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民俗 > 二十四節(jié)氣 > 正文

小雪進補脾腎山藥最勝任

2017-06-29 16:56:5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山藥原名薯蕷,唐代宗名李預,因避諱改為薯藥;北宋時又因避宋英宗趙曙諱而更名山藥。由于山藥營養(yǎng)豐富,上市時間長,適口性強,是深受人們

山藥原名薯蕷,唐代宗名李預,因避諱改為薯藥;北宋時又因避宋英宗趙曙諱而更名山藥。由于山藥營養(yǎng)豐富,上市時間長,適口性強,是深受人們喜食的蔬菜。在烹調(diào)時,山藥既可做主料,又可做配料;既可做熱菜,又可做冷菜。具有提高菜品質(zhì)量、增強菜的嫩度、豐富菜肴口味等作用。

現(xiàn)代科學認為,山藥營養(yǎng)豐富,含蛋白質(zhì)、碳水化物、鈣、磷、鐵、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抗壞血酸等,此外還含有皂苷、黏液蛋白、膽堿、精蛋白、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等營養(yǎng)成分。

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zhì),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山藥含有多種營養(yǎng)素,有強健機體、滋腎益精的作用。大凡腎虧遺精、婦女白帶多、小便頻數(shù)等癥,皆可服之。山藥含有皂苷、黏液質(zhì),有潤滑、滋潤作用,故可益肺氣、養(yǎng)肺陰,治療肺虛痰嗽久咳之癥。

山藥含有可溶性纖維,能推遲胃內(nèi)食物的排空,控制飯后血糖升高,含有的黏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療糖尿病,是糖尿病病人的食療佳品。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脂肪在血管壁的沉淀,預防心血管疾病。

中醫(yī)學認為,山藥性味甘平,歸脾、肺、腎經(jīng),有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功效,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