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群 > 嬰幼兒 > 正文

嬰兒發(fā)育 讓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

2017-06-23 18:58:5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寶寶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往后的每一天都在不斷的成長中,這個時期是很重要的,家長們要根據(jù)寶寶的變化來決定他們的飲食,這樣才能有助于寶

寶寶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往后的每一天都在不斷的成長中,這個時期是很重要的,家長們要根據(jù)寶寶的變化來決定他們的飲食,這樣才能有助于寶寶健康成長,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嬰兒發(fā)育的一些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們快來看看哦。

1.體重

體重的增長是骨骼發(fā)育的重要指標之一。雖然新生兒期有暫時性的生理性體重減輕現(xiàn)象。

但是在出生后1周至10天就可以恢復(fù)到出生時的水平。

以后體重以每天 30 克的速度迅速增長。嬰兒出生后 2~3 個月內(nèi)吃奶多,所以體重增長得快。如若每天增長速度為 20 克以下,則應(yīng)在滿月后的體格檢查時仔細檢查一下,分析母乳是否不足。

2.身長

嬰兒出生時身長約為 50 厘米,由于嬰兒的身長在前 3 個月增長較快,在滿月時,身長可增加 5~6 厘米。滿2 個月時身長要比剛出生時增加 10 厘米左右。但是通常情況下,身長的增加要比體重的增長慢一些,因此看上去嬰兒就顯得更胖。

3.頭、胸圍

頭顱的大小可以用頭圍來衡量。頭圍的多少反映腦和顱骨的發(fā)育程度。

嬰兒剛剛出生時,頭圍平均為 34 厘米;出生后半年內(nèi),頭部發(fā)育很快,頭圍比出生時可增加 8~10 厘米;滿一周歲時頭圍比出生時可增加 11~12 厘米。

如果頭部過大或過小,就要請醫(yī)生檢查是否有病了。

胸圍反映了嬰兒胸廓生長發(fā)育的情況。出生時,嬰兒的胸圍一般比頭圍小 1~2 厘米,到 1 歲半至兩周歲時,胸圍與頭圍幾乎相等了。

4.視、聽覺

隨著時間的增長,孩子逐漸能看見活動的物體和大人的笑臉,如果將手慢慢逼近他眼前,他就會眨眼。

這就是孩子能看到一些物體的證明,這種現(xiàn)象叫做“眨眼反射”。一般在此階段孩子有了初步辨別聲音的能力。

一般最早能分辨清楚的是媽媽的聲音。如果孩子哭鬧的時候,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會停止;若媽媽的聲音一停,便又哭起來。也有的孩子一聽到音樂聲就會停止哭并靜靜地聽著。

2個月的孩子,一聽到響聲,就會把腦袋轉(zhuǎn)向發(fā)聲的方向,要是突然聽到很大的聲音,就會引起全身的反應(yīng),顯得恐懼,甚至哭鬧。

5.囟門

周歲以內(nèi)的小兒的頭蓋骨還沒有發(fā)育好,頭部各塊骨頭之間尚有裂縫。

在頭頂部前中央的地方,有一塊菱形間隙,其斜徑一般在 2.5厘米左右,醫(yī)學上稱之為前囟。

嬰兒在出生后數(shù)月,前囟隨著頭圍的前囟門的閉合變化反映顱骨的骨化過程。通過它可以觀察小兒的一些病理變化。前囟閉合過早或過晚都是不正?,F(xiàn)象。

如果閉合過早多出現(xiàn)小頭畸形,閉合過晚多出現(xiàn)佝僂病、呆小病或腦積水,過于飽滿是顱內(nèi)壓增高的表現(xiàn),是腦膜炎、腦炎的重要體征。

后囟是由頂骨和枕骨交接而組成的。在頭頂后部,一般在出生時就已經(jīng)閉合,最晚在 2~4 個月時閉合。

坐立

孩子在坐立前,需要頸部、肩部和軀干等部位的肌肉發(fā)育起來,以支撐和控制頭部,保持軀干的直立。

孩子必須學會平衡能力,以防每次拿東西或轉(zhuǎn)身時跌倒,一般的孩子在8-9個月內(nèi)達不到這個水平。

爬行

孩子在能爬之前,必須端正姿勢。孩子必須先伸直身體,才能伸手臂;必須先學會控制頭頸,才能有力量用胳膊撐起身體,這樣胸和頭才能離開地面。很難說清孩子什么時候才能開始爬,所以理解發(fā)育不應(yīng)該基于年齡,而要基于階段。

重要的是當你的孩子對爬不感興趣時,請你不必擔心。有些孩子不喜歡總是趴著,而且非常喜歡看看周圍的事物,所以很快度過了爬行的過程。而有些孩子根本就沒有學會爬行,直接就會走路。

結(jié)語:以上的全部內(nèi)容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關(guān)于嬰兒發(fā)育的一些知識,其實寶寶在發(fā)育的時候每天都是有變化的,一天天的長大,建議家長們在照顧寶寶的時候一定要認真仔細的觀察寶寶的變化,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寶寶身體的一些狀況哦。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