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暖 冬季保暖警惕暖氣病
現在已經步入一年中最為寒冷的十二月份了,氣溫的降低,使得人們也是冷意十足。很多家庭紛紛使出保暖殺手锏——暖氣。然而,提供暖氣是暖了,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提防暖氣病啊。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關于冬季保暖的問題。那么究竟什么是暖氣病呢?冬季保暖衣物有哪些雷區(qū)呢?我們又要怎么樣溫暖過寒冬呢?詳細情況咱們接下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冬天到了,供暖了,不再怕冷了。但是大家要注意來,每年供暖之后,由于室內空氣干燥,很多醫(yī)院都會接收不少呼吸道疾病感染、皮膚瘙癢、心腦血管疾病、干眼癥等疾病的患者。其實這樣疾病的產生都與室內供暖脫不了關系,這些病被稱作是暖氣病。那么我們要怎么來預防暖氣病呢?來了解一下吧!
麻煩一:干眼癥
供暖期后,長時間處于干熱的室內,眼睛淚液不足,容易出現干澀、疲倦、眼癢等癥狀。較嚴重者眼睛還會紅腫、充血。特別是經常對著電腦的白領、配戴隱形眼鏡者等,在冬季更易患上干眼癥。
解決辦法:多眨眼。工作、學習間隙,放松一下身體,起來接杯水走一走,望望遠方,做1分鐘眨眼運動,然后閉目休息兩分鐘,喝兩口水再繼續(xù)工作,這樣既能緩解眼疲勞,又能給身體補充水分,順便還能少坐一會兒減減肥。
麻煩二:皮膚瘙癢癥
冬天的時候,天氣干燥,人們本來就容易出現皮膚干燥瘙癢的情況。來了暖氣,室內溫度高了,更容易使得皮膚的水分流失,有不少人還因此長痘痘呢。
解決辦法:每天要保證飲水2000毫升(大約十杯水),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皮膚較干的人,可以適當多吃些維生素A含量豐富的食物,比如韭菜、胡蘿卜、動物肝臟等,多吃維生素A也有助于保護眼睛。
另外,洗澡次數應適當減少,一般控制在每周1~2次即可。水溫不要太高,洗澡后涂抹一些油脂較多的護膚品,如凡士林油。
麻煩三:鼻炎、支氣管炎、感冒
供暖初期,很多家庭將門窗緊閉,生怕室內的溫暖漏出去一絲一毫。然而,這樣做不利于室內室外空氣流通,極易造成室內空氣污染,并可能導致口腔、鼻腔、氣管黏膜等處的毛細血管干裂出血,發(fā)生呼吸道感染和支氣管炎等疾病。
有研究指出,當空氣的濕度低于百分之四十的時候,感冒病毒以及其它的能夠引起感染的細菌就會快速繁殖,飄在空氣中擴散出去。
解決辦法:經常用濕布擦拭易落灰塵的地方,必要時用用空氣加濕器,給室內“補補水”。室內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盡量保持在16度到22度之間,建議在供暖以后每天通風兩三次,每次15至20分鐘。
麻煩四:心腦血管疾病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fā)期,由于室內外溫差大,外出時容易導致血壓驟升及血管痙攣,發(fā)生心絞痛、急慢性心衰的患者較秋季要多出30%到50%,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既往病史的患者易增加腦出血、腦卒中、心梗發(fā)作的風險。對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氣病”還易導致肺循環(huán)不暢,導致出現心慌、胸悶等癥狀。
解決辦法:每天上午9點至下午5點之間,開窗通風半個小時。開窗時注意不要正對窗口站立吹風,小心感冒。
麻煩五:尿量少
來暖氣后屋里干燥,體內水分丟失增多,小白領們經常是一天下來“連口水都顧不上喝”,這時可要小心尿量越來越少的問題了。正常人尿量應該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沖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過少,會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結石的風險。
解決辦法:多喝水,多吃果蔬,多喝湯,少吃鹽。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超過70%,即便一天只吃500克果蔬,也能獲得300多毫升水分。
另外,日常飲食講究的也是干稀搭配,從三餐中獲得1500~2000毫升的水分并不困難。每天忙到天昏地暗的朋友們,除了喝水之外,不妨充分利用進食的機會來補水。
冬日保暖衣物有雷區(qū)
12月7日將步入大雪節(jié)令,羽絨服、保暖衣、長筒靴等是很多人保暖御寒的必備佳品。醫(yī)生提醒,保暖衣物中也要謹防雷區(qū),諸如羽絨服誘發(fā)哮喘、常穿靴子會引發(fā)靴子綜合征等。
過緊保暖內衣或致便秘
選擇保暖內衣應當以寬松、舒適為宜,常穿保暖內衣會導致體內血液不暢,特別是有的女性怕冷但又愛美,選擇塑身保暖內衣,它將腹部緊緊包裹,會使腹腔內的腎、脾、肝、胃、腸等器官受到壓迫,使內臟及其神經系統長期處于受壓迫狀態(tài),導致胃腸功能不斷降低,消化系統功能減弱,很可能造成便秘。醫(yī)生建議盡量少穿保暖內衣、不穿塑身保暖內衣,冷的時候多穿幾件衣服,日常要多吃蔬菜、水果、玉米、大豆等食物,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養(yǎng)成定時排便習慣,加強鍛煉。
哮喘患者慎穿羽絨服
冬季衣服并不是穿得越多越好。衣服本身不會產生熱量,只起到隔離的作用,它緩沖了外面冷空氣和體表熱空氣之間的對流,使人體的熱量得以保存。從生理學角度看,穿衣過多會抑制身體體溫調節(jié)機能的適應性,減弱人體的御寒能力。所以,冬天穿衣只要達到適宜的厚度即可。特別是上座率極高的羽絨服,特定人群諸如有哮喘病癥的人群需慎穿。因為大部分羽絨服因為填充了動物毛,或可誘發(fā)哮喘發(fā)作。另外,羽絨服因不常洗滌晾曬,會有灰塵、螨蟲,這些都是哮喘過敏原。
警惕拇指外翻腳畸形
長筒靴備受冬日女孩子們的青睞,可靴子大多為高跟或窄面的鞋,穿上后腳部受限頗多,足部壓力改變,容易造成大腳趾外翻畸形,即易致患上“靴子綜合征”中的拇外翻,民間稱為“大腳骨”。 拇外翻是一種慢性病,剛開始可能只是腳趾有點畸形,影響美觀,到后來慢慢會發(fā)展成穿鞋疼、走路也疼,到最后不僅是拇指畸形,還會引起胼胝體,如老繭子、雞眼等。選靴子時,盡量選擇鞋面前部較寬,跟矮的?;丶液髴洺S脽崴葑?,緩解軟組織痙攣。
如何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天冷了,大家都感受到了來自回歸線滿滿的惡意。如何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呢?
1、喝酒不能暖身子
喝酒只會降低身體內部溫度,增加患上低體溫癥的風險,喝酒也會阻斷身體自然顫抖保暖的機制。之所以喝酒會感覺暖暖的,因為酒精讓血管擴張,將溫暖的血液帶到體表。所以喝酒帶來的暖是暫時的,最后反而會大大降低身體抵抗寒冷的能力。
2、冷熱在心
西藏僧人的內火瑜伽冥想據說可以通過意志力來提高體溫。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學習了內火瑜伽基本方法的西方人,通過所學得的兩種呼吸法,確實能夠提高自己的體溫。其中一種方法要求使用者集中精神,想象自己脊柱底端有火焰燃燒,另一種是名為“瓶式呼吸”的產熱呼吸法。 2009年,一位荷蘭人用相似的技術只穿了短褲和涼鞋就爬上了乞力馬扎羅山。(我們不推薦這么玩)總之,相信自己,就能暖和起來。
3、孤獨會降低體溫
多倫多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表示,缺乏人際溝通會導致多種身體反應。
在其中一份研究部中,參與者被分為兩組,分別回憶自己被大家接受/被排除在外的經歷。隨后研究人員讓參與者估計室溫,結果回憶被排斥經歷的人給出的平均溫度更低。在另一份研究中,研究人員讓參與者玩虛擬扔球游戲,在這過程中,研究人員會故意讓某些人趕到自己被排斥,結果恰恰是這些人隨后對熱食和熱飲的欲望更加強烈。
4、喝熱飲有可能會讓體溫降低
人在喝熱飲的時候,舌頭上的溫覺感受器想身體其它部分發(fā)送信號:“燙東西來了,兄弟們準備出汗。”劍橋大學神經學家 peter McNaughton說:“熱飲具有激活冷卻機制的作用,這種效果會超過熱飲給身體帶來的熱量。”除了出汗讓你感覺更冷,你排出的汗液也需要蒸發(fā)——這只會弄得你衣服里面濕乎乎,反而讓你更難過。
一杯冷飲下去,血管收縮,反而能暖和起來。
5、男人和女人對冷的感覺確實不一樣
1998年某研究發(fā)現,雖然男性和女性的核心溫度相差不多,只有0.4華氏度,但是女性手部的溫度卻比男性手部低得多,也許男性女性感覺到的體溫是不同的。因為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肌肉,而肌肉擅長產熱,脂肪善于囤積熱量,因此肌肉多脂肪少的男性才比女性耐寒。
6、如果你的祖先冰河時代居住在北方,你更加耐寒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Douglas C. Wallace博士帶領一群遺傳學家發(fā)現冰河時代的某些耐寒基因突變現在還可以在發(fā)源于西伯利亞的北歐、東亞和美洲土著人身上找到。
7、想暖和,就穿白
雖然黑色衣服可以從陽光里吸收熱量,但是白色衣服的反射作用也能夠讓身體溫暖起來——穿寬松的白色衣服(寬大的夾克衫)可以保留靠近身體附近的自然熱量。深色衣服就不具備這種效果。
結語:上述內容就是關于冬季保暖的一下常識性的知識的一個介紹,通過上文的講解,大家對于在冬季供暖時候如何預防暖氣病以及怎么溫暖過冬都清楚了吧。另外需要提醒各位朋友,天氣雖然冷,但是也盡量不要整天呆在供暖的室內哦,可以的話應該適量參加一下戶外活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