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與李治的地下情 李世民到底知不知情
武則天在鏟除了王皇后、蕭淑妃之后,如愿以償?shù)巧匣屎髮氉?。唐高宗李治為此簽發(fā)詔書,布告天下,國母易主。這份詔書的目的是為了讓普天百姓領略新皇后的風采,但卻無意間透露出了李治與武則天的地下情是如何開始的。
這份詔書現(xiàn)在保存在《全唐文》中,被命名為《立武昭儀為皇后詔》。詔書記載:
武氏門著勛庸,地華纓黻,往以才行,選入后庭,譽重椒闈,德光蘭掖。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侍從,弗離朝夕。宮壺之內,恒自飭躬。嬪嬙之間,未嘗迕目。圣情鑒悉,每垂贊嘆。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闪榛屎?。
詔書開始是在向人們展示武則天是功臣之后,因為才行過人,選入太宗宮中。這些都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從“朕昔在儲貳”起,詔書都是在說高宗與武則天是如何認識、彼此欣賞、萌生情愫的,也就是實際上把兩人的地下情公開向唐王朝的子民進行了說明。
按照詔書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李治還是太子的時候,因為朝夕服侍父皇,從而與當時還是太宗才人的武則天相識。隨著兩人交往漸多,彼此之間產生好感。當然,這僅僅是鋪墊。事情的高潮是詔書最后的內容:“圣情鑒悉,每垂贊嘆。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p>
如果我們相信唐高宗的詔書,那就是太宗發(fā)現(xiàn)了兩人的地下情,為二人的真情所感動,便把武才人賜給了李治。為了讓這種違背倫理的事情變得合理,詔書還找出了漢代王政君的例子進行類比。王政君就是王莽篡漢時把傳國玉璽摔碎了一個角的那個傳奇女子。她本是漢宣帝的后宮中的家人子,漢宣帝的太子劉奭因為寵愛的嬪妃暴亡,所以郁郁寡歡。為了讓劉奭走出陰影,漢宣帝從自己的嬪妃中選中了王政君,賜給了太子。所以,詔書拿王政君的例子來證明,父皇把自己的嬪妃賜給太子之事,自古有之,不足為奇。
但也有人對詔書的內容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雖然李世民寬宏大量,性格豪爽,加上李唐皇室有胡族血統(tǒng),觀念比較開放,但他能否把自己的嬪妃賜給自己的兒子,恐怕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況且,武則天跟王政君不同,王政君在賜給太子之前,跟太子沒有什么瓜葛,但武則天已經(jīng)和李治有了地下情。太宗發(fā)現(xiàn)兩人的不軌行為,不僅不生氣,反而受到感動,這在情理上說不通。
那事實到底是什么?武則天與李治私通之事,李世民到底知不知情?如果不知情,詔書為什么要說李世民把武則天賜給了李治呢?我認為李世民當不知情,是李治在說謊,因為被帶綠帽的太宗應該不會如此大度。
李治這封詔書的目的是讓天下人接受立武則天為皇后這一決定。但武則天曾是先皇嬪妃是一件眾所周知、不可改變的事實,如何讓他倆之間的關系正當化,是李治必須思考的問題。為此,他在詔書中雖然承認了武則天前朝嬪妃的身份,但卻捏造事實,說武則天是先皇所賜,以此來塞眾人之口,還欲蓋彌彰地找來王政君墊背。所以李治的這封詔書實在是多余,因為這等于公開他承認了先皇在世之時,便已經(jīng)與武則天展開私情,實在屬于自黑行為。但一般百姓看到詔書內容,應該不會多想,大多數(shù)人應該會相信李治的話,應為當時皇帝的公信力仍然非常強。如果這件事情放在唐后期,武則天的日子恐怕就沒有那么好過了。
詔書表現(xiàn)出唐代社會風氣確實開放,皇帝可以公開承認與先皇嬪妃的地下戀情,而有此黑歷史的武則天也不以為意,竟然一步一步走到前臺,拋頭露面地最終登基稱帝,真是神奇的時代締造神奇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