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的食療方法
2016-02-26 10:51:53 來源:360常識(shí)網(wǎng)
熱度: ℃
導(dǎo)語:腹瀉是一種常見癥狀,是指排便次數(shù)明顯超過平日習(xí)慣的頻率,糞質(zhì)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
腹瀉的食療方法
腹瀉的食療方法:
癥狀一:大便很稀,拌有腸鳴,說明腸道有寒濕。食療方法:生姜泡綠茶。做法:生姜帶皮和綠茶一起泡水喝。
癥狀二:大便顏色異常的黃,氣味很重,說明腸道有濕熱。食療方法是涼拌馬齒莧。
癥狀三:腹脹腹痛但瀉后就好轉(zhuǎn),有口臭,說明有積食。食療方法是胡蘿卜山楂煮水
癥狀四:吃了油膩的東西就腹瀉,說明脾虛。食療方法是山藥蓮子羹,在此注意一下,一定要用淮山藥,不是菜場里賣的新鮮的山藥。
癥狀五:天亮前腹瀉,說明脾腎虛。食療方法是山藥蓮子羹+荔枝核。做法:6個(gè)荔枝核和山藥蓮子一起煮1個(gè)小時(shí)。
癥狀六:大便時(shí)干時(shí)稀,腹部竄痛。屁多,說明腸氣郁結(jié)。食療方法是酸梅甘草湯。一定要買烏梅。做法:12個(gè)烏梅,6克甘草,冷水下鍋,水開煮20分鐘后起鍋放冰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