開水、清淡的菜湯以及新鮮的果汁,如西瓜汁、梨汁、甘蔗汁、藕汁等,稀粥、蛋湯、牛奶、豆?jié){也可。亦應(yīng)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

2)患感冒時可有腹脹、納差、腹瀉、便秘等胃腸機能失調(diào)癥狀,因此飲食應(yīng)素凈、清淡。佐餐則宜選用各種醬菜、豆腐、肉松等清淡食品。

3、感冒最好別吃什么食物

1)應(yīng)忌食油膩、油炸、黏滯、咸辣、過硬及海腥食物。

2)感冒初期,當禁食生冷、油膩,如果是溫熱之邪,初期正在清解階段,亦當忌食生冷,一旦熱邪不去,留壯熱,繼而口渴、煩躁、大便秘結(jié),此時反需水果相助,可頻服梨汁、橘汁、西瓜、梗米湯、綠豆湯等,切忌過食生冷、油膩之品。

3)感冒期間,避免進食或忌多食鴨肉、豬肉、羊肉、狗肉、甲魚、蚌、醋、柿等食品。

4)少吃食鹽。

結(jié)語:以上就是360常識網(wǎng)為大家介紹感冒只需一杯水的全部內(nèi)容,相信大家在看完全文之后已經(jīng)了解了感冒應(yīng)該怎么通過食療來治感冒了吧,小編介紹了很多治感冒的食療方法,大家可以試試哦。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