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唐僧在收編猴豬沙三妖時都爭取命名權?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懊保疵?。
在觀音出行時,如來交待:“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jīng)人做個徒弟?!睘楹我昭ё鐾降?,而不是做個幫手?
這很好理解,若孫悟空三人與唐僧僅僅是合伙人關系,大家地位平等,遇到事情,唐僧就只能商量,而不能命令。在分享功勞時,孫悟空等人的正果,也不能比唐僧差很多。這些,都是如來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從最開始,觀音就交待唐僧,給你找的三個是徒弟。
唐僧也很聰明,立刻明白了其中含義。
于是,在每次收徒之時,唐僧必定會提出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取名。
初遇孫悟空,唐僧要給取名。孫悟空說我有名字了。唐僧就說:“我再與你起個混名,稱為行者,好么?”
高老莊遇到豬剛鬣,老豬說,觀音給取名叫做豬悟能。唐僧就給取了個混名,叫做豬八戒。
流沙河遇上沙僧,唐僧又要給取名。人家說,觀音給取了,叫做沙悟凈。唐僧還是給取了一混名,叫做沙和尚。
觀音和唐僧為何一定要給三人取名?
在佛門受戒時,一般都有師父取名一環(huán)。徒弟接受法名,就等于認可師父,加入門墻。
觀音有大智慧。她雖然是奉如來法旨下山,甚至可以說,如來早就暗中交待所謂強大妖魔,就是孫悟空三人。可是,在觀音的言談舉止中,把這一切都雪藏起來。仿佛三人能夠加入取經(jīng)團隊,全是觀音的大慈大悲。
這種舉動無疑讓孫悟空三人對觀音感恩戴德。為三人取名,也就等同招募三人加入其麾下。與其說三人加入的是佛派,不如說是加入了觀音勢力。
唐僧堅持取混名,也是要明確彼此的師徒名份。古代的師徒可不像如今的老師和學生。古時候講究“天地君親師”,師父是列入五常之列,拜見老師一樣行磕頭大禮的。有師徒名份在,三個徒弟也不敢過于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