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的三大神級防盜措施
古代帝王墓葬防盜措施一:虛墓疑冢
有一個考古名詞,叫“虛?!?。虛冢,只是秘葬方式的一種,又稱假墳、虛墓、虛葬、潛葬、潛埋,說白了,就是造若干假墓穴,而將真尸葬地隱匿起來。
傳說中最著名的虛冢,當(dāng)數(shù)孔仲尼的弟子為其設(shè)的五座虛墓,當(dāng)年孔子墳西側(cè)有五座假墳,都是石頭砌成的。這些墳都是他的弟子為他造的,目的是防止后人盜掘。
從中可以看出,盜墓掘墳,在孔子那個時代已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了。為了防止盜墓者盜墓掘墳,反盜墓成了必須考慮的事情。
石勒是十六國時期后趙的創(chuàng)立者,在他母親王氏去世后,為了防止墓穴被盜,石勒將母親秘密安葬,隨后又大張旗鼓地用虛葬疑冢來掩人耳目。
二十年后的公元333年,石勒逝世,同樣也采用了虛墓疑冢的反盜墓方式,和他的母親一樣,同樣也是隱匿于山谷,然后用“高平陵”的名義,設(shè)置虛墓,以混淆盜墓者的視線。高陵位于襄國城西南三十里處,不筑墻,不種樹。
后來,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十三城門出棺”,是否是受到了石勒秘葬方式的影響,現(xiàn)在不能肯定,但其反盜墓的靈感,應(yīng)該是一致的。
古代帝王墓葬防盜措施二:構(gòu)筑崖墓
將墓穴挖在山崖上的巖石中,是另一種反盜墓招式。依山為陵,顯然比平地起穴那種封土式陵墓防盜效果要理想得多。但這種莽法一般人家造不起,也造不成。
這種開鑿于山崖之中,不另起墳丘類型的墓穴,考古界慣稱“崖墓”。這種墓在西漢時已頗為流行,如現(xiàn)今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的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墓、山東曲阜魯王墓、徐州龜山漢墓,都是在山崖中開鑿了巨大的洞穴而成。
李世民的昭陵玄宮,就是采用了這種防盜方式,是開鑿九螋山而就。其后唐諸帝多興師動眾,將附近風(fēng)水上佳的山體都鑿空了。
古代帝王墓葬防盜措施三:鐵水澆筑
將墓穴開鑿于山之中,堅固異常,防盜效果自然也非同一般,但是也存在明顯“漏洞”,其通往玄宮的洞口,盜墓者很容易找到。如何封閉洞口,工匠煞費(fèi)苦心,其中用鐵水澆筑,就是其中的硬招之一。
最為著名的鐵水封陵,當(dāng)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臺葬墓——乾陵。據(jù)記載,“乾陵元宮,其門以石封閉,其石縫鑄鐵,以固其中?!鼻昴沟篱_在北峰南面的山坡上,墓道長63,1米,寬3,9米,呈斜形坡。
墓道與墓門間用吞條填砌,多達(dá)39層,用石近四‘千塊。石條之間用鐵拴板拴拉,每三層上下用鐵棍穿聯(lián),再用錫鐵熔化灌縫。石條上刻有文字(含石匠姓名),共發(fā)現(xiàn)“焦才…合一”等36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