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鬧天宮 佛祖為什么不處死悟空?
孫悟空鬧天宮,玉帝無奈,只好去請如來佛祖。從后文孫悟空的表現(xiàn),按照佛祖的能耐,取悟空性命,也只在片刻之間。面對囂張的猴王,佛祖為何不弄死悟空:佛祖聽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shù),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當(dāng)人子,不當(dāng)人子!折了你的壽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
后來和孫悟空斗法,悟空居然逃不出佛祖的手掌心。好大圣,急縱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撲,把這猴王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lián)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眾雷神與阿儺、迦葉一個個合掌稱揚道:善哉,善哉!
那么,佛祖為何不處死孫悟空:
其一,佛祖不殺生。有道是佛法無邊,回頭是岸。佛祖有那么多年的道行,自然不然愿意殺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不過看在悟空狂悖的表現(xiàn),讓他吃點苦頭也好,不吃一塹不長一智嘛。
其二,悟空是個人才。二圣即啟道:“向時花果山產(chǎn)一猴,在那里弄神通,聚眾猴攪亂世界。玉帝降招安旨,封為弼馬溫,他嫌官小反去。當(dāng)遣李天王、哪吒太子擒拿未獲,復(fù)招安他,封做齊天大圣,先有官無祿。著他代管蟠桃園,他即偷桃;又走至瑤池,偷肴、偷酒,攪亂大會;仗酒又暗入兜率宮,偷老君仙丹,反出天宮。玉帝復(fù)遣十萬天兵,亦不能收伏。后觀世音舉二郎真君同他義兄弟追殺,他變化多端,虧老君拋金鋼琢打重,二郎方得拿住。解赴御前,即命斬之。刀砍斧剁,火燒雷打,俱不能傷,老君奏準(zhǔn)領(lǐng)去,以火鍛煉。四十九日開鼎,他卻又跳出八卦爐,打退天丁,徑入通明殿里,靈霄殿外;被佑圣真君的佐使王靈官擋住苦戰(zhàn),又調(diào)三十六員雷將,把他困在垓心,終不能相近。事在緊急,因此玉帝特請如來救駕?!边@些奏報,如來自然聽得真真切切,西天也正式用人之處,所以給他個懲罰,讓他信奉佛法,為自己服務(wù),猴王自然感恩戴德。
其三,悟空是須菩提的祖師的徒弟,須菩提祖師和自己是同門師兄弟,不看僧面看佛面,師弟看重的人絕對錯不了,給自己師弟一個面子,讓他的師弟進入西天上流社會。這也是和諧社會的一層表面。
其四,要讓悟空進入西方上流社會,讓其跟隨取經(jīng)人磨礪他的意志是最主要的表現(xiàn),在取經(jīng)路上,一方面悟空不斷的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不斷的表現(xiàn)自己積極的態(tài)度,更關(guān)鍵的是不斷地試圖接近西天的權(quán)力中心。起初,悟空三天兩頭往觀音那里跑;后來,和如來搭上線以后有三天兩頭去求如來。終于在真假美猴王事件時得到了如來的認(rèn)可,給了他坐蓮臺的承諾(起碼是個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