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西安事變后的蔣介石一度想取消國民黨?

2016-08-18 17:26:3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這一時期,蔣介石正致力于在國民黨之外另起爐灶建立一個新的“大黨”。據(jù)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處長,后兼三青團中央干事的何廉回憶:“一

這一時期,蔣介石正致力于在國民黨之外另起爐灶建立一個新的“大黨”。據(jù)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處長,后兼三青團中央干事的何廉回憶:“一九三七年暮春,我第一次聽人說起委員長打算在國民黨內(nèi)再組織一個黨,并定名為三民主義青年團。”

西安事變后,中共派周恩來到杭州與蔣介石談判國共合作。據(jù)《周恩來年譜》記載:“他(蔣介石)這次談話中著重的主題是:要中共不必說同國民黨合作,只是同他個人合作。他這樣表示:希望中共這次改變政策后,與他永久合作,即使他死后,也不要分裂,免得因內(nèi)亂造成英、日聯(lián)合瓜分中國?!?/p>

原來此一時期,蔣介石正致力于在國民黨之外另起爐灶建立一個新的“大黨”。據(jù)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處長,后兼三青團中央干事的何廉回憶:“一九三七年暮春,我第一次聽人說起委員長打算在國民黨內(nèi)再組織一個黨,并定名為三民主義青年團?!绷頁?jù)三青團骨干康澤回憶:在討論新黨的名稱時,主管國民黨黨務的陳立夫,曾建議在“三民主義青年團”前面冠以“中國國民黨”字樣,結果被蔣氏痛罵:“有你這‘中國國民黨’幾個字,人家就不來了。我看就是用三民主義來號召的好,用我的名義來號召的好?!笔Y介石后來在一次講話中坦言,這是因為國民黨腐朽至極早已毫無挽救的辦法。

延安方面同意成立“統(tǒng)一的民族聯(lián)盟(或黨)”,并推舉蔣介石為領袖,希望以此換取蔣在行政區(qū)劃和紅軍改編問題上的讓步。

1937年6月4日,周恩來赴廬山與蔣介石再次面談。周提交了一份《關于御侮救亡復興中國的民族統(tǒng)一綱領》,但蔣對綱領興趣不大,談話的重心仍是中共與他個人的“永久合作”。

蔣告訴周恩來:要實現(xiàn)“徹底合作”,關鍵在于兩黨組織上的統(tǒng)一。延安方面提出的成立“統(tǒng)一的民族聯(lián)盟”的主張很好,但不如干脆叫“國民革命同盟會”;而且在組織原則上,也不能像中共建議的那樣松散。

延安方面對蔣介石“國民革命同盟會”的提議的基本態(tài)度,反映在他們6月26日給共產(chǎn)國際的電報當中:不反對成立國民革命同盟會,但該組織必須“不干涉兩黨之內(nèi)部事務,兩黨均保留各自組織之獨立性及政治批評和討論之自由權”。這種設定,顯然與蔣介石的期望相距甚遠。

“國民革命同盟會”這個稱呼,只存在了不足半月。6月下旬,政訓處秘書長賀衷寒提出“三民主義青年團”這個新名稱后,蔣介石覺得更符合心意。但一直到1937年末,三青團的建設始終沒有多少大的進展。究其原因,與國共兩黨此一時期高層談判的停頓有很大關系。

1938年2月,兩黨新一輪談判重啟。蔣2月10日又對周恩來表示希望兩黨“融為一體”:“竭誠盼望各黨各派能夠合而為一,并且為實現(xiàn)這個舉國一致的新黨起見,雖具有光榮悠久歷史的國民黨名義亦可以取消?!沂冀K認定我們要對外戰(zhàn)勝,要革命成功,就只能有一個黨,一個團體?!?/p>

為回應蔣介石,1938年3月份的延安政治局會議曾傾向于建立一個包括各黨派參加的“民族革命聯(lián)盟”,但這個聯(lián)盟的功能僅限于協(xié)調(diào)黨派關系,各黨派仍保留其獨立、自由的地位,顯然不可能符合蔣的心意。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