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為何中國古代的“入學”統(tǒng)一在冬季?

2017-01-03 21:27:3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又到一年開學季,孩子入學對于許多家庭來說是一件大事。在中國古代,家長對孩子入學更為重視,要舉行一系列隆重“入學禮”,“入學禮”與“

又到一年開學季,孩子入學對于許多家庭來說是一件大事。在中國古代,家長對孩子入學更為重視,要舉行一系列隆重“入學禮”,“入學禮”與“成人禮”、“婚禮”、“葬禮”合稱為人生四大禮。古代的兒童入學年齡一般在8歲至15歲之間?!都尉柑娇h志》記載,明代太平縣“令民間子冀盼八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皆入社學”。至于入學時間,古代并不固定,除“秋季入學”外,還有“春季入學”和“冬季入學”。三種開學時間中,以“八月暑退”與現(xiàn)代開學時間最接近。如果是春季開學,一般在“正月望后”,即正月十五以后。到了南北朝時期,開學時間相對統(tǒng)一,“冬季入學”成為主流,《北齊書·李鉉傳》中便有“春夏務農(nóng)、冬入學”的說法。

家長在擇定入學吉日后,要為孩子置辦入學用品,主要是學習用的桌椅和文房四寶。當然,家境富裕的人家會準備更為豐富的用品。如《紅樓夢》中,賈寶玉入學時,除了文房四寶,還備了茶壺蓋碗、手爐腳爐,更有四個小書童和幾個年紀較大的仆人伺候,排場真是不小。到了孩子真正入學當天,要舉行“入學禮”?!叭雽W禮”大致有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正衣冠”。《禮記》有云:“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惫湃朔浅V匾晝x表,認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讓學生注重自己的儀容整潔,是首要的一課。學童們穿上正式的長袍,黑緞子馬褂,帶圓形的黑緞帽,先生依次為他們整理好衣冠,然后排著隊到學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在先生的帶領下步入學堂。

二是“拜先師”。步入學堂后,先要舉行拜師禮。學生先叩拜至圣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拜老師,三叩首。接著學生向老師贈送六禮束修。所謂六禮束修,就是行拜師禮學生贈與老師6種禮物,分別是:芹菜,寓意勤奮好學;蓮子,寓意苦心教育;紅豆,寓意紅運高照;紅棗,寓意早日高中;桂圓,寓意功德圓滿;干瘦肉條,表達弟子心意。

三是“洗凈手”。行過拜師禮后,學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凈手”,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皟羰帧钡脑⒁鉃閮羰謨粜?,去雜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學習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四是“開筆禮”。這是開學禮中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朱砂開智、擊鼓明智、描紅開筆等?!爸焐伴_智”就是先生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筆,在學生眉心處點上一個紅痣。因為“痣”與“智”諧音,寓意著孩子從此開啟智慧,目明心亮,日后的學習能一點就通?!皳艄拿髦恰眮碓从凇秾W記》:“入學鼓篋,孫其業(yè)也”,意在通過擊鼓聲警示,引起學生對讀書的重視?!懊杓t開筆”就是學生在先生的指導下,學寫人生的第一個字,這個字往往筆畫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含義。

“入學禮”完成后,標志著學生已經(jīng)正式拜在先生門下,從此便踏上了“路漫漫其修遠”的求學之路。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