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群 > 名人養(yǎng)生 > 正文

修身克己壽自常 圣人孔子的養(yǎng)生保健之道

2017-06-21 16:41:4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名揚四海,是中國文化的大成者。除此之外,他還善養(yǎng)生,那么孔子都有哪些養(yǎng)生之道呢?歷史上還有哪些名人養(yǎng)生值得我們借鑒呢?

目錄:

第一章:修身克己壽自常 孔子養(yǎng)生之道

第二章:141歲藥王孫思邈的長壽養(yǎng)生保健大法

第三章:錢鐘書養(yǎng)生16字秘訣助其益壽延年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名揚四海,是中國文化的大成者。除此之外,他還善養(yǎng)生,那么孔子都有哪些養(yǎng)生之道呢?歷史上還有哪些名人養(yǎng)生值得我們借鑒呢?

修身克己壽自常 孔子養(yǎng)生之道

提起孔子,人們多半會想到道德的文章,想到誨人不倦……似乎很少人會聯(lián)想到養(yǎng)生。但孔子的確在養(yǎng)生方面頗有建樹,堪稱養(yǎng)生大家。明代有名的養(yǎng)生家萬全就十分推崇孔子的養(yǎng)生之道,認為“孔子養(yǎng)生之備,衛(wèi)生之嚴,其飲食之節(jié),萬世之法程也,何必求之方外哉!”清代著名學者李漁也在《閑情偶寄》中評價:“從來善養(yǎng)生者,莫過于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昌平鄉(xiāng)(今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zhèn))人,73歲時因病而浙,這個壽命放在現(xiàn)在可能稀松平常,但在2400多年前醫(yī)學極不發(fā)達、生產(chǎn)力相當落后的春秋時代,絕對算得上高壽。

勞逸結合身體強健

人的一切活動依賴于肉體,身體才是一切之本,“德、智、體、美”應全面均衡發(fā)展。

幼時的孔子就極為聰明好學,3歲那年,父親叔梁紇病逝,此后,家境愈加貧寒。追于生計,他從事過許多當時被視為卑賤的休力活/,吃了不少苦,所幸遺傳基因還不錯,繼承了以勇著稱的叔梁紇的體質,倒還能擠出不少閑暇飽覽群書,為以后從事傳道、授業(yè)、解惑奠定堅實基礎。

也許是因為“儒家”事業(yè)做得大了,不少后人想當然地認為孔子一定是文質彬彬、儒雅至極,事實上,孔子除了頭腦發(fā)達外,四腋也不逞多讓,身高九尺六寸,按現(xiàn)在的說法是196.8厘米,且臂力過人,走起路來健步如飛據(jù)說還曾徒步追上野兔。喜好運動的孔子對登山、游泳、射箭、駕御這些運動無一不愛,尤其是射箭,頗為擅長,常引得圍觀者甚眾,都欲一睹為快。

每年暮春時節(jié).孔子常與學生實行“野外教學”一一結伴去沂水路青游泳,去舞雩臺登高吹風,盡興后高歌而回。一方面是為了勞逸結合,另一方面也鍛煉了身體,陶冶了情操,讓學生能“通習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臻于智、仁、勇三德’,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模范生。

這種教掌方式深受學生歡迎,但其中一位名叫宰予的學生就很不樂意了。這個宰予挺懶,生平最討厭運動,最大的嗜好是睡懶覺,討厭懶散行為的孔子對其頗為不齒,認為他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屬于“朽木不可雕也”的類型,長此以往,會四肢不勤,思想怠惰,精神渙散,萎靡不振,難盡天年。于是將宰予做為反面教材,告誡其他學生要完成自己樹立的目標,除了自強不息,不懈努力外,身體強健也是很重要的,否則何有精力完成大業(yè)。宰予面有愧色,認真反省了一番,下決心改掉了懶散的毛病,憑借天資聰穎,終成孔門十哲之一。

飲食有忌 食養(yǎng)真諦

吃乃人生第一要義。飲食原則,禮儀及烹飪技術一樣不能少,孔子對于飲食的嚴格要求程度,并不亞于他對人道的追求和修養(yǎng)的要求。

也許是因為孔子少時家庭條件不好,口腹之欲難以滿足,導致他長大后對吃很是游究,要求頗多。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孔子很強調的一點。雖說人不是為了吃飯才活著,但若是條件許可,當然要吃得更有營養(yǎng)、更考究、更舒服。有人就提出疑問了,若是條件不合適時叉怎么辦呢?需要這樣嚴格執(zhí)行碼嗎?

孔子笑道,凡事也有變通嘛,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從有利營養(yǎng)吸收的角度來說,能做到固然很好,但若因經(jīng)濟條件不許可,也沒必要過于執(zhí)著,畢竟吃飯只是解決基本生理需求,我們還應有更高的目標追求,沒必要老是糾纏在吃飯這個小問題上,但要注意“食無求飽”和“不時,不食”,保證飲食規(guī)律也是對身體健康很有利的,同時還能杜絕“飽暖思淫欲”情況的出現(xiàn)。

每餐只吃八分飽的孔子偶爾也有例外的時候。有一次,孔子在一個名叫少施氏的人家里吃飯,當孔子準備在飯前祭祀神靈時,少施氏就站起來說:“粗菜淡飯不值得您一祭。”于是祭祀作罷,動筷吃飯,這時,少施氏叉站起來說: “粗菜淡飯不敢用來損傷您的胃口。”

孔子深為感動,認為雖然飯菜水平非常一般,但貴在彬彬有禮,很是符合自己的“禮”之道,于是胃口大開,一不小心就吃多了,導致脾胃鬧起了意見,此后,深以為戒,再也不敢多吃。

另外,少食肉多吃素、頓頓生姜不能缺、酒應限量勿喝醉、吃相文明不說話、拒絕變質和不衛(wèi)生食品,這五大飲食要求也是孔子的經(jīng)驗之談,他解釋道:肉食吃多了不利消化,且易在臟腑內積食積熱,反而會導致體力下降;保健驅寒的生姜能升發(fā)體內的陽氣,讓人充滿活力,每頓可少食一些;酒少飲有益,多飲傷身,我雖然是個酒徒,酒量也不錯,但絕不會喝醉;吃飯時要細嚼慢咽,這樣不僅能體現(xiàn)出人的修養(yǎng),還能幫助腸胃消化,防止食物誤入氣管導致嗆咳等現(xiàn)象;另外,不符合食品衛(wèi)生標準的食物當然不能吃了。養(yǎng)成這些良好的習慣能幫助身體保持健康狀態(tài),從而減少生病的幾率。

由于人食五谷,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不適與疾病發(fā)生,于是免不了要看醫(yī)生吃藥??鬃訉λ幬锸褂靡幌虮3种斏鞯膽B(tài)度,有次魯國的季康子聽說孔子有疾,特意贈送藥物,孔子拜謝后,不肯服用,理由是: “丘未達,不敢嘗。”意思是對所贈之藥不了解、不熟悉,不能隨便服用。這種觀點可謂給那些病急亂投醫(yī)的人提了醒,很是值得推崇。

養(yǎng)德立仁 樂以忘憂

其為人也,憤發(fā)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一份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tài)對身心健康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少年時的孔子學識就已經(jīng)非常淵博,被當時人稱贊為“博學好禮”。他一生一門心思想走仕途,因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年少氣盛得罪了不少人。30多歲那年,曾問禮于老子,老子善意提醒,說他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得罪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孔子大悟,此后言語間收斂了很多.并以與人為善為基礎理念,創(chuàng)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說。

后來,孔子的學生子貢因才華較高,經(jīng)商很成功,政治外出色,但很容易犯不饒恕人、不善體諒別人的毛病,很有些他當年的風范。這時候,孔子反過來教導子貢: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成人之惡必有惡報。富與貴,此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并把“恕”字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送給了他,勸他布施仁政,待人要寬度隨和,不要做損人不利己的事。

孔子認為,“仁者不憂”、““仁者壽”、 “大德必壽”,即有德之人,注重德行的修養(yǎng),自我人格的完善,心地光明,以仁待人,精神爽朗,邪氣難侵,有益于健康長壽。小人則相反,由于其心術不正,損人利己,纖巧勢利,耗心傷神,必然有損于身心健康,與長壽無緣。故而“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他的一生,十分注意養(yǎng)德立德,主張推行“忠恕之道”, “為政以德”,造福于民,最為鄙視貪官污吏,提出。“損者三害”,即:驕奢得意有害,游樂忘返有害,沉溺于酒色有害。

孔子任魯國大司寇期間,廉明清正,兩袖清風,受到廣大百姓的愛戴。當時,魯國的國君魯定公喜愛淫歌妖舞,齊國為了腐蝕削弱魯國,便投其所好,送去80名美女歌妓。于是魯定公終日沉迷于酒色淫樂之中,不問政事。孔子屢屢勸諫無效,無奈便辭去大司寇的職務,離開魯國,開始了顛沛流離的周游列國之行,這一行就是9年,其間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

有一次,孔子準備應楚昭王之邀,前往楚國做官,路上需經(jīng)過陳國和蔡國。這兩個國家的官員們認為,學問淵博的孔子前往楚國任職,對他們是非常嚴重的威脅!于是就派出了大批士兵,前往孔子去往楚國的路上攔截。

結果孔子和他的學生們被圍困了七日七夜:進退不得,只能靠吃野菜為生,即使在這種困境下,孔子依然慷慨激昂地講課、誦詩、彈琴、唱歌,順帶還給受不了這種苦處的學生做思想工作,這份樂觀向上,甚至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心態(tài)實在令人欽佩。

寢居宜逸 舒適悅身

居不容,寢不言,寢不尸,順應生理規(guī)律,給身體一個自由自在的空間。

公元前492年,孔子60歲日寸,魯哀公見他身體依舊強健,很是羨慕,當面向他求教長壽秘訣,孔子回答道: “寢處不時,飲食不節(jié),逸勞遼度者,疾共殺之。”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凡生活沒有規(guī)律、飲食上不加節(jié)制、不注意勞逸結合的人,時間久了就會積病而死。聽得魯裒公頻頻點頭。

這份順應自然之道的理念一直深深根植于孔子心中,即使在短暫的為官生涯中,他的日常起居生活也一直保持著簡樸自然。他認為,居室需以舒適為好,無須講究排場、奢華,在家時可以穿著隨使一些,這樣也能幫助身心放松。孔子在家經(jīng)常是隨便穿著一件寬松服飾,炎夏時穿的是葛布單衣,既透汗又涼快,在外穿的正式衣著在家里是絕不會穿的,反正也沒別人看,不會失禮于人,睡覺時則是單獨的一套睡衣,謂之“居不容”。

就寢前是絕不能說話的,因為睡眠時需要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如果胡思亂想,很容易思慮過度,造成失眠,或做惡夢,所以應“寢不言”。睡覺時的姿勢也是有講究的,如果長時間仰面朝天躺著像死人一般,這樣對內臟運化活動和呼吸都有障礙,會造成不良后果??鬃铀X時堅決執(zhí)行右側臥位,避免了心臟受壓,呼吸時也能正常順暢,他稱之為“寢不尸”。

君子三戒階段養(yǎng)生

人們應按不同時期的體質特點來養(yǎng)生,即年齡不同,生理,心理特點不一樣,養(yǎng)生方法也應有所區(qū)別。

清心寡欲的精神狀態(tài)也是孔子最為欣賞的,為此提出了著名的“君于三戒”,即根據(jù)人的年齡與生理狀況,將人的一生劃分為三個階段: “少之時、及其壯、及其老”。強調在不同的時期,要遵循不同的養(yǎng)生規(guī)律,后世儒家學者認為這三個階段分別對應于“29歲以下、30—50歲。 50歲以上”。

第一戒是“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是說少年時,腎氣日盛,雖然具備了生育能力,但生理結構尚處于發(fā)育期,血氣未寧定,過早沉湎色欲之中,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發(fā)育與健康,而且對一生的健康都會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

第二戒是“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毒斗“。這里所講的“斗”指喜歡“斗氣、斗勇、斗勝”者,壯年時期,血氣方剛,身體發(fā)育完全,精力充沛,易怒好斗,應注意調節(jié)情緒,克服爭強好勝的心理狀態(tài)。

第三戒是“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人在老年之時,血氣衰落,機體的各種生理功能已經(jīng)減退,體力與精力均明顯下降,要警戒自己不要貪得無厭。所以,對于老年人來講,自己已經(jīng)對社會和家庭盡了應盡的義務,晚年的生活不應再繼續(xù)追求事業(yè)或金錢,而應注意順應天道,安其大命,追求自己的身心健康。

這“三戒”,極為準確的抓住了不同年齡段人性中的弱點,分析了不同生理階段血氣的階段性變化特征,指出其既失品德、又傷身體的危害性,并為之注入了心性慘養(yǎng)的內涵,強調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來防止血氣失衡帶來的不良影響,開創(chuàng)了后世養(yǎng)生領域“階段養(yǎng)生”的先河。

141歲藥王孫思邈的長壽養(yǎng)生保健大法

藥王孫思邈在西魏時代出生,相傳活到141歲才仙逝,其長壽心得必有過人之處。但事實上幼時的孫思邈體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學醫(yī),總結了唐代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和醫(yī)學理論,編成兩部醫(yī)學巨著———《千金藥方》和《千金翼方》。孫思邈的養(yǎng)生之法相信會對您有所裨益。

發(fā)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fā)熱,然后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jīng)后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jīng)常“梳發(fā)”,可以防止頭痛、耳鳴、白發(fā)和脫發(fā)。

目常運

合眼,然后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復3次。有助于眼睛保健,糾正近視。

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fā)出聲響,做36下??梢酝ㄉ舷骂€經(jīng)絡,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

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12圈,然后將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做12圈。從現(xiàn)代科學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可以強健腸胃。

耳常鼓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放手,應該有“噗”的一聲。重復做10下;雙手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后腦風池穴10下。每天臨睡前后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復。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梢詮娀c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揉的范圍由小到大,做36下??梢詭椭⑽?、消除腹部鼓脹。

攝谷道(即提肛)吸氣時,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shù)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氣放松。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傳這動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yǎng)生功法。

膝常扭

雙腳并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可以強化膝關節(jié),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應由雙腿做起。

錢鐘書養(yǎng)生16字秘訣助其益壽延年

錢鐘書享有“文化昆侖”之譽,其高壽的因素可概括為:“幽默風趣、淡泊名利、夫妻情深、童心童趣”十六個字。

幽默風趣

錢鐘書的幽默是出了名的,無論是日常談話還是寫作。例如《圍城》中,他比喻那位張小姐“身材將來準會跟她老太爺那洋行的資本一樣雄厚”;“飯店周圍濃烈的尿屎氣,仿佛這店是棵菜,客人有出肥料灌溉的義務”……有人說,看錢鍾書充滿幽默的文學作品,本身就是一條最有效的養(yǎng)生保健途徑。

淡泊名利

錢鐘書對名和利的淡漠也是出了名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邀請他前往講學。實際授課時間加起來只有8小時,開價16萬美元,交通、住宿、餐飲費另行提供。錢鐘書不假思索地回絕了。

夫妻情深

半個世紀以來,錢鐘書楊絳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即使不得已分開,也總是鴻雁頻傳。這種夫妻之情為他們的健康長壽打下了牢固的心理基礎。據(jù)楊絳回憶,錢鐘書寫《圍城》時,她自愿包攬了劈柴、生火、燒飯等全部家務。兩年里他“錙銖積累”地寫,她“錙銖積累”地讀,讀完后夫婦“相視大笑”。

童心童趣

錢鐘書有一顆不老的童心。楊絳回憶說,錢鐘書喜歡臨睡前在女兒的被窩里埋“地雷”:把各種玩具、鏡子、刷子,甚至硯臺和毛筆一股腦兒埋進去,女兒驚叫,他大笑。同時,他還愛看兒童動畫片,愛看電視劇《西游記》。

結語:養(yǎng)生貴在平常心,從古至今但凡長壽、健康的老人都有一顆平常心,遇事處變不驚、對生活給予的每一件事都抱著感恩的心,這樣的人才能長命百歲。(文章原載于《養(yǎng)生雜志》,刊號:2012.02號,作者楊楊,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識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