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完美無瑕的美玉 三國歷史上真正的周瑜

2017-02-24 23:40:4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在史書《三國志》里,陳壽對于周瑜的評價很高,多次以“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盛贊之,并評價其

在史書《三國志》里,陳壽對于周瑜的評價很高,多次以“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盛贊之,并評價其: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智勇雙全;人格修養(yǎng)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三國志》記載,周瑜舉賢薦能可比鮑叔;折節(jié)為國可比藺相如;謙禮忠君無人能比。雅量高致,氣度恢弘。孫策初亡,孫權“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zhí)臣節(jié)。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周瑜對比自己年幼的孫權極為恭敬,因此有“性度恢廓”評語,僅與程普不和,但他折節(jié)下交,終令程普嘆服。與人相交時如飲醇酒,典故就出自程普與周瑜交往的感受。

周瑜資料圖

如此一個剛柔相濟的文武宏才,到了后世,周瑜的形象卻開始不斷地變異,甚至最后在民間變得面目全非。此后數(shù)百年,蜀魏正統(tǒng)之爭紛紛揚揚。到了唐朝,正統(tǒng)之爭開始出現(xiàn)在唐詩中。首先是杜甫,對蜀漢的諸葛亮極為推崇。再就是杜牧,這位詩人不加掩飾地調侃周瑜,歷史在文學中開始出現(xiàn)偏差,“東風不予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之后,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的出現(xiàn),徹底把周瑜的形象釘在了自相矛盾的演義標準上。一方面,它肯定周瑜結交孫策,開拓江東,定建霸業(yè);舉薦魯肅,納降甘寧,舉賢任能;最后火攻破敵,建立不朽功勛。而另一面,當遇到劉備集團的中心人物,周瑜又不得不退一射之地。這一切,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中仿佛達到了極點。

而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么樣子的呢?先說德:他舉賢薦能可比鮑叔;折節(jié)為國可比藺相如;謙禮忠君無人能比;性度恢弘眾將誠服。

次說才:他弱冠征伐為東吳開國立下汗馬功勞;赤壁又力挽狂瀾立下頭功;后又親冒矢石為東吳開拓荊州,豐功偉績不去多提,單說當時人對他的評價,他的文武全才在時人眼中已萬眾矚目了?!坝㈦h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這些就是時人對周瑜才智的評價,而且說這些話的都是當時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認沒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周瑜資料圖

再說風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將,其雅量高致又有“曲有誤周郎顧”的歌謠流傳,非比那些粗莽武夫,是一個風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遙想公瑾當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么心馳神往了。

豪邁的英霸之氣。對自己人他是謙遜有禮的,但對敵人和挑戰(zhàn)他又表現(xiàn)出蔑視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在劉備和周瑜在赤壁戰(zhàn)前相會時,當劉備說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操自尋死爾”的回答是多么有氣勢,而劉備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瑣。周瑜的謀略也無不透出這種先發(fā)制人,銳意果敢的氣質,這就是最令人羨慕的“英才天縱”了。

但周瑜的豪邁和關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質區(qū)別,因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謀劃基礎上的,非比關羽之流無謂的狂傲換來的只是身敗名裂,正因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這種氣質和孫策相象,但孫策又是輕佻和嗜殺的,周瑜卻是從容嫻雅的,就象有人說的他的氣質是孫策和諸葛亮的結合,在周瑜身上剛和柔就這么恰到好處的結合了。

周瑜資料圖

如此一個剛柔相濟的人物又有無可挑剔的優(yōu)秀品格和令人贊嘆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別偏愛給了他俊美的外貌,內外皆秀又風度翩翩,他稱不上完美又有誰能稱得上呢?

歷史的真相總是被掩埋,但是,歷史上真正的周瑜不應該隨同歷史掩埋。用一句話形容周瑜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他可謂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塊完美無瑕的美玉。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