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誅殺毛文龍如秦檜殺害岳飛?
歷史上對毛文龍之死向來有兩種聲音:第一種是毛文龍通敵,被袁崇煥誅殺罪有應得;第二種是毛文龍是國之棟梁,袁崇煥殺之如秦檜殺岳飛。
在朝廷對袁崇煥的指控里,“以謀款則斬帥”是同時被指控的兩項罪狀,所謂“謀款”就是私下密謀與后金議和,所謂“斬帥”就是誅殺了毛文龍。加到一起就是指控他為了私下與后金議和而謀殺了毛文龍??梢哉f誅殺毛文龍直接為袁崇煥埋下了殺身之禍。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罪證之一就是“通敵”,然而在誅殺了毛文龍之后,袁崇煥最終也被崇禎皇帝下令凌遲處死,罪名非常諷刺,同樣是“通敵”。于是,袁、毛之死被一些史學界人士稱為“連環(huán)冤案”。而此二人究竟是忠是奸?究竟是否該殺?也被學者爭論不休了三百余年。
那么,毛文龍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袁崇煥與他的矛盾究竟是公利還是私仇?毛文龍算是真英雄嗎?
猛將毛文龍
我們先介紹一下毛文龍其人。
毛文龍,字振南,浙江杭州人,萬歷四年(公元1576年)正月十一出生于杭州府錢塘縣的松盛里。毛文龍早年喪父,寄居在舅舅沈光祚家中,沈光祚當時是山東布政司,將毛文龍推薦給王化貞,授予練兵游擊。
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毛文龍于深夜親率三千人馬攻入鎮(zhèn)江,生擒鎮(zhèn)江游擊佟養(yǎng)真及其子佟松年等六十多人。鎮(zhèn)江大捷以后,全遼震動,寬甸、湯站、險山等城堡相繼歸降毛文龍,一時間“數百里之內,望風歸附”。他頻頻襲擊后金局部地區(qū),收復遼南諸島城鎮(zhèn),有力地牽制了后金西進。
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八月,毛文龍派遣部將陳忠率兵攻克了后金占領的櫻桃渦、渦站。
九月,毛文龍的部隊攻克滿浦、昌城。
十月,毛文龍親自率部與后金軍在涼馬佃大戰(zhàn)一場,雙方都付出了重大傷亡。后金限于主力集結在西南前線,無力進剿毛文龍,而毛文龍也由于兵少將寡,糧草不足,而無力進攻,雙方對峙或周旋,戰(zhàn)事呈膠著狀態(tài)。
毛文龍不斷派人深入后金,進行“煽惑”,致使大批遼民“叛去”,同時還帶領一些遼民揭竿而起。雖然毛文龍這些行動規(guī)模不大,但對后金腹地的民情影響卻很大。皮島也稱東江,東西十五里,南北十里,地理位置居于遼東、朝鮮、山東登、萊二州之間。與鴨綠江口的獐子島、鹿島構成三足鼎立之勢。
毛文龍將皮島作為根據地后,再招納漢人,聲勢日漸盛大。明政府特別設立東江鎮(zhèn),升毛文龍為總兵。累加左都督,為正一品武將。
天聰元年(公元1627年),后金進攻鎮(zhèn)江,毛文龍率部亡命海上,不久乘虛攻占東江,設軍鎮(zhèn)于皮島,重建抗金勢力,與寧錦明軍互相呼應,對后金形成牽制。
朝中暗箭
種種跡象表明,毛文龍雖然孤懸海外,但是無孔不入的黨爭并沒有放過他。毛文龍是王化貞提拔的人,王化貞廣寧戰(zhàn)敗后被搞成“閹黨”,毛文龍也難免受到牽連。盡管有天啟皇帝的老師、大學士孫承宗的支持,但毛文龍與東林黨的關系卻并不和諧。
崇禎繼位后,東林黨人布列朝堂,對魏忠賢集團實行“斬盡殺絕,除惡務盡”的政策,毛文龍因遠在天邊,是漏網之魚之一。
但是近在眼前的朝臣仍不時在崇禎皇帝面前做他的文章。面對如此大密度、大規(guī)模的彈劾,可以想象,毛文龍的日子很不好過。他多次上疏自辯:“為病變萬難彌息,臣命萬難保全等事疏:臣受數十疏捏謗以來,心如死灰!”
毛文龍深知,自己的人脈并不好。朝中有人,再大的不法沒人說,朝中無人,就算守法也不能幸免。從種種現象看,朝中的大臣很希望他死在后金手里,或是打敗仗后彈劾他。毛文龍認定,如果自己的軍隊被消滅,自己的腦袋搬家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議和下的私心
迫于形勢,毛文龍必須保存自己的軍隊。毛文龍開始為自己尋找后路,他開始通過中間人搭線,同后金密謀和談,以達到息兵自保的目的。而八旗軍不善水戰(zhàn),無法在一時之間將皮島攻陷,皇太極也愿意先穩(wěn)住毛文龍,以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騷擾和襲擊。因此雙方使者一直來往不絕,保持了一種若即若離的關系。
天聰二年(公元1628年)正月,毛文龍的使者到達沈陽。在致皇太極的信中,毛文龍表達出強烈的和平愿望。對于毛文龍的主動示好,皇太極表示歡迎,并決定派遣使臣闊科等五人赴東江議和。
闊科等人于農歷五月初三抵達東江,因為不認識路,誤入正在毛文龍?zhí)幇l(fā)放糧食的明戶部官員營帳之中,被當場擒獲并押送北京。消息傳到沈陽,皇太極惱羞成怒,斷然下令停止與毛文龍的一切來往。
毛文龍心急如焚:若是闊科等人重刑之下,招供自己與后金議和之事,那豈不是死到臨頭?于是連夜派人攜重金進京,向有關官員賄賂白銀四萬兩,保全了闊科等人的性命,但是被羈留在內地,不準放回。
毛文龍將事情經過修書一封派人送給皇太極,并在信中一再表示歉意。但是皇太極對毛文龍議和的誠意產生了嚴重懷疑,堅決要求將闊科等人送回,在此基礎上,雙方才能重談議和之事。
毛文龍一再回書信解釋,并懇求皇太極的諒解,皇太極不為所動。雙方議和陷入僵局。
克星出現
恰在此時,袁崇煥東山再起,第三次出關守邊。
袁崇煥在上任以后就開始精心策劃除掉毛文龍。離京出關之前,內閣輔臣錢龍錫親自到其住所,詢問“五年復遼”的方略。袁崇煥說:“首先從東江做起。”錢龍錫詫異地問道:“為什么不從陸地進攻,而從海道呢,而且毛文龍用起來也未必很得力?!痹鐭ㄕf:“毛文龍可用就用,不可用就殺了他。 ”可以說他早就有殺毛文龍之心。
他還說:“入其軍,斬其帥,如古人作手,臣饒為也?!笨梢娝粌H考慮了殺不殺毛的問題,還考慮了如何殺毛的問題。后來袁崇煥殺毛文龍正是采取了“入軍斬帥”的方式。
暴發(fā)戶毛文龍
毛文龍控制了遼東海上一個繁榮貿易區(qū)域,東倚朝鮮,北聯遼西、海蓋沿海,西至天津,南瀕登萊,海上貿易十分興旺發(fā)達。中朝之間的商路和貢路,以前以陸路為主,走的是自山海關至遼西這條路,朝鮮商人一次攜資數十萬兩白銀,是很常見的事。自遼東戰(zhàn)事起后,這條路就移到海上,主要商品有朝鮮及遼東的參貂,中國的糧食、布帛、鐵器以及違禁物品硫黃、炮硝、武器等,而天津、登萊、淮安的海上運糧又為商人創(chuàng)造了許多謀厚利的走私機會。
當時,大明已經下令斷絕了金、明兩地的貿易往來,販賣后金土特產品被視為非法。而物以稀為貴,關內一些有錢人將遼東土特產的價格炒作得甚至超過了黃金。有著浙商血統(tǒng)的毛文龍立即在從遼東后金政權下逃出來的人們中組織采參隊,由軍隊護送他們乘坐軍用船只,溯鴨綠江而上,在今撫順新賓縣境內登岸,入深山采參。回來后,毛文龍以平價收購眾人所采之參,再送到膠東半島各口岸甚至京師間高價銷售,牟取暴利,一夜暴發(fā)。
貪心下的暗戰(zhàn)
但是毛文龍并不滿足,他向朝廷報告說,自己手下共有20萬大軍,請朝廷發(fā)餉,一年大約至少需要數百萬兩白銀。這就有些欲壑難填的味道了。
苦于無處籌餉的朝中大臣難免不滿,于是決定派人前來核查軍隊人數。來人盡管受到毛文龍的熱情招待,但是仍沒有辦法核算出20萬人的數目,最后以10萬人上報。
皮島行政上歸山東登萊道衙門管轄,軍隊人數經山東登萊道衙門再次核查,只查對出2.8萬人,于是按2.8萬人向皮島輸餉。堅信自己有20萬大軍的毛文龍更加有理直氣壯的理由從事走私活動了。
袁崇煥上任后決定先從經濟上入手整治毛文龍:實行海禁,不許登州、萊州通往東江的私船出海;控制毛文化的糧餉、軍械。凡是朝廷運往東江的物質,都必須受薊遼督師衙門的節(jié)制、轉發(fā)與核查,運送路線不再由登州、萊州直接運往東江,改為由山海關起運至寧遠近海的覺華島,經督師衙門掛號,再轉運至東江。
這樣一來,袁崇煥控制了毛文龍糧餉裝備供給渠道,而且切斷了他海上貿易的命脈。面對袁崇煥的咄咄逼人,毛文龍做出了激烈的反應,他向皇帝上疏說:這是“攔喉切我一刀”。此時的毛文龍似乎也預感到了處境的危險,向皇帝抱怨:“諸臣獨計除臣,不計除奴,將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
袁崇煥的做法最終由于毛文龍的激烈反對而作罷,但是毛文龍與袁崇煥間的矛盾至此已經十分尖銳了。
毛文龍的負面效應
毛文龍對于后金的牽制作用和其在抗金斗爭中的貢獻應該說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他終究是個狂妄重利的家伙。誰的面子都不想給,儼然土皇帝雄霸一方、野心昭昭還在其次,在遼東前線軍餉最緊缺的時候囤積物資發(fā)戰(zhàn)爭財,這才更恨人。而毛文龍和皇太極的議和與袁崇煥的假議和性質也完全不同,前者是利字當頭為求自保真假自知,后者是為了鞏固戰(zhàn)線拖延時間。
毛文龍堪稱一代梟雄,但絕對不是什么氣節(jié)高尚的真英雄,他過于重利且野心勃勃,這樣的人控制不好,豈不是國家大患?
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袁崇煥這才有了“毛文龍可用就用,不可用就殺了他”的殺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