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三國亂世的真正締造者:曹操劉備引領三國之亂

2016-06-23 10:48:03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三國是個蕩氣回腸的時代。蕩氣回腸,難免就要有廝殺。廝殺下去,難免就要死人。死了人,難免就要讓人難過。因此,我們的大奸雄曹操在詩歌《

三國是個蕩氣回腸的時代。蕩氣回腸,難免就要有廝殺。廝殺下去,難免就要死人。死了人,難免就要讓人難過。因此,我們的大奸雄曹操在詩歌《蒿里行》里面實實在在地難過了一把:“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如此肅殺的風景,難免給這個英雄集結的時代貼上了灰暗的標簽。

盡管曹操偶爾觸景傷懷,但戰(zhàn)爭還是要繼續(xù)下去的。打戰(zhàn),就得繼續(xù)死人。死了人,就沒人種田,恰在這個當口,天上的蝗蟲也跟著“瞎胡鬧”打劫了一把。于是,大約在初平、興平年間(公元192-195年左右),史無前例的大饑荒開始了。走投無路的老百姓,終于在家庭食譜里添上了“人肉野菜堡”?!度龂尽ざ總鳌酚涊d:“時三輔民尚數十萬戶,傕等放兵劫掠,人民饑困,二年間相啖食略盡”。如此觸目驚心的鏡頭,《資治通鑒》里也有記載:“自四月不雨,至于秋七月,谷一斛值錢五十萬,長安中人相食”。

然而,在這場浩浩蕩蕩的吃人運動中,一向貼著仁慈標簽的劉皇叔居然也不能幸免。小說《三國演義》里收錄了這樣一個故事:劉備被呂布所敗,“尋小路投許都。途次絕糧,嘗往村中求食,夜半投宿獵戶劉安家中。劉安聽說來客是皇叔,欲尋野味供食。于是趁著夜黑風高,殺妻進食。劉備覺得奇怪,饑荒之年怎有如此上等美味,于是相問。劉安笑著答道:“剛打的狼肉”。劉備大抵也是餓壞了,張口便食,飯飽之后,倒頭便睡,待天明時,往后院取馬,忽見一婦人殺于廚下,臂上肉已都割去。看到如此情形,劉備心里有數了。如此地好心招待,劉備仁慈的人品果斷“爆發(fā)”,拉過了劉安的肩膀,淚眼朦朧地安撫喪妻之痛。

這則赤裸裸地荒村暴力殺妻事件,就這般不疼不癢地一筆帶過了。道別之后,劉備還是若無其事地做他那個流浪的皇叔,殺妻者劉安則被略有耳聞的朝廷重賞了一番。至于劉安拿著這筆賞金做了什么,演義里沒有筆墨,想必是又買了幾個嬌妻回家,拿起菜刀研究起人肉的幾種烹法了吧。當然,演義之言未必可信,但也未必不可信。劉備真是如此沒心沒肺之人?我們不妨在引入同時代文人王粲的《英雄記》記載:興平二年,劉備被呂布襲取徐州后,收拾散卒跑到廣陵一帶,“備軍在廣陵,饑餓困敗,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傻贸鰜?,是時劉備的軍中確實出現過吃人的現象。劉備即使沒有親口品嘗一番,但對于這種現象,應該也是默許的。

當然,不光是劉備,就連他的死對頭曹操,寫詩抒情之余,也半推半就地做了一把吃人的英雄。當時的事件是這樣的:時天下饑荒,生靈涂炭,庶民流離,百業(yè)俱廢。在這個當口,曹操認識到,自家的士兵不能總這么閑著,閑著是要吃飯,打仗也是要吃飯,倒不如打幾場戰(zhàn)產生一下GDP。于是,曹操先后在徐州、濮陽同陶謙、呂布展開會戰(zhàn)。戰(zhàn)爭離不開口糧,軍中糧食缺口巨大,這可愁壞了擔當后勤工作的程昱同志。但程昱是個聰明人,籌糧途中,瞧見路邊百姓中老弱病殘者,往往被體壯者開膛破肚,升起了“渺渺炊煙”,于是就有了主意。不日,曹營所需的軍糧順利籌備完成,其中,當然就包括了不少腌制的人肉。。事后,曹操知道了原委,無奈人肉煮成了熟飯,早已下肚。再說,吃人家的嘴短,曹操也就不好意思再說程昱什么。

相比劉備、曹操曾經吃人的窘迫,后來三分天下的孫權,境遇可要好多了。一是孫權成名之年中國的農業(yè)生產已經開始漸漸復蘇,二是江東自古就是富饒之地??上?,江東這張干凈的履歷,到了孫權孫子孫皓的時候,竟給活生生糟蹋了。這個孫皓,本就是個頑劣之徒,登上了帝位,生活就更加不堪了,平時富家子弟“泡泡妞、斗斗狗”這些毫無新意的玩法,早已不能滿足他日益增長的“品味”。于是,孫皓同志開始山寨商紂的創(chuàng)意,以剝人臉皮鑿人眼睛為樂。后來,玩癮越來越大,終于開始吃人了:某日,孫皓設宴,因懷疑手下王蕃裝醉,便命令砍下王蕃的腦袋,提到城外后山上,和幾個隨扈一起架個燒烤爐,添油加醋放點辣,然后像虎狼一樣跑跳啃咬,直到把人頭咬得稀爛,這才罷休。

如此看來,“吃人運動”在三國可謂長盛不衰的。只是,曹操劉備吃人,尚有不情愿的苦衷,而孫權那寶貝孫子主動要求吃人玩樂,則實在是讓人不寒而栗吧。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