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作用 你絕對不知道的四大作用
刮痧在中醫(yī)的治療方法中占有非常超然的地位,因為中醫(yī)療法多以按摩人體的穴位和經(jīng)絡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為主。那么刮痧又有哪些作用呢?下面請大家一起跟小編去了解下刮痧的作用有哪些吧。
刮痧的作用
一、預防保健作用
刮痧療法不但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而且還具有非常明顯的預防保健的作用。其中,預防保健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疾病防變和健康保健預防兩大類。
刮痧療法作用部位是體表皮膚,皮膚是機體暴露于外的最表淺部分,直接接觸外界,且對外界氣候等變化起適應與防衛(wèi)作用。皮膚所以具有這些功能,主要依靠機體內(nèi)衛(wèi)氣的作用。衛(wèi)氣出于上焦,由肺氣推送,先循行于皮膚之中,衛(wèi)氣調和,則‘’皮膚調柔,腠理致密“(《靈樞。本臟》)。
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強衛(wèi)氣,衛(wèi)氣強則護表能力強,外邪不易侵表,機體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鼻塞、流涕等表證,及時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將表邪及時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進入五臟六腑而生大病。
治療作用
刮痧療法的治病作用可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血祛瘀
刮痧療法不僅可以有效的調節(jié)肌肉的收縮和舒張,還能夠使人體各個組織間的壓力得到一定的調節(jié),從而促進刮拭各個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以達到增加組織的流量,起到一定的“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2、整陰陽
刮痧對內(nèi)臟功能有明顯的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如腸蠕動亢進者,在腹部和背部等處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進者受到抑制而恢復正常。反之,腸蠕動功能減退者,則可促進其蠕動恢復正常。這說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3、筋通絡
肌肉附著點和筋膜、韌帶、關節(jié)囊等受損傷的軟組織,可發(fā)出疼痛信號,通過神經(jīng)的反射作用,使有關組織處于警覺狀態(tài),肌肉的收縮、緊張直到痙攣便是這一警覺狀態(tài)的反映,其目的是為了減少肢體活動,從而減輕疼痛,這是人體自然的保護反應。此時,若不及時治療,或是治療不徹底,損傷組織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斷地發(fā)出有害的沖動,加重疼痛、壓痛和肌肉收縮緊張,繼而又可在周圍組織引起繼發(fā)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陳代謝障礙,進一步加重“不通則痛”的病理變化。
二、失眠
中醫(yī)將失眠歸于“不寐”、“不得眠”的范圍,認為多由七情所傷,即惱怒、憂思、悲恐等而致心腎不交、肝郁化火所致。刮痧可以養(yǎng)心安神、疏肝解郁、放松身心,從而改善失眠。
刮頭頸部
1、用雙板從額頭中部分別向左右兩側發(fā)際頭維方向刮拭,用輕手法刮拭10~20次,用角點壓按揉神庭、頭維、印堂、魚腰等穴位。
用雙板從額頭的正中間部位分別向兩側發(fā)際頭維的方向進行輕輕的刮拭,手法輕盈有力,刮拭10~20次,也可以嘗試用角輕輕的點壓按揉印堂、魚腰、神庭以及頭維等穴位,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失眠的作用
2、從太陽穴繞到耳上再向頭側后部乳突和風池方向刮拭,每一側刮拭10~20次。
3、以百會穴為起點分別向四神聰方向刮拭,每一方向刮拭10~20次。
4、用刮痧板的角點壓按揉風池穴、安眠穴等。
刮背部
1、用直線法刮拭脊柱正中線督脈循行區(qū)域,從大椎穴刮至至陽穴10~20次。
2、用直線法刮拭大杼穴至膈俞,每側刮20~30次,以出痧為宜。
3、刮拭神道、心俞穴。
刮拭四肢
1、用直線法刮拭前臂內(nèi)側心經(jīng)循行區(qū)域,每一側刮拭10~20次,重點刮神門穴。
2、用直線法刮拭小腿內(nèi)側的脾經(jīng)循行區(qū)域,從陰陵泉刮至三陰交,每一側10~20次,點壓按揉三陰交穴。
三、疲勞
中醫(yī)認為疲勞與五臟失調密切相關,如腰腿酸軟多與腎相關,氣短乏力多與肺相關,不耐勞多與肝相關,神疲多與心相關,肢體疲勞多與脾相關。因此治療亞健康疲勞應以調節(jié)五臟為關鍵。
刮頭部
1、以百會穴為起點分別向四神聰方向輕刮,每一方向刮拭10~20次,也可用梳刮法以百會為中心向四周放射刮拭。
2、以刮痧板的一個角點壓按揉百會、太陽、天柱穴,每穴按揉1~3分鐘。
3、用直線刮法自風府穴至身柱穴刮10~20次,重點刮拭大椎穴。
4、用弧線刮法刮拭頸部側面的膽經(jīng),從風池穴刮至肩井穴,每側刮拭20~30次。
刮背部用直線法刮拭脊柱兩側的膀胱經(jīng),重點刮拭心俞、脾俞、胃俞、腎俞,每一側刮拭10~20次。
刮四肢
1、用直線法刮拭前臂外側大腸循行區(qū)域,合谷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可以用點壓法、按揉法。
2、用直線法刮拭心包經(jīng)的內(nèi)關穴,然后刮拭小腿外側胃經(jīng)的足三里穴、脾經(jīng)的血海穴、三陰交穴,每側刮拭10~20次。
四、頸肩酸痛
中醫(yī)認為頸肩酸痛是由于頸肩部氣血瘀滯所致。刮痧療法可以舒筋通絡,活血化瘀,促進局部新陳代謝,使原本僵硬的肌肉放松,調整亞健康狀態(tài)。
刮頸肩部
1、用直線刮法刮拭督脈,從風府穴到大椎穴,刮膀胱經(jīng),從玉枕、天柱到大杼、風門,從后發(fā)際上,棘突雙側分別由上向下刮拭,每一側刮15~20次。
2、用弧線刮法刮拭足少陽膽經(jīng),由風池及乳突根部從上向下,經(jīng)過肩井,刮向肩端,每側刮15~20次。
刮背部用直線刮法刮拭膀胱經(jīng),從玉枕經(jīng)天柱、大杼、風門、肺俞到厥陰俞。刮拭肩中俞、天醪至膏盲、天宗,每側刮15~20次。
刮四肢
1、沿手陽明大腸經(jīng),從肩齲過曲池到合谷,刮15~20次。點壓按揉合谷穴。
2、用直線刮法沿足陽明胃經(jīng)循行線刮拭,從足三里到條口,每一側刮15~20次。
總結:通過上述的文章對刮痧的四大作用進行了具體的介紹,大家現(xiàn)在對于中醫(yī)刮痧的了解是不是已經(jīng)非常透徹了呢?如果大家喜歡這些知識的話,不妨試著把這些知識分享給身邊更多有需要的朋友吧!讓他們也能對傳統(tǒng)的中醫(yī)療法更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