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奸臣才子 和珅掌握四種文字
翻閱塵封的歷史資料,我們不難看到歷史上著名的奸臣陣容,其中有四大奸臣,他們分別是北宋的蔡京、南宋的秦檜、明代的嚴嵩和清朝的和珅。那么,這四大奸臣是怎樣具備久負盛名的才子和遭人唾罵的奸臣反差如此之大的雙重人格的呢?
一、蔡京:書法自成一家的一代奸相
先說說書法自成一家的蔡京。蔡京,字元長,福建仙游人,為北宋徽宗朝“六賊”之首?;兆谮w佶對他寵信有加,朝廷中每一次的反蔡風潮,徽宗雖迫于情勢,不得不將其降黜或外放,以撫民意,但總是很快就官復原職。從崇寧元年,即公元1112年加封蔡京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起,到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罷其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也就是當朝第一宰相的官爵止,二十多年的時間里,四次罷免,又四次起用。最后,蔡京年已八十,耳背目昏,步履蹣跚,徽宗依舊對他十分倚重,直到自己退位。
蔡京最大的才能來自他的書法。他的書法自成一格,連狂傲的米芾都曾表示,自己不如蔡京。有一次,蔡京問米芾:當今書法何人最好?米芾答:從唐柳公權之后,就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又問:其次呢?米芾說:當然是我。當時“蘇黃米蔡”之蔡,原指蔡京,后人惡其奸邪,易以蔡襄。
據(jù)有關史料記載,有一年夏天,有兩個當朝的官吏極為獻媚奉迎蔡京,不停地用扇子為他扇涼。蔡京一高興便要過扇子,在上面題了兩行杜甫的詩句。沒想到,幾天之后,這兩個官吏忽然闊氣起來,一問才知道,他們的扇子被端王花兩萬錢買走了。兩萬錢,大約相當于當時一戶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銷。而這位端王,就是登上皇位之前的宋徽宗。由此可見,本身就是書法大家的宋徽宗是何等喜愛蔡京的作品。
北宋亡國,相當程度上是由于宋徽宗寵用蔡京、高俅等奸臣的結果。而宋徽宗昏聵無能,荒淫無恥,最后和他的兒子欽宗成為金兵的俘虜。當時已經(jīng)八十歲的蔡京野未能幸免,被充軍三千里。蔡京凄然寫下一首《西江月》,其中說道:“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無家,孤身骨肉各無涯,遙望神州淚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謾繁華,到此翻成夢話?!边@首詞正是蔡京風雨一生的真實寫照。在其充軍發(fā)配的一路之上,百姓不賣給他一湯一飯,以致活活餓死。死后也沒有棺木,被埋進了專門收葬無家可歸者的漏澤園中。
二、秦檜:獨創(chuàng)宋體字的大宋狀元
其次說說獨創(chuàng)宋體字的大宋狀元秦檜。秦檜,字會之,江寧人。宋欽宗二年,即公元1126年,金兵南侵,攻破汴京。秦檜與徽、欽二帝一起被金俘獲,后賣身投靠金朝。被釋南歸后,他歷任禮部尚書、兩任宰相,前后執(zhí)政十九年,為高宗趙構所寵信。他殺害民族英雄岳飛,貶逐忠臣良將,為主議和,堅持投降,實行向金稱臣納幣的政策,成為南宋高宗一朝有名奸相。
秦檜狀元出身,博學多才,書法頗有造詣。為官早年名聲尚好,深為宋徽宗喜愛,被破格任為御史臺左司諫,負責處理御史臺衙門的往來公文。在處理公文中,秦檜發(fā)現(xiàn)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公文字體不一,很不規(guī)范,乃利用公務之暇,潛心研究字體,尤其對徽宗的字甚有研究,后在仿照趙佶“瘦金體”字體的基礎上創(chuàng)出了一獨特字體,工整劃一,簡便易學。于是他開始用自己創(chuàng)造的新體字謄寫奏折。這引起了徽宗的注意,令秦檜將其書寫范本發(fā)往全國各地,要求統(tǒng)一按范本字體書寫公文,這一措施很快得到了推廣。
這種字體逐漸演變?yōu)橛∷⒂玫摹八误w”。趙佶的“瘦金體”和秦檜的“宋體”一脈相承,以至有人說宋體就是“瘦金體”的印刷體。時至今日,宋體仍是應用最廣的字體,它為漢字的普及、傳播功不可沒。僅憑這一點,秦檜就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書法家之一。按一般的習慣,秦檜創(chuàng)立的字體應該叫秦體。但是,由于秦檜是奸臣,才把這種字體命名為宋體字。
三、嚴嵩:天下無人取代的嘉靖寵臣
下面說說天下無人取代的嘉靖寵臣嚴蒿。嚴嵩,字惟中,號介溪,又號勉庵,江西袁州分宜人。嵩自幼聰穎好學,五歲在嚴氏祠啟蒙,九歲入縣學,十歲縣試拔擢超群,十九歲中舉,二十五歲殿試中二甲進士,進入翰林院。從這份履歷表可以看出,嚴嵩一直是個優(yōu)等生,而且從小就是神童。當時嘉靖癡迷于長生不老之術,喜以青詞向上天祈福。而嚴蒿善于起草青詞,也就是祭神的文書而深得嘉靖歡心,遂取得內(nèi)閣首輔之位,時人譏為“青詞宰相”。其一時權傾朝野,無人能敵,一些趨炎附勢之徒紛紛投靠他的門下,以至于當時竟有三十多個官員做了他的干兒子。
到了清代,京城有順天府鄉(xiāng)試的貢院,順天府鄉(xiāng)試為“北闈”,乃天下鄉(xiāng)試第一,皇帝非常重視,主考官都是尚書銜的??蛇@個貢院的大殿匾額上“至公堂”三個大字,是嚴蒿所書。這樣一個為朝廷選拔俊才的堂皇之所,懸掛的竟然是大奸臣題寫的匾額,誰也會覺得不舒服。后來清朝乾隆皇帝想把它換掉,便命滿朝能書者寫這三個大字,他自己作為喜好舞文弄墨的天子,也寫數(shù)遍。然而發(fā)現(xiàn),自己的御筆和他人所書,都不如嚴蒿,只好作罷,仍讓奸臣的字高高懸掛。
嚴嵩在位時,對古人墨寶甚是珍愛。為了獲得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不朽之作《清明上河圖》,嚴蒿不惜殺了兩個人。嘉靖年間,嚴蒿得知此圖收藏在員外郎王振齋手中,便派薊門總督王懺去求購。王振齋懼怕嚴蒿的權勢,又舍不得交出這幅畫,便找名家臨摹了一幅送給嚴蒿。嚴蒿不知是假,公開炫耀時被曾經(jīng)裝裱過此畫的裝裱師看破。嚴蒿怒不可遏,隨即以“欺相”之罪緝拿了王振齋。王振齋供出真跡在自己舅舅陸治的手中。嚴蒿又利用權勢從陸治手中獲得真跡。王振齋最后死在獄中。嚴蒿以權勢掠取真跡的內(nèi)幕王懺最清楚。嚴蒿擔心起泄密,便以“治軍失機”罪名將他殺掉滅口。明末戲劇家李玉根據(jù)這一史實編寫了《一捧雪》傳奇并被搬上戲劇舞臺。后嚴蒿勢倒,其子被處斬,宅邸被查抄,《清明上河圖》再次被收入宮。
嚴蒿結黨營私,殘害忠良,最終落得削籍為民,家產(chǎn)盡抄。其家產(chǎn)共抄得黃金三萬多兩,白銀二百萬兩,相當于當時全國一年的財政總收入。此外還有田百萬畝,房屋六千間,及無數(shù)的珍稀古玩、名人字畫。
有一句名言說“字如其人”,但是,縱觀歷史上的油彩的奸臣并非如此。那么,為什么“字如其人”的說法言過其實?嚴嵩臨死前的委屈之言就解釋了這種誤差。他說道“平生報國惟忠赤,身死從人說是非”。看來嚴嵩始終認為自己是個浩然正氣的忠臣、君子。奸臣這種自以為正義在胸中的心態(tài)讓他們的字看起來或雄健豪放或清雅高潔,“字如其人”其實只是通過字可以看出寫字人的心理狀況,至于品行是無法從字里顯露出來的。
四、和珅:掌握四種文字的乾隆智庫
最后說說掌握四國語言的乾隆智庫和珅。和珅并非后人傳說的那樣不學無術。相反,他還是很有才干的?!逗瞳|列傳》中說,和珅的記憶力驚人、聰明決斷、辦事利索、多才多藝。乾隆在《平定廓爾喀十五功臣圖贊》中特別提到和珅精通滿、漢、蒙古、西藏四種文字。
和珅最高的才干就是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愛做詩、書法,和珅為了迎合乾隆,在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并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但是,現(xiàn)在清代乾隆朝的清宮戲的熱播,在娛樂大眾的同時也扭曲了歷史。在這些古裝劇影響下,和珅在人們眼里只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小丑。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和珅并非如此。
據(jù)《和珅列傳》記載,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即公元1780年,剛過而立之年的和珅接受了一項重要任務,與刑部侍郎喀寧阿一起遠赴云南,查辦當朝大學士、云貴總督李侍堯貪污案。和珅一到云南,首先拘審李侍堯的管家,取得實據(jù),迫使精明干練的李侍堯不得不低頭認罪。和珅從接受這個任務,到乾隆下御旨處治李侍堯,前后只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可見其處世干練,辦事果斷,處理大案要案的才能非同一般。
不久,和珅又向皇帝報告說,云南的行政管理混亂,許多州縣都出現(xiàn)虧空,需要徹底清理整頓,這一報告立即得到乾隆的贊許。當年五月和珅回京以后,又進一步向皇上表述想整頓云南的鹽務、金融流通和邊防事務的具體意見,都得到乾隆的肯定。云南的案子和珅辦得很出色,表現(xiàn)了他的才華,以至于和珅在回京的途中,就被提升為戶部尚書。后來,乾隆又給了和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使他登上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巔峰。
和珅,出身紐祜祿氏家族,字致齋,原名善保,滿洲正紅旗人,少貧好學,儀表俊雅。父親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統(tǒng)。祖上是今遼寧清原縣人。和珅出生在一個并不富裕的武官家庭,但他與弟弟和琳從小都受到較好的教育,十來歲時被選入咸安宮官學,接受儒學經(jīng)典和滿、漢、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資聰穎,勤奮努力,成績突出,因而得到老師吳省蘭等人的器重。不兩年的時間,他就從一個三等的侍衛(wèi),進入了軍機處,成為當朝首輔大臣。
和珅專權擅政二十多年,升遷四十七次,權傾朝野,勢焰熏天。嘉慶四年,即公元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駕崩;正月十三,嘉慶皇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廷議凌遲,改賜和珅獄中自盡。其長子豐紳殷德娶乾隆帝第十女固倫和孝公主,免予連坐。至于為什么和珅會得到乾隆的賞識?清代文人薛福成的《庸庵筆記》說的很有意思。其中說:某日乾隆要外出,倉促中找不到儀仗用的黃蓋,乾隆責問:“這是誰的過錯?”眾侍衛(wèi)都嚇得不敢出聲,只有和珅應聲說道:“執(zhí)掌此事的難辭其咎!”乾隆馬上將他升了職。
有一天,乾隆在轎子中背誦《論語》,忘了下文,和珅順口接了上去。因此,乾隆從和珅干侍衛(wèi)的時候就很賞識他,以至于她從一個不知名的跟班飛升進入了清王朝權力的最高層,成為乾隆皇帝的親信寵臣。乾隆五十八年,即公元1794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訪華時,就曾有過“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的說法。和珅的權傾朝野的熏天氣焰由此可見一斑。
奸臣一般人的理解就是壞人,寡廉鮮恥的代名詞。甚至有人還偏激地認為,奸臣與不學無術掛上了鉤。而事實上歷朝歷代曾出現(xiàn)過不少才華橫溢的名臣和傳奇英雄,當然也不缺乏才氣逼人的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