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療法 各種動物的養(yǎng)生防病法
動物往往比人類更聰明百倍,從養(yǎng)生學角度而言人類則有很多地方需要跟他們學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如何像動物一樣養(yǎng)生防病吧!
身心健康的不斷流失導致公害病、職業(yè)病、過敏癥以及綜合征等現代疾病并存,我們?yōu)榱藢で蠼饷?,開始提倡和贊賞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仿生養(yǎng)生的自然療法和養(yǎng)生追求也應運而生,鵲然興起。
像動物一樣養(yǎng)生
博采動物之長,為自己養(yǎng)生所用,你會發(fā)現,健康,原來如此簡單。
《莊子》從動物開始,第一句話就是“北冥有魚”。首篇《逍遙游》的主角先是魚、鳥、蜩、斑鳩等諸多動物,之后才是列子、堯、舜等人的姍姍來遲。這種安排顯示了莊子濃郁的動物情結?!肚f子》往往先講動物如何如何,并提倡讓人模仿動物,這使莊子的人生哲學具體化為仿生哲學。
在對待天與人的關系上,莊子倡導“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要求人們放棄一切人為,而按其本性自在、率真地生存。基于這一理念,莊子對動物羨慕不已,在對待人與動物的態(tài)度上,莊子不是讓人訓練動物,而是讓動物教人,主張人效仿動物的生存習性,向動物學習。
人如何仿生?莊子認為仿生就是以動物為榜樣,像動物那樣的生存和存活?;蛘哒f,仿生必須摒棄人的知、情、欲等知識、情感和欲望,廢黜仁義禮節(jié)是非等一切人為的桎梏,像動物那樣無知無情無心,完全按照自然本能生存。華佗則將仿生進一步發(fā)揚光大,《三國志·華佗傳》記載:“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腰體,動諸關節(jié),以求難老。”華佗將莊子的熊鳥動作兩種,加入虎、鹿、猿三種,通過模仿禽獸形態(tài),從而創(chuàng)造出流傳至今的“導引術”體系——五禽戲。
莊子還把圣人詮釋為成功的仿生主義者,他說:“夫圣人,鶉居而鷇食,鳥行而無彰。”按照這種說法,圣人的榜樣和導師即是動物。換言之,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就是因為圣人精通仿生學,從起居、飲食到處世等方面,時刻以動物——鶉、鷇和鳥為榜樣。進而言之,圣人仿生的秘訣是:衣食住行猶如鳥獸一樣無所用心,順其天性,自然而為。
莊子的世界觀未必能受到今人的普遍認同,但他的養(yǎng)生觀則值得我們學習。許多科學家也從動物的生存和生活的過程中,發(fā)現了大量有趣的啟示,可以說動物在養(yǎng)生方面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在它們身上有著許多寶貴的生存本領及養(yǎng)生絕招。比如,盡量保持平躺休息或爬行訓練,平時要同動物一樣,多做一些在墊上或草地上的滾翻,以鍛煉背腹;可以學小狗,熱了就張口哈氣,讓體內的熱從口散出;可以學猴子倒立而鍛煉我們的大腦;可以學烏龜伸脖子以鍛煉我們的頸椎;可以學小鹿奔跑的輕靈,以鍛煉我們的心肺……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多做些看似不習慣、不方便的仿生運動,博采動物之長,為自己養(yǎng)生所用,你會發(fā)現,健康,原來如此簡單。
我們還可以受動物的啟發(fā),利用動物的各種自療本領來健身防病,感受不一樣的療效。在我們必須的直立活動和工作學習之余,不妨經常演練一些諸如龜蛇功、猴拳、鷹拳、爬行等仿動物運動,于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
仿蛇舞重拾小蠻腰
脂肪積聚過多帶來的危害自不必多說,而像蛇一樣舞動的肚皮舞能讓你盡情地活動腰、臀、肩、臂和腹部,充分燃燒脂肪,擁有平坦小腹。動作要領為站直,兩腿伸直分開,寬度同骨盆寬度相等,兩手放在腰際或向上伸直,保持骨盆不動;上身先朝右移,然后移回原位,再朝左移,然后直接右移左移,不用回原位,移動漸呈圓形。重復3次,每次10下。
仿熊抖改善血液循環(huán)
模仿一下熊全身抖動的樣子,鍛煉一下身體各個部位,可有效改善體內血液循環(huán),預防淤血癥狀。動作要領為身體直立,雙手自然放于身體兩側;然后一只腳牢牢站穩(wěn),另一只腳抬起腳跟,兩只腳輪流輕輕抖動小腿和大腿;同時,雙手帶動肩部前后擺動,與腿部的動作保持協(xié)調一致。
仿游魚挺身緩解疲勞
工作時間久了總是會覺得肩背酸痛,難以集中精神,這時候學學游魚伸直背部,使背部的自主神經受到刺激,可活絡通經,緩解疲勞,對于促使精神集中也很有幫助,還能防止頸腰椎疾病的出現。動作要領為仰臥,像魚游水一般;以脖子作為支點,抬起腰部,像拱橋似的;接著再挺起上半身,重復這種動作2次。如果不能順利抬起腰部,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挺腰即可。
導引舞武 一分鐘一平米的健康
一分鐘一平米的健康,就是抓住生活中白白浪費的無數個一分鐘,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需要小小的一平米,就能善待自己,讓身心回復健康。
自遠古時代,人類為了生存,在與野獸和猛禽的搏殺中,就自然地產生了武術的雛形。先輩拳家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逐漸認識到了仿效各種禽獸搏殺動作的重要性,于是,中華武術就落下了“仿生學”的深刻印記,它與養(yǎng)生術、健身術中的仿生學思想一脈相承。
戰(zhàn)國時期的《莊子·刻意》中記載:“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頸鳥伸,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yǎng)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這是先秦諸子中堪稱最早的對氣功導引之法的—種具體而形象的描繪。其中就講兩個方面的養(yǎng)生內容:一是吸納新鮮空氣,吐出廢濁之氣有助于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二是倡導運動軀體,以加強機體內部的新陳代謝,促進體能的健康發(fā)展。
說到導引行氣功之術,當然就不得不提到彭祖這位創(chuàng)始人,他將天地萬物之態(tài)融入功法,讓肉體、精神和心靈相結合,達至天人合一的狀態(tài)。雷智勇就是因慕彭祖養(yǎng)生之道,積四十年的武學底蘊,吸納彭祖導引術之奧妙,博采太極文化之精華,并結合了現代都市人的亞健康情況,從彭祖養(yǎng)生導引行氣術中提煉出太極導引舞武,以心意為指導,采自然之氣為根本,從而達到運動與自然、人性、養(yǎng)生的高度統(tǒng)一。
追求完美的雷智勇甚至還將功法進一步簡單化、優(yōu)美化、高效化,以讓其更加實用,他說武術的招式一定要流暢灑脫,方能賞心悅目,這樣練起來心情才會舒暢,才能隨時隨地練習而不怕周圍人看笑話。他笑言自己倡導的是一分鐘一平米的健康,抓住生活中白白浪費的無數個一分鐘,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戶外、家里、辦公休息地均可練習,只需要小小的一平米,就能善待自己,讓身心回復健康。
導引舞武不僅是一項適合老年人的運動,更是對年輕男女的生理和精神方面都有著諸多的益處,它結合了傳統(tǒng)導引、吐納的方法,注重練身、練氣、練意三者之間的緊密調協(xié)。長期堅持下來,會改善自己的身心氣息,提高生活品質,促進工作效率,讓人長期處于一種順應自然的愉悅狀態(tài)。
雷智勇特別推薦導引舞武術
頸肩鍛煉術
1、坐姿,身正,頭正,舌頂上顎,齒微合;雙掌依次由前向后梳理頭發(fā),同時手掌握捏后頸,分別做9次。
2、頭緩緩后仰、前俯,各做9次。然后頭回正,向左轉,向右轉,眼隨轉向看,各做9次。最后,向左45°方向抬頭,向右;45°方向低頭,做9次后又向右45°方向抬頭,向左45°方向低頭,做9次。
3、雙臂自然垂直,聳肩9次,前后繞肩各9次,反向繞肩9次;雙臂向兩側平舉,五指捏攏,勾手旋腕,伸指,左右措肩共18次,然后勾手旋腕按掌,左右措肩18次。
4、雙臂體前平舉的練法要領同上。
5、雙臂向上伸直的練法要領同上。
氣血通絡術
自然站立,雙腳距離略寬于肩,蓄勢下沉,呼氣,雙臂由體前上抬至頭頂,掌心向下,意念如從水中抓吸木球;雙掌由頭頂向后腦兩側捋下,經風府穴、風池穴從頸側滑落至胸前,雙掌背相貼,指尖朝上;雙掌以肩為軸在胸前劃一大圈,落至腰側,再以肘腕為軸劃一小圈,雙掌心貼雙腿外側下捋至腳面(此時俯身,頭頸正直向前方),在腳面劃一弧后,經雙腿內側上捋至腹股溝處,上下摩擦,雙掌上移向后至腰腎處,旋轉按摩。重復做3次。
結語:別以為人類站在食物鏈的頂層就一切都無敵了,自然界里存在著各種老師,我們都要虛心的向他們學習,養(yǎng)生也是如此。(文章原載于《養(yǎng)生雜志》,刊期:2012.11期,作者:瞬間,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識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