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幫武王伐紂后 周武王給姜子牙的封地是哪?
姜子牙封了齊國國主,他的親民政策讓齊國成為了當時特別強大的國家之一,他的愛民政策體現(xiàn)在對身份低位者的進言也能夠耐心傾聽,如果這個人身份很高,但是說的話沒有道理,他也不會聽。周武王將齊國給了姜子牙,姜子牙帶著隨從走馬上任,剛到一個茶館歇息時,便聽到有幾個路人在說話。一個人說,看這個人走的不急不慢的,肯定不是咱們的國主,因為時機稍縱即逝。姜子牙一聽有道理,于是讓人手抓緊時間,連夜趕到了齊國。到了齊國之后(也就是現(xiàn)在山東濰坊,萊國和濰坊相鄰),發(fā)現(xiàn)萊國國主正在集結(jié)人手攻打齊國,他們想趁著姜子牙還沒有上任,周朝沒有平定下來,趁機攻占這里。
姜子牙到齊國面對的問題不僅外患這一條,還有內(nèi)憂,因為這塊地方上的子民愿不愿意聽從你的教誨很難說。這塊地方究竟能不能歸他所有,就要看他的手段了。當時姜子牙分析了一下齊國的形式,軍事方面暫時不用太憂心,畢竟姜子牙是武王伐紂的總指揮,軍事方面人家是兵家鼻祖。齊國的經(jīng)濟問題便成了姜子牙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經(jīng)濟關(guān)系著一個地方的民生大計,百姓能不能安居樂業(yè),服從教化,都要看經(jīng)濟水平的高低,俗話說窮山惡水地方出刁民。齊國靠海而生,土地多為鹽堿地,不適合北方常見的麥子,人地稀少荒蕪。姜太公另辟蹊徑,發(fā)展防止刺繡等小工業(yè),并且當時全國的紡織品幾乎都出自齊國,齊國從此富有了起來。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那么姜子牙到底是怎么樣釣到周文王的呢,他釣魚的地點是在哪里?姜子牙曾經(jīng)住在渭水附近,在他沒有得到周文王重用的時候就曾經(jīng)在這里住過,開過酒館賣過肉。為了能夠引起周文王的注意,他在周文王經(jīng)過的地方,也就是溪旁垂釣,他釣魚跟別人不一樣,別人釣魚的時候都是用蚯蚓等魚餌,但是姜太公跟別人釣魚釣的不一樣。一種說法是姜子牙沒有在溪邊釣魚,而是在山路上釣魚。還有一種說法是姜子牙在溪邊釣魚,但是魚線不全部放在水里,而是將魚餌離水面還有好幾厘米距離。他一邊高舉著魚竿,一邊自言自語,魚兒魚兒,你要是想上鉤的話,就自己上來吧。
別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很愚蠢的人,經(jīng)常有一個打柴的樵夫從旁邊經(jīng)過,然后他看到姜太公這樣不放魚餌。于是便對他說,老先生你這樣,就是再花個百年時間,也釣不到魚。姜子牙笑了笑,舉起魚竿對樵夫說:“其實啊,我不是為了釣魚,而是為了釣到人。”姜太公這套方法很快就傳了出去,傳到了周文王耳朵里,他便叫一個士兵請姜子牙過來。但是姜子牙不理睬,周文王換了一個官來請,也不行,姜子牙自言自語:“小魚小蝦我不要。”之后姬昌才知道周文王等的是自己,于是吃了三天素食,帶著厚禮去請姜太公,姜太公看到他有誠心,才追隨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