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八路”王恩田的抗戰(zhàn)記憶 跟陳賡打伏擊戰(zhàn)
1939年,陳賡親自為14歲的王恩田拍了一張照片。那是王恩田參軍半年第一次和日本兵打仗并取得勝利的紀念。
今年90歲的王恩田少將是河南周口人,1938年參軍時他才13歲。因為會唱戲,他被時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的陳賡選中加入“陳賡娃娃京劇團”,成為部隊文工隊的一員。
那張照片里,王恩田穿的軍裝有兩處與當時的一般士兵不同。一是鞋子,雖然看上去與普通的草鞋無異,但因為北方缺水稻,這雙鞋其實主要是用布條扎起來的,前面還有些紅繩綁住的繡球作為裝飾。二是衣服上大大的“吊兜”,當時還是娃娃兵的他已經(jīng)先穿上了團級干部的衣服。
王恩田說,這是陳賡專門給文工隊選的演戲服裝,“當時提倡軍民合作,文工隊就是一個窗口,我們必須要穿戴整齊”。
王恩田回憶,當時很多一起日夜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年齡不相上下,有的12歲就參軍了。這些小戰(zhàn)士,一部分是王恩田這樣的“小八路”,另一部分則是“紅小鬼”。
“紅小鬼”爬過雪山,在作戰(zhàn)經(jīng)驗上更勝一籌?!爱敃r為了鍛煉和教育我們快點適應(yīng)戰(zhàn)場,我們‘小八路’都跟著‘紅小鬼’參加戰(zhàn)斗。”王恩田至今還記得他的第一個“教員”“紅小鬼”岳如云:“他比我大3歲,個子很高,人也壯,背傷員很厲害?!贝蛘虝r,“紅小鬼”在前面沖鋒陷陣,“小八路”們就背著“紅小鬼”的背包,重復(fù)著“槍響彎腰”的動作。撤退時,“小八路”還要幫著抬傷員的腿。
1939年2月10日,香城固戰(zhàn)役在河北邱縣打響。這是王恩田第一次和日本兵打仗。
王恩田說:“當時我們的武器不如日本人,擺開硬打很困難,陳賡決定打一場伏擊戰(zhàn)?!?/p>
陳賡了解日軍的自大情緒,決定尋找有利的地形,誘敵出來,一舉消滅。位于平原的香城固被選為伏擊地。時值冬天,這里望去光禿禿一片,其中有一條長近2000米的干涸沙灘,灘底距地面兩三丈高,地勢傾斜,附近的沙壩和村莊把低處的洼地封閉成“口袋”。
陳賡率領(lǐng)386旅新一團、386旅補充團和344旅688團共計5000多人,連續(xù)3天引誘、襲擊作戰(zhàn),日軍終于被激怒了。日軍出動汽車8輛,載著200余名士兵,拖著4門炮,另有騎兵50余人向香城固地區(qū)進攻。
“日軍到了香城固附近,騎兵連就開始邊打邊誘,沙漠一路上都是揚起的沙塵?!蓖醵魈镎f,日軍中計緊緊尾隨騎兵,新一團在張家莊切斷日軍退路,688團負責正面攻擊。
“日軍第一輛車沖過來被打垮,就干脆下車來沖,但是八路軍已經(jīng)守住村莊。日軍又想搶沙崗,也被壓了下來,他們在空地沒辦法隱蔽。”王恩田說,戰(zhàn)斗持續(xù)到第二天凌晨,八路軍共斃敵250多人,活捉8人,繳獲四一式山炮1門、九二式步兵炮兩門、迫擊炮1門,長短槍100余支,燒毀日軍汽車8輛。
香城固戰(zhàn)役的第二天,日軍派出150輛汽車,載著2000多人,由5架飛機掩護,大舉反撲。由于八路軍早已轉(zhuǎn)移,日軍搜尋了7天最終無功而返。香城固一戰(zhàn),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全面“掃蕩”計劃和狂妄氣焰,該戰(zhàn)役開創(chuàng)了平原殲敵戰(zhàn)的優(yōu)秀范例,有“平原殲敵第一役”的贊譽。
相關(guān)文章
推薦閱讀
- 1捕魚兒海之戰(zhàn) 大明朝徹底終結(jié)元朝的最后決戰(zhàn)
- 2抗戰(zhàn)記憶 日寇逼近 《晉察冀日報》仍舊在編印
- 3日本對在華遺留化武問題拖延 三次要求延期處理
- 4日本媽媽拒收安倍“參戰(zhàn)”遺產(chǎn) 反對安保法案
- 5日籍晉綏軍聞解放軍長官是徐向前元帥立刻投降
- 6揭我軍戰(zhàn)史上首位堵槍眼戰(zhàn)士 并非是黃繼光
- 7戰(zhàn)犯上坂勝供詞 為新兵習慣戰(zhàn)場殺俘虜試膽
- 8志愿軍喬裝敵軍深入敵內(nèi) 一舉殲滅其精銳部隊
- 9東江抗日英雄劉黑仔 殺漢奸翻譯后留示威字條
- 10東北抗戰(zhàn)名將唐聚五 自籌槍彈堅持冀東抗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