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腳知壽命長短 腳部健康保健要知道
看腳知壽命長短 腳部健康保健要知道
看腳三招便知你的壽命長短
腳素有人體“第二大腦”之稱,中醫(yī)學認為,雙腳是運行氣血、聯(lián)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經(jīng)絡的重要起始部位,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反應區(qū),因此腳能反映出人的身體健康情況。老人可以通過仔細觀察腳部變化,防慢性病于未然。
腳底顏色:五色辨病是中醫(yī)學內容之一,五色為青赤黃白黑。中醫(yī)學認為,正常腳底顏色略紅,如果紅色十分明顯,可能有熱;如果顏色發(fā)青,可能有寒;如果出現(xiàn)異常的黃色,可能有肝膽疾??;如果發(fā)白,除可能有寒證外,還可能是營養(yǎng)不良和貧血;如果發(fā)紫或發(fā)黑,可能血液循環(huán)差。出現(xiàn)以上癥狀,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溫度:老人腳易涼,多為腎陽不足或保暖不當,這類人應多吃一些性屬溫熱的食品,如羊肉、大蒜、生姜等,以提高機體耐寒力。若腳心熱,則可能是陰虛內熱,應多吃一些綠豆、冬瓜、瘦肉等甘涼滋潤之品,少吃羊肉、韭菜、辣椒等溫燥之品。
趾甲:健康人的趾甲顏色粉紅,白色半月形約占趾甲長度的1/5。如果趾甲顏色蒼白,可能是營養(yǎng)不良或貧血,應多注意飲食營養(yǎng),保證每天熱量需求。如果趾甲上有縱行條紋,表示機體虛弱,抗病能力差,應多參加體育鍛煉,避免久坐久站,強健身體。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老年病中心劉征堂教授說,老人可通過按摩腳底、用腳趾抓地等來強身健體。取站立或坐姿,雙腳緊貼地面,與肩同寬,腳趾以抓地、放松相結合的方式,交替刺激經(jīng)絡;練習用二趾和三趾夾東西,然后反復將腳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時按摩腳趾,可刺激腳部穴位,強身健體。
腳部的健康保健
腳除了支持人體的重量外,還像水泵一樣,把遠端的血液推向心臟,使全身血液流暢,促進機體健康,所以腳又被稱作是“第二心臟”。加強腳部的保健,是擁有一個良好體魄重要的一環(huán),尤其是在冬季,對腳部的呵護就更加重要。
1、要加強腳部的運動。據(jù)測算,人一天必須走一萬步以上才有利于腳部功能的發(fā)揮,如果一天到晚很少動腳,不僅對腳部組織有影響。所以,平時除了要加強鍛煉外,上下樓盡量不要乘電梯,外出盡可能步行。
2、進行足浴。民間有“睡前洗腳,賽吃補藥”的說法。睡前用溫熱水洗腳,不但可洗去腳上的汗臭和污垢,還可消除疲勞,更主要的是還能祛病強體。足浴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搓揉,刺激足部的穴位,可滋補元氣,延緩衰老。若加入適量的生姜或辣椒水,更能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
3、可進行足底按摩以活血舒筋。按摩腳底,刺激腳底穴位,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益于健康。
具體做法是,冬季可將鵝卵石裝進盆內,裝進熱水,然后赤腳站在石子上面,亦可在上面原地踏步;每天3次,每次10―15分鐘,可與泡腳同步進行;也可用市面上銷售的一種木制按摩滾珠盤,坐在椅上,滾珠盤置于腳下,腳在上面來回搓動。通過腳底按摩,可醫(yī)治肩酸、過敏性鼻炎、畏冷、便秘、腳痛、關節(jié)痛等常見??;按摩足心的涌泉穴則能益腎補虛,壯腰強身,增強記憶,并能使思維敏捷,手足輕快。
怎樣泡腳更健康
一、泡腳時水溫要適宜
泡腳時水溫多少度為適宜?最健康通過參閱各種書籍,發(fā)現(xiàn)40℃左右的熱水最適宜做泡腳水。這是為什么呢?一方面,水溫太高,雙腳血管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水溫太高,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干燥甚至皸裂。糖尿病患者對水溫的高低也應特別留意,因為這類患者容易并發(fā)周圍神經(jīng)病變,使末梢神經(jīng)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知不到,就容易被燙傷。
二、飯后30分不宜泡腳
飯后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若飯后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tǒng)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yǎng)缺乏。
三、泡腳時間不宜過長
泡腳時間最好控制在30分鐘以內,并以20-30分鐘這個區(qū)間為最佳,而且泡腳時最好喝杯開水,以利新陳代謝和補充體液,促進發(fā)汗。泡腳后人體血液循環(huán)會加快,心率也比平時快,時間太長易增加心臟負擔。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應格外注意,如果有胸悶、頭暈的感覺,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
四、泡腳后搓搓涌泉穴
泡腳后搓搓腳心很必要,尤其是搓涌泉穴,這對提高睡眠質量和養(yǎng)生都有好處。另外,泡腳后需外出的,注意應擦干水,休息一下再出行。
五、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
許多患有足跟痛、失眠、痛經(jīng)、高血壓病的患者,常用中藥泡腳來輔助治療,但不要用銅盆等金屬盆,因為此類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wěn)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fā)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正確泡腳方式:
1、把雙腳浸入40℃左右的熱水中,15~20分鐘后頭痛會明顯緩解。
2、對于感冒發(fā)熱病引起的頭痛,熱水泡腳還有助于退熱。
3、如有睡眠不好、精神不振、飲食不佳、疲乏無力、情緒不穩(wěn)等一系列不適癥狀,可用熱水泡腳30分鐘,再搓腳心10~20分鐘,直至發(fā)熱,會感到神清氣爽,全身輕松。
4、如果在泡腳同時能不斷用手按摩涌泉穴及按壓大腳趾后方偏外側足背的太沖穴,還有助于降低血壓。
并且,堅持熱水泡腳進行足療的應用范圍很廣,風濕病、脾胃病、失眠、頭痛、感冒等全身性疾病,截癱、腦外傷、中風、腰椎間盤突出癥、腎病、糖尿病等大病、重病后的康復治療等都包括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