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劉備與諸葛亮究竟是怎樣的關系?
諸葛亮自揚州豫章來到荊州,一待十余年。在這期間,他們一家發(fā)生過幾件大事。首先是叔父諸葛玄的去世,令這個苦難的家庭失去了頂梁柱。幸好此時,諸葛亮的兩個姐姐都已出嫁,多少也能接濟一下諸葛亮兄弟倆,讓他們的日子不會太難過。雖說的在隆中種田,但諸葛亮不但娶了媳婦,而且還有大量的時間去讀書、交友。也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他的名聲慢慢起來了。
論關系,諸葛亮一家在荊州并不差。姐夫龐山民也是當?shù)孛?,岳父黃承彥不但是襄陽名士,而且與當時的荊州牧劉表還是連襟。就憑著這層關系,諸葛亮想混個差事,其實很容易。不過,諸葛亮卻選擇了繼續(xù)呆在隆中耕種。
有一天,一位叫做劉備的北方人經(jīng)過三次尋覓,終于來到了草廬與諸葛亮見了面,諸葛亮的隱居生活算是結(jié)束了。從此,諸葛亮步入了復雜的三國亂世,并成了后人所敬仰的智圣。
劉備為什么選擇諸葛亮?這個問題令后世很多人感興趣。此時的諸葛亮,不過是二十多歲的小青年,不但毫無經(jīng)驗,就連人生閱歷也非常欠缺。單憑《隆中對》就能讓劉備動心?關于這一點,古往今來不少學者都忌諱頗深,心里明白但筆下不言,其實是很怕因此破壞了這一段千古佳話。
為什么這么說呢?其實劉備從中原到荊州,對于自己失敗的原因應該不會不知道。而且,他在荊州八年,直到第七年才去找的諸葛亮。這七年間,他不可能不去接觸當?shù)氐拿總?,諸如徐庶等人就是他在找到諸葛亮之前所結(jié)識的牛人。因此,像隆中對這樣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對于劉備而言,也許不會是第一次聽到。而且在他找到諸葛亮之前,徐庶也一直在他的身邊出謀劃策,等于已經(jīng)有了一名出色的參謀。何必還要去找一個毫無經(jīng)驗的年輕人呢?
其實,很多學者不愿說的一個原因,是在于故意忽略了諸葛亮的背景對劉備所能起到的作用。前面說到,諸葛亮與劉表是親戚,而諸葛亮又與劉表的長子劉琦關系密切。有個成語叫做去梯問術,便是明證。盡管劉表時期劉備在荊州的記載不多,但從有限的記載中可以發(fā)現(xiàn),劉備所接觸過的如徐庶一類人,大都是在荊州不得志的在野名士,對荊州政局的影響力不夠。而諸葛亮恰恰具備這些人所沒有的優(yōu)勢。通過諸葛亮,劉備可以秘密與荊州當政且對劉表不滿的人士接觸。也就是說,諸葛亮能起到一個關鍵的橋梁作用。當然,除此之外,年紀輕輕的諸葛亮身上所展現(xiàn)的過人之處也打動了劉備。兩人一拍即合,成了搭檔。
當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后,不明白其中奧妙的關羽、張飛自然是心中不滿,認為劉備是多此一舉。劉備說了一番話,此話也就是本篇所介紹的成語。我稍微翻譯一下劉備的原話:“我得到了諸葛亮,就如同魚兒遇到了水。你們兩個不懂,就沒在一旁嚇吵吵了?!?/p>
這個成語叫做如魚得水。
不過,兩人的關系真的如劉備所言是如魚得水嗎?我看也未必。當諸葛亮如劉備所愿承擔起了橋梁作用后,劉備立刻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劉琦去了江夏組建水軍,關羽去協(xié)助。這支隊伍不久變成了劉備在曹操沖擊下唯一的一支整建制的軍隊,對日后的發(fā)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不過,諸葛亮的年輕,也讓劉備在聽取其建議的時候多了一個心眼。例如當曹操進攻荊州時,諸葛亮就提出搶占襄陽。這個建議其實并非上策,劉備就看出了這一點,予以拒絕。在赤壁之戰(zhàn)結(jié)束后,劉備安排諸葛亮去負責后勤,慢慢鍛煉,直到最后成為了蜀漢的丞相。
對于諸葛亮的使用,劉備其實是非常謹慎的。作為諸葛亮而言,恰恰是劉備的這種謹慎,才造就了后來的諸葛亮,使之成了一帶智圣。從這個角度而言,不是劉備得到諸葛亮如魚得水,而是諸葛亮投靠了劉備,那才叫如魚得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