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廢太子李忠簡介 長子李忠為何被廢?
李忠(643年-664年1月6日),字正本,唐高宗李治長子,母為宮人劉氏。由于柳奭與褚遂良、韓瑗、長孫無忌、于志寧等人相繼向高宗請求立李忠為太子,于是在永徽三年立李忠為太子,六年為他元服。然而不久后就將他貶為梁王。顯慶五年,廢為庶人,遷徙至黔州。麟德元年,李忠被賜死,年僅二十二歲。
貞觀十七年(643年),李忠出生于東宮,當時李忠的父親唐高宗李治還是太子,李忠出生后,唐高宗在弘教殿宴請宮僚。李忠的祖父唐太宗李世民親臨,環(huán)視宮臣們說道:“近來王業(yè)日漸振興,盡管酒食準備不周,還是冒昧地請卿等赴宴,因為朕有了孫兒,故請大家一起樂一樂?!碧铺诰坪ㄆ鹞?,又屬目群臣,于是群臣遍舞,盡日而罷,凡參加宴樂者均有所賜。
貞觀二十年(646年),李忠被封為陳王。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唐高宗繼位。永徽元年(650年),唐高宗任命李忠為雍州牧。
當時王皇后無子,她的舅父中書令柳奭勸說皇后收養(yǎng)李忠為太子,因李忠母親地位低賤而沒有答應。之后,長孫無忌、于志寧等人上疏高宗,請求立李忠為皇儲。永徽六年,王皇后被廢,立武昭儀為皇后。這時,武皇后生子李弘已3歲,禮部尚書許敬宗按照武后的要求上書皇帝立李弘為太子。顯慶元年(公元656年),李弘立為太子,將李忠貶為梁王,授梁州都督,又轉(zhuǎn)任房州刺史。自顯慶年間起,高宗患風疾,朝廷事務全部委托給武則天詳決,時稱“二圣”。
李忠被廢后,眼見宮廷風云變幻,時常害怕遭來殺身之禍,又常做惡夢,有時身著婦人衣服以防刺客行兇,還經(jīng)常占卜問卦以備不測。事情敗露后,于顯慶五年高宗將他貶為庶人,流放黔州,囚禁在李承乾的流所。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十二月,上官儀、王伏勝被誣陷謀反問成死罪,許敬宗等人誣告李忠為同謀,被高宗賜死于郁山。初葬今保家鎮(zhèn)陳園村。第二年,太子李弘上表請求將李忠收葬昭陵,高宗準奏。神龍初年(公元705年)追封李忠為燕王?,F(xiàn)陳園村留有李忠墓遺跡——太子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