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孫殿英為何要盜掘慈禧太后陵墓?一理由三好處

2016-06-03 01:22:3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這些年,以“盜墓”為題材的小說、影視作品紅極一時。大大小小的“摸金校尉”們,大顯神通,在一般人不敢近身的墳?zāi)估锉I取財物,來去自如。

這些年,以“盜墓”為題材的小說、影視作品紅極一時。大大小小的“摸金校尉”們,大顯神通,在一般人不敢近身的墳?zāi)估锉I取財物,來去自如。

不過,這些“摸金校尉”們與民國時期的孫殿英比起來,都是渣。

1928年7月,時任國民黨第12軍軍長的孫殿英以 “剿匪”為名策劃了一起東陵盜案,盜掘了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制造了近代中國最大的一件盜墓案。

東陵一共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后,為什么要盜掘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呢?

這是因為,乾隆皇帝的時代,是清朝最強盛的時代,他的陵墓修建得富麗堂皇,殉葬品極盡奢華。而慈禧太后地宮中陪葬品之多,之珍貴,與乾隆皇帝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知道,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當(dāng)初在建造之時,就考慮到防盜的因素,因此不但地宮入口非常隱秘,而且修建得十分堅固。在盜墓中,孫殿英動用了軍隊,使用了炸藥,最終打開了地宮入口,讓一個巨大的寶藏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

孫殿英打開定東陵和裕陵的地宮后,獲得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字畫、書簽、寶劍等珍貴文物,共裝了30輛大車。

孫殿英雖然是秘密進行盜墓,可紙包不住火,很快,孫殿英盜墓的事情就被公之于眾。輿論嘩然。滿清的遺老遺少特別激憤。特別是已經(jīng)退位的末代皇帝溥儀,糾結(jié)了一幫人,上告到蔣介石那里,要求嚴(yán)懲孫殿英。

蔣介石表示,一定會依法處理這件事情:“呈文具悉,通飭所屬,一體嚴(yán)密緝拿,務(wù)獲究辦,毋稍寬縱?!?/p>

然而,孫殿英卻不慌不忙。他一邊推卸責(zé)任,一邊從東陵贓物中挑選了一批珍貴的珠寶,送給蔣介石、何應(yīng)欽、戴笠、宋子文、孔祥熙、宋靄齡、閻錫山等人。

在打開慈禧地宮后,發(fā)現(xiàn)了慈禧嘴里含的一顆夜明珠,“分開是兩塊,合攏就是一個圓球,分開透明無光,合攏時透出一道綠色寒光,夜間百步之內(nèi)可照見頭發(fā)”,堪稱無價之寶。孫殿英為討好蔣介石,特意將這顆夜明珠委托戴笠送給了宋美齡?!举Y料擴展:慈禧陵墓中最值錢的寶貝是哪個?價值8億 至今下落不明】

這批珠寶送出去后,孫殿英不但沒有遭到懲罰,反而不斷加官進祿,提任安徽省主席、暫編第五軍軍長。轟動一時的東陵盜案最終不了了之。

那么,孫殿英為何要盜掘慈禧、乾隆陵墓呢?

關(guān)于這一點,孫殿英自有一套說法。當(dāng)時,面對輿論的譴責(zé),孫殿英振振有詞,他說:“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革命。孫中山有同盟會、國民黨,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馮玉祥)用槍桿子去逼宮,把末代皇帝溥儀及其皇族趕出了皇宮。我孫殿英槍桿子沒得幾條,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說什么盜墓不盜墓,我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大漢同胞!”

這就是說,孫殿英盜墓的理由,是因為滿清殺了他家“祖宗三代”,因此他要“報仇革命”,“革死人的命”。

孫殿英還說了盜墓的好處。他說:“我發(fā)掘滿清東陵,有3個好處。第一,滿清入關(guān)之時,大興文獄,網(wǎng)殺士人,象呂留良,戴名世這樣的人,都被開棺戮尸,我雖不才,亦知道佛經(jīng)有言,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滿清統(tǒng)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財帛不知多少,今天我發(fā)陵,是為通天下財貨,收運轉(zhuǎn)之利,豐藏國庫?!?/p>

明明只有第一、第二,孫殿英卻說有3個好處。如果孫殿英活到現(xiàn)在,一定是一個優(yōu)秀的段子手。

許多人對孫殿英的解釋不屑一顧,不過,仍然有人視他為“知音”。1930年,中原大戰(zhàn)爆發(fā),孫殿英依附于馮玉祥、閻錫山。馮玉祥在洛陽召開軍事會議,孫殿英前去參加時,馮玉祥熱情地握著他的手,說:“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們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對清廷這一點,我干的是活的(溥儀),你干的是死的(慈禧)?!?/p>

不過,無論孫殿英的說法多么冠冕堂皇,他在事實上造成了大量文物流失,相當(dāng)多的文物以各種渠道流到海外,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關(guān)于這一點,孫殿英的后人都無法否認(rèn)。

孫殿英之子孫天義,是黃帝陵基金會會長,畢生致力于文物保護工作,他說:“父親破壞文物的污點是抹不掉的,正因為如此,更增加了我保護文物的責(zé)任感。

如果孫殿英地下有靈,不知道聽了這番話作何感想?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