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史學家司馬遷之妻柳倩娘 才貌雙全遁空門

2017-04-29 23:53:4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據(jù)民間傳說和有關資料,司馬遷的妻子柳倩娘是成紀人(今甘肅秦安縣北),而且是西漢名將李廣的外孫女,父親柳振庭是一位詩書畫都極好的讀書人

據(jù)民間傳說和有關資料,司馬遷的妻子柳倩娘是成紀人(今甘肅秦安縣北),而且是西漢名將李廣的外孫女,父親柳振庭是一位詩書畫都極好的讀書人。

柳倩娘貌若天仙頗有才學

據(jù)民間傳說,柳倩娘在父親的影響下,五歲時隨父親學畫,愛在墻上畫小動物,十歲時就畫山水人物、花卉鳥木,在鄉(xiāng)里被夸為小畫家。十五歲通讀《六經(jīng)》,翻讀《莊子》、《離騷》等名著。

十五歲時隨母親赴長安看望外祖父李廣,看到司馬遷文章便想拜師學藝,并在表兄李陵的幫助下偷偷目睹司馬遷真容,便暗許芳心。誰料,貌若天仙、體如輕燕的柳倩娘卻被李廣利看上,意納為自己的小妾。柳倩娘寧死不從,后為躲避李廣利逼婚,暫躲在太史府司馬遷處,從此與飽學多才的司馬遷相知相識,結下好姻緣,但是李廣利卻與李陵、司馬遷結下冤仇。

陪司馬遷跋山涉水寫《史記》

柳倩娘還自告奮勇,隨同司馬遷,走訪名山大川和歷史名勝,先后到江淮、廬山、九凝山、長沙等地,邊走訪邊收集史料,還為史料制圖而風餐露宿,幫助司馬遷為撰寫《史記》積累了詳實而有價值的史料。

司馬遷與柳倩娘結婚后,在司馬遷整理父親和壯游長江南北,出使西南及扈駕遍游全國所得的史料時,柳倩娘不僅操持家中一切事務,更幫其落實考證資料。在司馬遷被宮刑后,更是無怨無悔地鼓勵司馬遷要完成其父親的遺志。

在司馬遷再次入獄時,柳倩娘深明大義,帶著《史記》正本,藏匿于尼姑庵中,隱明埋姓且受盡苦難,直至《史記》有出頭之日時。

純粹、正派、高尚,是司馬遷的本質(zhì)形象,這形象鑲刻在中華文明的史冊之中,鑲刻在人們的心里。因而在為司馬遷建立祠堂,并在祠堂中樹立司馬遷塑像的時候,他理應黑須垂灑,怡然飄胸。早在公元310年建立的司馬祠,是沒有司馬遷塑像的。公元1125年,韓城縣令尹陽,應當?shù)剜l(xiāng)賢和司馬族人的請求,主持修建了太史司馬遷祠。祠中需懸掛司馬遷畫像,尹縣令翻遍宋版典籍中所有司馬遷的畫像,都是處宮刑后無胡須的“婦人像”。司馬族人不同意留這樣的畫像,并提出了找到真相的線索。

司馬遷入獄后,柳倩娘為保藏《太史公書》,忍痛別夫,改名換姓,返回司馬遷的故鄉(xiāng)韓城,遁入空門。司馬遷遇難后,她與兒子司馬臨、司馬觀,通過女婿楊敞、外孫楊惲,將司馬遷的骨骸運回安葬,并植柏為記,朝夕相守。柳倩娘從司馬遷20歲開始至55歲,每年給司馬遷畫一張年譜像,共畫了35幅。司馬遷48歲之前的畫像,都是黑須垂灑,怡然飄胸的。但這些畫像在司馬家族慘遭劫難中散失了。

尹縣令認為,司馬遷的故鄉(xiāng)說不定就有人收藏。于是派人四處打探,終于在芝川鄉(xiāng)間,覓得司馬遷壯年的留須畫像一幅。畫像線條細膩流暢,容貌逼真?zhèn)魃瘛Rh令拿來叫司馬族人辨認,一見畫像,司馬族人紛紛拜倒在地,失聲痛哭。根據(jù)這一畫像,尹縣令舉薦曾為孔子塑像的大師為司馬遷塑像。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