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佛祖是如何將唐三藏忽悠去取經(jīng)的?
經(jīng)過緊張的籌備工作,唐僧取經(jīng)的大戲?qū)⒁_演了。總策劃如來佛在靈山總部高瞻遠矚,盡量將最為殊勝的真經(jīng)讓人世間知道,讓正法的精華真真正正嵌入到民眾的心里。
為了讓取經(jīng)工作圓圓滿滿,在觀音菩薩即將前往東土尋找取經(jīng)人時,佛祖給了菩薩幾樣東西,分別是五件寶貝:錦襕袈裟,九環(huán)錫杖,金、緊、禁三個金箍。其功用卻又不同,袈裟和錫杖是送給取經(jīng)人的,三個金箍是降妖伏魔所用。難道背后有什么故事嗎?
《西游記》是一部禪修的作品,每件事都是表法的,即通過一定的事物,傳達博大精深的佛法,讓蕓蕓眾生時時刻刻看到這些物件,能夠有所警醒,有所覺悟。正如一句名言:“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蹦悴恢婪鸱ㄔ谀睦飭幔烤驮谀愕纳磉?,一切山河大地都是佛法的示現(xiàn),一切的道理都在碧綠的竹子身上,在那美麗的黃花中。
孔子也說過,“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兑捉?jīng)》也有“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之說。大道至簡,誰能夠在天象的變化中看到宇宙的大道理,決定他是圣人還是神仙。
因此,如來傳給唐僧的寶貝,就很有看頭了。首先是袈裟,又稱為福田衣。別看現(xiàn)在出家人穿著光鮮的袈裟,最初的時候,出家人都是撿那些被丟棄的衣衫,清洗干凈后在裁剪為一塊塊縫補而成,再進行染色,也是很簡單的顏色。目的是讓出家人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不僅要幫蕓蕓眾生種福田,也要種好自己的福田。農(nóng)民種田,需要勞作和管理,才會有好收成,出家人也一樣。
其次是九環(huán)錫杖。大家看到電視里唐僧手持很精致的錫杖,感覺是帥哥一枚,其實所謂的錫杖,是禪門中的禪杖。一說起禪杖,很多人的腦海里會迸出《水滸傳》中生猛的花和尚魯智深的形象。這種禪杖是很酷的兵器,花和尚舞動起來虎虎生風,一個江湖大哥的派頭。
真正的禪杖是佛門中的道具,在坐禪時起到警醒作用?!夺屖弦[》中說:“禪杖竹葦為之,用物包一頭。令下座墊行;坐禪昏睡,以軟頭點之。”如果坐禪者昏昏欲睡,則用禪杖輕輕敲打,沒有什么痛感,但卻能“提神醒腦”,防止昏睡。
在禪門中有著名的“德山棒、臨濟喝”之說。相傳德山大師常常以棒打作為接引學道者的一種方法,當某位學人前來問道時,總是一棒打過去,“說得清楚給你三十棒,說不清楚也給你三十棒”,“棍棒”之下打出了很多名師。這也是禪杖的另一種妙用。
九環(huán)錫杖的來源富有傳奇色彩。十八羅漢中有位看門羅漢,是釋迦摩尼佛的親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化緣,經(jīng)常用拳頭敲門,讓屋子里的人出來布施。有一次,因為人家的房門爛得厲害,他一拳頭將房門打壞了,鬧得不愉快,還要向人家道歉。
后來,佛祖告訴他,我給你一根錫杖,上面掛上幾個鐵環(huán),以后你去化緣,不用再敲門了,用這錫杖晃動,聲音發(fā)出來后,人家知道是你來化緣了,如果有緣就會出來,如不開門,你就前往別家??磥恚鹱嬲媸谴缺?,又是典型的以問題為導向,改革創(chuàng)新的典范。
九環(huán)錫杖的作用,主要有三個:一是驅(qū)逐野獸害蟲。二是為年老人用。三是保衛(wèi)自己。此杖頭部用錫,中部用木,下部用牙或角制成。僧人持杖往外云游時叫“飛錫”,到某處住下叫“留錫”或“掛錫”,外出傳法時叫“巡錫”。舉行宗教儀式時,有時也用短錫杖,一面揮動此杖,一面口唱梵唄。后來,錫杖又添加各種裝飾,變得更莊嚴了。
九環(huán)錫杖的作用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還是表法,這個更為重要,也是如來佛的苦心孤詣。錫杖是“持”之物,加上傳法意義的袈裟,佛衣錫杖代表的是“信解受持”,真心相信佛法,是為信解,修行不倦為受持。
在《金剛經(jīng)》里,佛祖說,“若當來世,后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jīng),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就是說,如果聽到正法之后,能夠真心真解,然后依法修行,即能成就正果。
信解受持說的是修行的四個階段,即教、理、行、果。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yǎng)一切諸善根。學習正法,信字為先??鬃诱f過,祭神如神在,你既然要去祭拜,就一定要相信,不然不如不拜。信則靈,做很多事情,首先要樹立信心,沒有信心,就如建筑高樓沒有打基礎一樣。
僅僅是信還不行,要“解”,要真正的理解,解悟佛學的各種義理,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只有理解了,才能摸清道路,事半功倍。才能萬法了然于心,不動不搖,不被外道所迷惑,不被邪說牽著走。
信了,理解了,下一步就有躬身實踐,去“受”,即受持,起修。南 懷瑾先生認為:只研究教理是“干慧”,病來了抵不住病,生死來了抵不住生死。再好的理論,不落在行動上,也不能起作用。受的核心是精進,要用功,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高度的付出,就沒有芳香遍地。
最后,就是“持”,通過努力,從此岸到達彼岸,成就正果。過程很重要,結(jié)果也很重要。有些人說只要努力了,過程完美了,就滿足了。這是自欺欺人的,好的過程一般就有好的結(jié)果,這既是因果法,也是辯證法。沒有好的結(jié)果,說明過程并不完美。
如來通過傳法授衣等事情,告訴人們“信解受持”的道理,也即告訴人們修行的四個階段,只要努力了,結(jié)果一定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