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清朝末年奇葩愛好的王爺載濤 堪稱皇室一朵大奇葩

2017-04-30 00:18:49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載濤作為光緒帝的胞弟、溥儀的叔父,在愛新覺羅家族中享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他的一生似乎都在忙著“不務正業(yè)”,堪稱皇室的一朵大奇葩。

載濤作為光緒帝的胞弟、溥儀的叔父,在愛新覺羅家族中享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他的一生似乎都在忙著“不務正業(yè)”,堪稱皇室的一朵大奇葩。

載濤出身皇室,老爸是醇親王奕譞,天下都是他們愛新覺羅氏的,自然不擔心敗家。正是憑借這樣的底氣,載濤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娛樂事業(yè)中,成為清末八旗頑主中的極品。

載濤從小就與馬結下了不解之緣。不過,他感興趣的不是騎術,而是相馬、養(yǎng)馬的門道。當時在老北京的眼中,載濤簡直就是伯樂轉世。任何一匹馬從他面前經過,他都能說出這匹馬有幾歲,是歐洲馬還是亞洲馬。更神的是,他單憑直觀就能斷定馬的用途。正是由于對馬的這種特殊興趣,載濤平日里的一大嗜好便是四處尋覓良駒。

載濤還喜好買自行車。當時自行車還是稀罕玩意,一個偶然的機會,載濤看到一位民間藝人表演騎車術,深深為之著迷,決心親自體驗,不承想一玩就上了癮,天天騎著單車穿梭于京城的胡同間。他玩車最瘋的時候,家里居然有三十多輛各式各樣的自行車,簡直就是一個小型自行車行的規(guī)模。別以為騎車僅是他一時興起,這是他畢生的酷愛。建國后,載濤被任命為馬政局顧問,單位距住宅十多公里,他堅決不坐機關的小汽車,天天騎車上班。

載濤也精于廚藝,燒得一手好菜。在貝勒府里,他特意設置了一個小廚房,聘請四位名廚,每日學習廚藝,練就一手烹飪的好本領,不論紅案、白案,他都頗為擅長,煎、炒、烹、炸更是樣樣精通。他最拿手的菜肴是西瓜肉,每到酷暑炎炎,他便命人在院子里擺上案板,取來一只特大西瓜,掏出瓜瓤,然后把切好的肉塊、雞塊加香油、料酒、醬豆腐一塊放進瓜殼里,在蒸籠上文火蒸上三四個小時,即可告成。吃起來肉質鮮美,清香爽口,毫不膩人,堪稱一絕。由于載濤經常宴請親友,他好做菜的事最終讓慈禧知道了,于是傳旨讓他進宮做菜。此后,慈禧一旦缺乏食欲,就命載濤進宮陪膳。濤貝勒儼然已成為慈禧的半個御廚。

載濤不僅上得馬場,下得廚房,更有一身文藝范兒,特別是其京劇造詣,令許多梨園名角都十分汗顏。

清代宮廷之中,演戲可謂成風,京劇成為皇親國戚圈子里最潮的時尚。于是乎不光皇宮內設有戲臺,就連行宮、避暑之地,戲臺也成為必備設施之一。所以當時的皇族,沒一個不會聽戲的,更沒有一個不會哼幾句京腔的。載濤自小受到熏染,對京戲很是著迷。一次,慈禧在豐澤園戲臺聽戲,載濤奉旨隨班陪聽。慈禧越聽越來勁,興致愈來愈高,她發(fā)現坐在臺下的小載濤隨著鼓點搖頭晃腦、念念有詞,于是叫來正在唱戲的京城名角張淇林,讓載濤拜其為師。張淇林每日一早就來到貝勒府,先給徒弟請安,再教徒弟唱戲。載濤天資甚好,稟賦過人,但凡張說過的戲,他幾乎一教就會,水平與日俱增。這也正對慈禧愛看戲的脾性,對載濤愈加重視。

學成之后,載濤并不滿足,對京戲的癡迷愈發(fā)濃厚起來。生、旦、凈、末、丑,他都拿得出手。反串角色,是梨園行常有的事。在票友心目中,真正的名家,必須通曉兩個以上的行當,否則只能算是個一般藝人。載濤自然深知這一約定俗成的行規(guī),在苦練武生之余,也不甘人后,拜名旦于寶琴,潛心鉆研《貴妃醉酒》。載濤悟性高,很快便上道。不久,他便描眉抹紅,著裝登臺,反串青衣,出演楊貴妃一角,其華麗亮相堪稱驚艷,博得滿堂喝彩。此次之后,“濤貝勒能反串青衣,戲路很寬”的評價不脛而走,傳為一時美談。

在清末一堆王爺貝勒里,載濤堪稱一朵奇葩。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