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 上蔡小吏還是帝國丞相
大秦帝國二世皇帝二年(公元前208)七月,前丞相李斯,因叛國罪處以三族,同日與小兒子腰斬于咸陽市場。據(jù)觀刑的人說,李斯臨死對兒子說:現(xiàn)在想跟你一起領著自家的黃狗出上蔡東門追野兔,還能行嗎?父子二人相擁大哭。李斯臨死前,懷念起老家上蔡,又想起上蔡時候的美好生活。然而,為時已晚。
李斯劇照
戰(zhàn)國時期的上蔡,在秦漢時屬于汝南郡,是楚國的地盤。年輕的李斯,就是上蔡地方的小吏,地位雖然卑微,心中常有大志。據(jù)說是兩只老鼠讓李斯改變的人生觀念。他看到廁所中的老鼠,骯臟恐慌,而糧倉中的老鼠,優(yōu)哉閑適。他大發(fā)感慨,認為人生亦如老鼠,地位決定一切。于是,他決定改變自己的卑微地位和平民的生活。
為改變自己的命運,李斯選擇了讀書,拜著名學者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學成之后,李斯不要著書立說,他要從政。他辭別荀子的時候說了一番話,認為秦國要吞并天下,天下形勢必將發(fā)生巨大變化,這個時候,正是布衣人士發(fā)揮的好時機。他說,人最大的疾病就是卑賤,最大的悲哀就是貧窮,口不言利,自托無為,都不是讀書人的真心話。他決心入秦,大有作為一番。上蔡時候的價值觀,還在堅定地支持著他。
李斯入秦,成為相國呂不韋的客人,呂不韋很欣賞他,讓他當了郎官。于是,李斯有機會與秦王接觸,展開自己的學說。他給秦王分析歷史變遷和天下大勢,認為滅諸侯成帝業(yè),一統(tǒng)天下,是秦國難得機會,稍縱即逝,必須緊緊抓住。秦王大喜,拜李斯為長史,專門從事瓦解山東六國的工作,離間他們的君臣,拉攏他們的人才。成績顯著,又升官為客卿。
李斯劇照
李斯正在成為平民奮斗的典型,一步步實現(xiàn)著自己的富貴夢想。
正在這時,秦國破獲了一個重大的間諜案。韓國派間諜鄭國,到秦國修建水渠,為的是用水利工程拴住秦國的民力,讓秦國沒有力量侵蝕韓國。案件告破之后,很多人懷疑來自山東六國的人目的不純,都在為本國出力,于是建議驅逐這些人??磥碚咭呀?jīng)制定,李斯也在被驅逐的名單之中。
眼看著秦國正在走向懸崖,自己的夢想也可能因此化為泡影,李斯很認真地給秦王寫了一封諫議書。李斯列舉秦國多位著名的人物,從百里奚到商鞅,從張儀到范睢,他們都是來自山東諸國,但是他們都為秦國的發(fā)展,為秦國戰(zhàn)勝諸侯國立下巨大功勞。李斯得出結論:“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chǎn)于秦,而愿忠者眾”,他說現(xiàn)在的逐客令,是“逐客以資敵國”,這正在使秦國走上危險的道路。
李斯的上書,為秦國的錯誤政策踩下了剎車。各國,不過是李斯這類人物的出生地而已,他們心目中可能根本就沒有祖國這個概念。李斯的祖國是天下?還是個人的富貴?我們現(xiàn)在也不得而知。秦王覺醒,宣布放棄逐客,繼續(xù)重用李斯,讓李斯當上了廷尉。李斯的富貴之路,在繼續(xù)延伸。二十年后,秦國果然統(tǒng)一六國,而李斯則當上了丞相。一切都證明,李斯當初的判斷與歷史的發(fā)展完全吻合。李斯的個人發(fā)展計劃拍上了歷史變化的節(jié)奏,而李斯的學識則成了他實現(xiàn)富貴夢想的利器。
李斯劇照
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許多政策都出自李斯。車同軌,書同文,推行郡縣制,打擊持不同政見者,還包括臭名昭著的焚書政策等。與此同時他的富貴也登上了頂峰。他的兒子女兒,都與皇室結婚。他的長子李由,在三川郡當太守。有一次李由回家探親,李斯在家設宴,來赴宴的馬車就有幾千輛。在這次盛大的宴會上,李斯忽然想起了自己的老師,想起了荀子,因為荀子說過“物禁大盛”。為什么物禁大盛呢?因為物極必反。李斯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的富貴已經(jīng)到達了頂點,而當初上蔡的一介布衣如今取得如此的地位,不正是原來的夢寐以求嗎?那次宴會,李斯對著眾位客人,談起了上蔡,談起了上蔡布衣的夢想,甚至談到了物極必反。但是,他能料到,自己人生的折返點到底在哪里嗎?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皇帝巡游東方,到達沙丘病逝。臨終前,他讓人召回在北方前線的長子扶蘇,信未發(fā)出而人已經(jīng)去世。丞相李斯,宦官趙高和皇帝的小兒子胡亥當時跟在皇帝身邊,而知道皇帝去世的也就身邊這幾個人。始皇帝要立扶蘇的意向很清楚,而趙高決定擁戴胡亥,但是趙高在朝廷上沒有李斯更有權威,于是他要拉李斯入伙,說服李斯同意自己的想法。
李斯劇照
趙高說服李斯的言辭,千百年后,仍然可謂經(jīng)典。趙高先為李斯說明如果扶蘇當皇帝,李斯現(xiàn)有位置必定不保。然后說幾十年的政治經(jīng)驗已經(jīng)說明,李斯這樣位高權重的人,很少人能有二世之福。最后告訴李斯,一切都在胡亥的掌握中,識時務者為俊杰。李斯開始堅決反對,甚至再次談到上蔡李斯不過平民,如今有如此富貴都是始皇帝所賜,不忠于始皇帝不祥。然后又說,歷史上換太子導致亂亡之事甚多,現(xiàn)在換太子也不會有好結果。然而,在趙高的威逼利誘之下,最后是李斯妥協(xié),加入了趙高的陰謀之中。
面對來之不易的富貴,布衣出身的李斯雖然口口聲聲標榜不在乎,其實他這樣的經(jīng)歷決定了他更難割舍?,F(xiàn)有的富貴地位,是他一生的奮斗結果,他的辛苦,他的心血,他的每一次艱難困苦的拼殺。割舍不下自身的富貴,那么代價是什么呢?對此,李斯心知肚明。那是國家的敗壞,是政治的危機,是最終的大廈將傾。所有忠誠,一切學識,以及全部關于國家的理念,在面對個人的富貴地位的時候,為什么會忽然顯得如此沒有分量呢?千百年后,對于那些有權有勢的成功人士,這都是一道難解的人生基本題。
秦二世發(fā)動的迫害運動,李斯與趙高是重要謀臣。始皇帝長子扶蘇被騙自殺,名將蒙恬被殺。秦始皇帝二十多位公子,無人能阻擋秦二世的濫殺政策,一個個成為帝國的祭品。秦始皇帝當初不讓所有公子掌權,為的是集權的效果和統(tǒng)一的目的,如今顯現(xiàn)出嚴重的弊端,當執(zhí)政者濫用權力的時候,大家都只能聽之任之,而最終損害的當然也包括國家本身。秦二世殘酷殺害諸公子,虐待百姓。李斯本來想勸諫皇帝,但是,當他得知秦二世可能懷疑自己的時候,他只能用獻媚的手段,讓秦二世的殘暴政策變得更加瘋狂。他甚至上書,支持皇帝的荒謬絕倫的統(tǒng)治理論。山東地方已經(jīng)烽煙四起,陳勝的軍隊正在西向進攻。國家正面臨土崩局面。然而,李斯卻在助紂為虐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利用國家的瘋狂來保護自己的富貴,這樣的路究竟能走多遠?李斯即使已經(jīng)意識到這一點,也無法改弦易轍。瘋狂的政府如同一只賊船,李斯這樣的大人物,如今同樣別無選擇。
面對皇帝和政府的瘋狂,大臣是無力制止的,但是人民有權反抗暴政,也只有人民有力量出面制止。在秦二世繼續(xù)大玩殺人游戲的時候,陳勝在山東成功地領導了人民暴動。陳勝的軍隊西進,進攻了三川郡,而郡太守李由無力防守。趙高要一個人獨攬朝政,不想李斯再參與,于是他巧妙地利用了這個事件,一夜之間,李由從一個防守無功的人,忽然變成了一個通敵的人。丞相李斯和他的一家人,不由分說鋃鐺入獄。
監(jiān)獄中的李斯還是進行了若干努力,但是,他跟皇帝之間,早就被趙高設置了高山大海,最后趙高的意愿都由皇帝之口完整表達出來,李斯終于走到人生盡頭。通敵大罪之下,李斯三族被滅。
上蔡的一個小吏,后來能成為大帝國的丞相,這是李斯人生奮斗的結果。一名堂堂的帝國丞相,最后刑場腰斬。這個最終的結局,難道不是李斯盡力要避免的嗎?直到臨死之前,李斯忽然想起上蔡,想起上蔡時期的平淡生活。然而,面對死亡,上蔡領黃犬追野兔的情景,突然變得那么幸福,那么值得留戀。這一生的奮斗,當然不是為了這最后的結局,然而,這一切不都是從上蔡小吏不甘心卑賤貧窮的處境開始的嗎?
一個完整的搭錯車的古代版,就如此這般地上演了。
李斯的一生到底什么地方出了差錯呢?讀《李斯列傳》,面對李斯臨死前的反省,讓人總是難以排解。難道,上蔡的小吏不該奮力改變處境?難道,李斯不該幫助帝國成長,不該維護帝國統(tǒng)一?顯然都不是。作為帝國的丞相,在始皇帝去世以后,李斯沒有站在帝國整體和長遠的利益上思維和行動,維護來之不易的富貴的想法占據(jù)了上風,一個上蔡小吏的思維完全支配了帝國丞相的頭腦。面對威脅,他膽怯了,他過分擔心自身的利益化為泡影,看起來是向趙高妥協(xié),其實是丞相向上蔡小吏妥協(xié)。如果他拼死一爭又會怎樣呢?幾十年的丞相,應該有足夠支配的資源,他要維護始皇帝的遺志,總歸能夠找到辦法,合法的立場不該沒有執(zhí)行的渠道。假使胡亥、趙高拼死胡來,橫豎不過一死,然而堂堂帝國的丞相,還恐懼為國捐軀嗎?為制止一場篡權陰謀,丞相李斯以身殉國,這將是怎樣的青史風流啊。
但是,這一切都沒有發(fā)生。對于李斯而言,成亦上蔡小吏,敗亦上蔡小吏。一個人的早年閱歷,竟然是如此難以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