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北京條約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北京條約的內(nèi)容特點

2016-11-23 17:09:0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中英北京條約 清政府與英國于1860年10月24日簽訂條約,英方代表為額爾金伯爵。約文中英文共10頁,條文主要內(nèi)容如下: 清朝確認中英《天津條

中英北京條約

清政府與英國于1860年10月24日簽訂條約,英方代表為額爾金伯爵。約文中英文共10頁,條文主要內(nèi)容如下:

清朝確認中英《天津條約》有效性;

清朝割讓廣東新安縣(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給英國;

清朝增開天津為商埠;

增加中英《天津條約》的賠款至800萬兩;

允許西方傳教士到中國租買土地及興建教堂;

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苦力);

部分值得注意的是,1985年中英聯(lián)合聲明中并沒有廢除此條約,而是聲明香港地區(qū)(即香港島、九龍及新界)是中國領(lǐng)土,英國政府將于1997年7月1日將香港地區(qū)交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國政府于同日對香港行使主權(quán)。按照國際法,此條約仍然有效,并未被廢除。

中法北京條約

清政府與法國于1860年10月25日簽訂條約,法國代表為葛羅男爵。約文中法文共27頁,條文主要內(nèi)容如下:

清朝批準中法《天津條約》,賠款增為800萬兩;

歸還從前沒收的天主教財產(chǎn);

中文條約第七款明定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及建造自便,但法文版無此條;

清朝同意開放大連為商埠;

中俄北京條約

清政府與俄國于1860年11月14日簽訂條約,俄國代表為伊格那提耶夫伯爵。約文中俄文共43頁。在英法聯(lián)軍之役快將完結(jié)時,俄國聲稱自己之前對英國、法國調(diào)停戰(zhàn)爭有功,逼清政府簽署這條約。當時咸豐皇帝出走熱河,負責一切善后工作的奕?求和心切,就簽署了中俄北京條約。條文主要內(nèi)容為:

清朝承認1858年的《璦琿條約》的有效性,并將原先規(guī)定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庫頁島以及不凍港海參崴在內(nèi))約40萬平方公里歸俄國所屬,從此中國失去了東北地區(qū)對日本海的出???

規(guī)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賓達巴哈起經(jīng)齋桑卓爾、特穆爾圖卓爾(今伊塞克湖)至浩罕邊界,“順山嶺、大河之流及現(xiàn)在中國常駐卡倫等處”為界;

開放張家口、庫倫、喀什噶爾為商埠;

俄國在庫倫、喀什噶爾設(shè)立領(lǐng)事館。

兩項條約劃定了俄國和中國的現(xiàn)代的東部疆界。另外,條約中為中俄西段邊界走向作出了原則規(guī)定,成為后來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的分界基礎(chǔ),中國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卓爾南北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lǐng)土割給俄國。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