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印度佛教的演化發(fā)展 什么是原始佛教時期?

2017-01-04 14:47:4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原始佛教:釋迦牟尼創(chuàng)教及其弟子相繼傳承時期的佛教。約為公元前6~前5世紀。佛陀的說教最初是口傳的,為了便于記憶,采取偈頌的形式,后來

原始佛教:釋迦牟尼創(chuàng)教及其弟子相繼傳承時期的佛教。約為公元前6~前5世紀。佛陀的說教最初是口傳的,為了便于記憶,采取偈頌的形式,后來編集為由經(jīng)、律、論組成的“三藏”。在經(jīng)藏中近代學者認為真正屬于佛陀的教說和最早的經(jīng)典是《經(jīng)集》、《如是語經(jīng)》和《無問自說經(jīng)》,其中也包括一些戒律條文。

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是“四諦”、“八正道”和“十二因緣”,其核心內容是講現(xiàn)實世界的苦難和解決苦難的方法。其次,又從緣起思想出發(fā),提出了“諸法無?!?、“諸法無我”和“涅槃寂靜”的學說。后人把原始佛教的修持,概括為戒、定恝三學、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以及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等三十七菩提分法。佛陀在世時反對婆羅門教四種姓的不平等制度,因此,在他所創(chuàng)立的僧團中允許各個種性和賤民參加。另外,還容許教團中包括過在家生活的男女信徒,稱為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或在家二眾。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