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奇聞 他把十三陵挖了卻沒有挖德陵
在民國的時候有一個盜賊以盜墓為主。他把明朝的十三陵挖了但是沒有打開德陵,這是為什么呢?
有人說過,很早就有盜墓賊挖開了德陵,當(dāng)時朱由校為了泄清朝的王氣曾挖過清朝的祖墳,后來清朝大軍入關(guān)后,又把朱由校的墳挖了,這也算是解了心頭之恨。
清朝大軍偷盜德陵這一件事,在卷宗上是沒有記載的,因為也不知道事情是不是屬實,但清朝軍隊曾經(jīng)打開過德陵倒是應(yīng)該說是事實了,這件事情就要追述到朱由校的的皇后張氏死的問題上了。
張皇后,名字叫做張嫣,小名很好聽,叫做寶珠,字叫做祖娥。是個河南祥符的女子。天啟元年的時候被冊封為皇后,歷史上稱之為張皇后。她的性格剛正不阿,很有膽識,活著的時候曾好多次揭露過魏忠賢和客氏的陰謀,并請求皇上把他們兩個人正法。魏忠賢二人還能設(shè)計想要讓皇帝把張皇后廢掉,但是沒有成功。朱由檢當(dāng)上皇帝之后,張皇后尊為懿安皇后,再后來又被尊稱為孝哀哲皇后。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起義攻打進首都,張皇后和朱由檢便自殺了。不久之后,清軍入關(guān),明朝覆滅,改成了順治年。跟據(jù)明朝史書里的懿安皇后傳里面寫到:“順治元年,世祖章皇帝命合葬熹宗陵”如果要將張皇后和朱由校合葬,肯定得打開德陵了,但當(dāng)時反清復(fù)明的人很多,就被說成了清朝軍隊偷盜陵墓了。當(dāng)時清朝的這種合葬,是不符合明朝規(guī)定的。
當(dāng)時因為德陵沒有打開,于是他轉(zhuǎn)移了目標(biāo),挖了比較好打開的妃子的寢陵,當(dāng)?shù)氐娜私凶瞿锬飰灐?/p>
跟清朝相比,明朝的寢陵并不多,從永樂年間到順治年初之中,總共就十一座。其中還毀掉了幾座。所以,十三陵里皇妃,太子和太監(jiān)的墓總共就八座。
候顯文看上的墓是朱棣的皇妃墳——東西二井。
東井在德陵左饅頭山西麓,而西井在定陵右邊大峪山東麓。這兩個墓主人的資料沒有記載。根據(jù)顧炎武的觀點,這里面埋葬的就是妃子。
皇帝死了之后,由妃子陪葬這個制度在漢初的時候就被廢除了,但明太祖的時候又被恢復(fù)了,朱元璋處死了四十六個妃子給他陪葬。朱棣死了之后,也有活人陪葬。
在朱棣死了之后,朱棣的大兒子明仁宗定下了殉葬的名單。“皇帝死去之后,總共陪葬三十八人,大殿里面哭聲很大,把陪葬的妃子們都引領(lǐng)到堂前,準(zhǔn)備了小木床,在房梁上掛了繩子,讓他們把脖子伸進去?!?/p>
上面寫的這段記載是出自朝鮮的李朝世宗實錄。那么朝鮮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記錄呢?因為在殉葬的名單里有朝鮮獻出的兩位妃子崔氏和韓氏。處置殉葬妃嬪的過程相當(dāng)?shù)臍埲?,明實錄里是這樣寫的:“韓氏臨死前,顧謂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話還沒說完,旁有宦者去床,就與崔氏一同死去了?!?/p>
當(dāng)時的殉葬儀式是由朱棣的大兒子親自主持,與殉葬的妃子一一告別。韓氏在陪葬之前就大聲的哭泣,并且請求朱高熾可以照顧她年邁的母親。最終,顧炎武的觀點遭到了圈子里的質(zhì)疑。
因為按照古代的陪葬制度,陪葬的妃子應(yīng)該與君主在同一個寢陵之中。有的南京學(xué)者認(rèn)為妃嬪陪葬有自己的寢陵這個言論沒有考古相關(guān)根據(jù),那就是不屬實的。
當(dāng)時盜墓賊從東西二井前后打了個大洞進去,東井沒有打開,西井打開了,發(fā)現(xiàn)里面沒有什么值錢的珠寶,都是一些酒具和木俑。難道說陪葬的妃子寢陵里面都不放珠寶嗎?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被證實。沒有偷到貴重的珠寶,盜墓賊非常氣憤,把木俑通通都丟到了外面。
一直以來,盜墓者都垂涎明陵。就說一九九六年,就有盜墓賊偷盜了皇妃寢陵,盜墓賊是從頂部往下挖,局部已經(jīng)被挖開了。從現(xiàn)場看過去,皇妃墓的面積不大,寬不超過十米,深也不過十五米。胡漢生推測,這個應(yīng)該不是陪葬妃子的寢陵,因為面積不大,不能裝下陪葬的妃子們。
最終,他推測東井的寢陵主人有可能是一四二零年七月死去的成祖昭獻貴妃王氏,西井的主人有可能是一四二一年三月去世的昭順賢妃喻氏。
不論是不是妃子墓,也不論墓地到底是不是有金銀珠寶,但是這么看來,古代這種皇室制度太殘忍,君主死去了,活人陪葬未免太過不近人情,但在當(dāng)時,如果跟皇家講人情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