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民俗 > 歷史百科 > 正文

那些精盡而亡的風(fēng)流書生們

2016-05-22 00:38:1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自古偷情都是悲多歡少,離多合少。偷情成功后,男子由于興奮過度而亡的事情有不少,這叫牡丹花下死,樂極生悲。 古代有精盡而亡的隱喻,比

自古偷情都是悲多歡少,離多合少。偷情成功后,男子由于興奮過度而亡的事情有不少,這叫牡丹花下死,樂極生悲。

古代有精盡而亡的隱喻,比較早記載精盡而亡的故事是漢成帝,他就是吃春藥過多,精盡而亡;后世《金瓶梅》中的西門慶也是死于精盡而亡。隱喻的對縱欲者的懲戒。

那么,偷情意外死亡呢?摘自大智若的著作

精盡而亡的書生死而復(fù)生

南北朝劉義慶寫過《世說新語》,他在《幽明錄》中講一個詭異的事件,叫《買粉兒》。

說有一戶人家,家里十分富裕,有個獨(dú)生兒子,平日嬌生慣養(yǎng)。孩子長大了,常到街道游逛,看到有個賣粉的女子長相美麗,便喜歡上了她,因?yàn)闊o法向?qū)Ψ奖磉_(dá),便假裝去買粉,天天去店里,買完粉就走。開頭誰也不說什么,時間久了,女子十分懷疑起來。

有一天,他再來時,姑娘便問道:“先生買了這粉,要往什么地方用?”答道:“心里喜愛你,自己不敢說;但又總想見到你,所以借著買粉的機(jī)會天天來看你的好模樣兒而已。”女子聽了很不好意思,但心里很受感動,于是私下相許,說定明晚相會。

那天夜晚,男的睡在正屋,耐心等待姑娘的到來。姑娘果然到了,這公子哥歡喜過度,抓住對方的胳臂說: “多日的愿望如今終于實(shí)現(xiàn)了!”

由于狂歡,過度激動,居然死了過去。女的極為惶恐,不知所措,便跑了,天亮?xí)r回到了粉店。

吃早飯的時候,父母見兒子還沒起來,感到奇怪,過去一看,已經(jīng)死了。入斂的時候,在兒子的一只箱子里發(fā)現(xiàn)一百余包粉,每包的大小都一樣,母親便說:“一定是這些粉殺死了我兒子!”

于是到市場上逐個店鋪地買粉,買到這個女兒家時,拿來一比照,與兒子的粉完全一樣,于是抓著她問道:“你為什么殺了我兒子?”女兒聽了,嗚嗚咽咽地哭起來,并把真實(shí)經(jīng)過敘說了一遍。父母不相信她的話,便把此事告到了官府。

公堂對審時,女兒說:“他既然已經(jīng)死了,我難道還舍不得一死嗎?只求讓我到尸首前而盡盡哀悼之情。”縣令答應(yīng)了她的請求。女兒來到死者面前,撫摸著尸體放聲慟哭道:“想不到竟有如此的不幸!如果死魂有靈,知道我不曾害你,我死了有什么遺憾呢!”男兒豁然蘇醒過來,敘說了事情的原委。兩人便結(jié)為恩愛夫妻,后來子孫滿堂。摘自大智若的著作

偷情而亡留下遺腹子

明代馮夢龍《情史》記載過一則故事,故事起初和《買粉兒》大致類似,說福建有一個姓林的讀書人,已經(jīng)20歲了,林書生所住的市鎮(zhèn)有一個孫翁,專門經(jīng)營扇子店,孫翁的女兒很漂亮,曾經(jīng)住在扇子店里,林書生十分喜歡,天天去買扇子,時間一長,賣扇女便奇怪了,問林書生,你買這些扇子做什么用呢。

林書生實(shí)話實(shí)說,是思念心切,欲借買扇子,一睹芳容啊。賣扇女一聽,很受用,一看林書生是文質(zhì)彬彬的帥哥,也動心了,就給林書生贈送了香囊、汗巾、簪子等女用物,香囊、汗巾、簪子可不是一般隨便贈送之物,乃是女子對鐘情男子暗許之意。還告訴林書生,某日相會。

林書生扳著手指頭算日子,其內(nèi)心焦灼可想而知了。到了日期,林書生如約而至,但很久都沒有看見賣扇女的身影,本來林書生焦慮的等待,已經(jīng)很虛弱了,再加上寒風(fēng)刺骨,實(shí)在熬不住,可又不甘心。

一直等到半夜,賣扇女才來。林書生顧不上身體虛弱,勉強(qiáng)交歡,最終歡盡而亡。

賣扇女嚇壞了,喊了半天也沒有回應(yīng),賣扇女怕家人知道,就把林書生的尸體扶到墻下,自己趕緊跑回家了。

第二天,林書生的尸體被人發(fā)現(xiàn),家人不知道死因,就埋葬了。

可是,賣扇女卻出事了,由于短時的風(fēng)流,她懷孕了,后來生下來一個兒子。

兒子長到十多歲時候,被林書生的家人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很像林書生,要知道,當(dāng)時林書生的家人并不知道賣扇女的存在,賣扇女也不知道林書生是誰家的公子。

賣扇女的父親便去尋訪林書生家,打開了林書生的遺物,有很多扇子都是自己店里的,而且還有女兒的香囊、汗巾等物。于是兩家相認(rèn),共同撫養(yǎng)這個偷情而生下來的孩子。摘自大智若的著作

欣喜過度命喪鴛鴦?wù)?/strong>

明朝的馮夢龍《情史》還有類似歡盡而亡的故事。

宋朝淳熙年間,有書生阮華,人們都叫他阮三郎,三郎風(fēng)流倜儻,性情又很溫和,多才多藝,擅長彈琴吹簫。有一年中秋節(jié),有精通音律的朋友前來歡聚,他唱起了歌,而阮華也用紫玉簫應(yīng)和著他的節(jié)拍吹奏起來;那聲音真是美妙極了,路人聽了也都站著不肯離去。

陳太常之女玉蘭也來觀燈,忽然聽到這美妙簫聲,便叫侍女去看看究竟是誰在吹簫,回來說是阮三郎。玉蘭便不禁低聲吟詩道:

夜色沉沉月滿庭,是誰吹徹繞云聲。

嗚嗚只管翻新調(diào),那顧愁人淚眼傾?

吟畢,她就回家去了。而此后的幾個夜晚,阮華他們卻一再去干著這種使他們興高采烈的事兒。

其中一個晚上,朋友都還沒到來。覺得干坐著也有些無聊的阮華,遂在星月之下吹起了玉簫自娛自樂。一曲還沒吹完,他忽然發(fā)現(xiàn)一個小姑娘來到跟前說:“我家小姐早些時候就聽到過您這簫聲,很為陶醉;現(xiàn)在便想請您去相會,可以嗎?”阮說:“小姐深居大宅院里,又有門衛(wèi)把守著,我怎么進(jìn)得去?況且,萬一有個什么,我又怎能說得清?”三郎就這樣婉謝了她的好意。侍女去了一會兒又拐了回來,她手里正拿著一塊用金絲鑲嵌著的玉指環(huán),說:“恐怕先生懷疑,我現(xiàn)在就是奉小姐之命拿這給您作憑證的。”這樣,心中委實(shí)高興的阮遂跟隨著她進(jìn)去了。

一連進(jìn)入宅院三道門后,阮見里頭裝飾非常華美,真是賞心悅目極了。正要跟玉蘭把臂言歡,外面忽然有叫喚玉蘭的聲音,這剛出來的玉蘭便只得驚慌地往小跑去了;而阮則驚慌失措地往外奪路而逃。

狼狽而歸的阮再也睡不著了,遂起來填了一首《菩薩蠻》詞:

玉簫一曲無心度,誰知引入桃源路。邂逅曲欄邊,匆忙欲并肩。

一時風(fēng)雨急,忽爾分雙翼?;厥茁宕ㄈ?,翻疑化作云。

此后,阮竟每天徘徊于陳家附近,但他卻絲毫沒有辦法進(jìn)去。這樣一折騰,他就日漸消瘦了;而父母及朋友過來問候時,他也不說。一天,好友張遠(yuǎn)過來探望,便叫其他人退出去。他倆便親密無間地說起了別后的一些情況,但阮仍沒有說出眼下的心事。驀然間,張遠(yuǎn)瞥見阮手指上多了個玉環(huán),心中頓時就明白了,并笑著問道:“莫非老兄您近來遇見佳人了?如果小弟能夠幫忙,那就一定要盡力的。”阮開始還支支吾吾著,但終于受不過張的盤問,遂感嘆道:“哎,好事多磨呀!”接著,他便把前事跟張遠(yuǎn)說了。張遠(yuǎn)說他有辦法,只要把這玉環(huán)交給他就可以了。

張遠(yuǎn)來到了附近的尼姑庵,拿出一錠白銀給師太,說友人阮郎鐘情于陳太常的女兒,而且彼此之間非常相愛,希望師太從中撮合,事成之后必定重謝。尼姑開始還面有難色,但經(jīng)不起張遠(yuǎn)的一再懇求,就暫時收起了玉環(huán),答應(yīng)說“試試看”。

第二天凌晨,尼姑便到陳太常家拜訪。見玉蘭正跟著她母親在花下摘玫瑰,就不由得笑了笑。母女倆回頭一見尼姑,不覺大吃一驚,說,您老人家這么早來干嗎?尼姑說:“庵里新造了一尊觀音大士的塑像,明天就要開光,請夫人和小姐去隨喜,為蓮花生色。”母親說,小女孩還小,那就別去了。而玉蘭當(dāng)時由于愛情受阻,心情很不好,見母親如此說,雖然不快但也絕不敢說出來。而此時老尼則再三說小姐若去,正可受到觀音大士的保佑,母親便也同意了。

然后,母親就請師太過去吃早點(diǎn)。師太見一時還沒有機(jī)會跟小姐單獨(dú)說話,遂對玉蘭使了個顏色,推說自己上廁所;這樣,玉蘭便跟在了她的身后,師太乘機(jī)把玉環(huán)露出來給她看??吹竭@玉環(huán),她就禁不住流淚了,并問師太這是從哪兒得來的。

師太假意說是有施主施舍的。玉蘭一再詢問此事的前因后果,并激動地流著眼淚。師太卻故意說,莫非小姐跟這個有所關(guān)聯(lián)?玉蘭便把自己的遭遇跟師太一五一十說了。師太說:“既然小姐如此關(guān)情,二位何不見上一面呢!”見她情真意切,老尼就說出了她自己這次來陳府的真實(shí)目的。陳小姐喜不自禁,當(dāng)即寫了四首詩給她捎去。然后,老尼便跟夫人道別了。

阮華得到這一絕好消息,他的病便豁然而愈了。第二天按約到庵里跟玉蘭相見,并最終成就了好事。只是阮華當(dāng)下卻因狂喜過度而暴亡。

而此這次之后,陳玉蘭就懷有身孕了,竟也不再另嫁。近十個月過去,她只是專心致志地給已死的阮華撫育他們倆的愛情結(jié)晶——兒子。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