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謂為何會上佞臣榜而寇準卻上了忠臣榜呢?
丁謂之所以能登上佞臣榜,僅僅因為一個人,他就是名垂青史的寇準寇大人;而其間的因緣際會,僅僅因為一件小事,那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溜須”事件。
關(guān)于溜須事件,史書上是這么記載的:天禧三年(1019年),三起三落之后的寇準再度出山,取代王欽若成為宰相。也就在與寇準拜相的同一天,丁謂也再次升官進入中書省成為參知政事(副宰相)。二人成為同事,關(guān)系也非常親密??軠试啻蜗驌呜┫嗟倪M士同年李沆推薦丁謂,但被李拒絕??軠蕟柶湓颍罨卮鹫f:“看他這個人啊,能使他位居人上嗎?”寇準說:“像丁謂這樣的人,相公能始終壓抑他屈居人下嗎?”然而,有一天,中央召開最高國務(wù)會議,會后,身為內(nèi)閣成員的寇、丁二人都參加了宴會。宴會間,寇準的胡須上沾有一些飯粒湯水,身旁的丁謂見了,起身上前替他徐徐拂去。這一舉動在同事兼好友間,自是常理也合常情??墒强軠什灰詾橹x,反而板起了臉,冷笑著說了一句讓丁謂下不了臺的話:“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須耶?”
那么,丁謂為什么會上佞臣榜,而寇準卻上了忠臣榜呢?
先來看丁謂這個人吧。
丁謂的遺憾也許就是現(xiàn)代人的遺憾,現(xiàn)代人的遺憾也就是寇準的遺憾。
丁謂,字謂之,后改為公言。蘇州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于966年,正牌的科舉進士。丁謂年少的時候就以才出名,當時著名文學(xué)家王禹偁看到丁謂寄來的作品后大驚,以為自唐韓愈、柳宗元后,二百年來才有如此之作??梢娝送酒瘘c之高,令人頭暈,也就不足為怪了。淳化三年,也就是初登進士甲科之時,就擔任了大理評事、饒州通判,相當于副省長。只過了一年,就調(diào)回了中央,以直史館、太子中允的身份到福建路(北宋廢“道”為“路”,初為征收賦稅、轉(zhuǎn)運漕糧而設(shè),后逐漸帶有行政區(qū)劃和軍區(qū)的性質(zhì))去采訪。回來之后,就當?shù)氐牟棼}等重要問題寫了篇調(diào)查報告,引起了皇帝的重視,當上了轉(zhuǎn)運使,相當于節(jié)度使,并且還兼職三司戶部判官。不過,由于宋代派系斗爭的傳統(tǒng),丁謂仕途后來也有起伏。
丁謂的才干,其實遠在寇準之上。
宋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了一個“一舉而三役濟”的故事,說的就是丁謂。大中祥符年間,禁宮失火,樓榭亭臺,付之一炬。宋真宗命晉國公丁渭擔負起災(zāi)后重建的重任,修葺宮廷。丁謂采取了“挖溝取土,解決土源;引水入溝,運輸建材;廢土建溝,處理垃圾”的重建方案,命人將街衢挖成壕溝以取土,再把水引入壕溝,以便將城外的建材通過水路運進城中,等房屋建好后,那些壕溝又成了廢墟垃圾的回填場所,不僅“省費以億方計”,還大大縮短了工期。這樣精巧的規(guī)劃、縝密的思維,即使是現(xiàn)代都市的規(guī)劃師也未必想得到,只要看看城市里的馬路有人恨不得裝條拉鏈就知道了。
再看他另一件大事。丁謂官拜副相之后,四川一帶發(fā)生了以王均為首的少數(shù)民族叛亂,中央先后征調(diào)大批兵馬前往平亂,都被叛軍打得落花流水。丁謂受命于危難之際,深入蠻地,竟然以兵不血刃之勢,安撫了叛亂。
接下來看看寇準。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比丁謂大五歲,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淳化五年為參知政事??軠手阅芰鞣及偈溃鋵嵰仓灰蛞患?,那就是中學(xué)課本里講的“澶淵之盟”。宋景德元年(1004年),遼軍大舉侵宋,寇準力主抵抗,并促使宋真宗渡河親征,與遼訂立“澶淵之盟”,暫時穩(wěn)定了局勢。《宋史》上提到寇準最多的就是兩個字“正直”。不過,說他“直”,沒話講;說他“正”,就值得重新考量了。
“澶淵之盟”后,有人對皇帝說:“陛下聞博乎?博者輸錢欲盡,乃罄所有出之,謂之孤注。陛下,寇準之孤注也。斯亦危矣。”皇上聽說過賭博嗎?賭博就是傾其所有孤注一擲,寇準就是把您當作他的“孤注”啊。這個比方應(yīng)該說是恰如其分的,當時的中央并沒有勢力和遼國抗衡,會盟前,寇準曾經(jīng)威脅和談代表,說要是超過了某某數(shù),就要砍他的頭。想來皇帝聽了這話,心上一定會隱隱作痛吧。
寇準一生為官遠不止“三起三落”,但都是因其不“正”而導(dǎo)致的。仗著“澶淵之盟”有功,寇準的權(quán)力欲達到頂峰?!捌醯ぜ群?,朝廷無事,寇準頗矜其功,雖上亦以此待準極厚?!币蚨?,寇準得以毫無顧忌地大權(quán)獨攬,實行宰相專政,常常居高臨下咄咄逼人地左右皇帝。特別是在人事任免上,包括本來依制度不應(yīng)由宰相插手的御史任用上,寇準都大權(quán)在握。史載:“準在中書,喜用寒峻,每御史闕,輒取敢言之士?!笨軠室浴斑M賢退不肖”為己任,而不愿遵守規(guī)定,“嘗除官,同列屢目吏持簿以進。準曰:‘宰相所以器百官,若用例,非所謂進賢退不肖也?!騾s而不視”。當時中央流行著一種偏見,瞧不起南方人,寇準也終生瞧不起南方人,一直排斥南方人。景德二年,14歲的晏殊以神童召試,時任宰相的寇準因為他“(屬)江左人”,也想壓制他。所以后來丁謂偏要把他貶到南方之南的雷州,讓他病死在那里。
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六月,在王旦的力薦下,寇準重回權(quán)力之巔,任西府樞密正使。兩個人本來應(yīng)該同心合力,但寇準似乎不大瞧得起這個晚于他為相的同年。因此,他不是以合作的態(tài)度與王旦共事,而是不時地給他找些麻煩。史載:“(寇)準為樞密使,中書有事送樞密院,礙詔格,準即以聞。上謂(王)旦曰:‘中書行事,如此施之,四方奚所取則?’旦拜謝曰:‘此實臣等過也?!袝艏茸P,樞密院吏惶恐告準曰:‘中書、樞密院日有相干,舊例只令諸房改易,不期奏白,而使宰相謝罪。’”就是說,寇準對東府送來的文件,總是要千方百計地找差錯,找到了,并不與東府商量,直接呈報給皇帝,借皇帝來責(zé)罰王旦,有意出東府的丑。
一報還一報,后來,東府的人也有樣學(xué)樣,凡西府送去的文件,他們也找岔子,以報復(fù)寇準。但王旦卻沒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是直接把文書退給了樞密院,沒有報告給宋真宗。當樞密院吏把這件事匯報給寇準時,寇準感到非常慚愧,第二天,見到王旦,對王旦說:“王同年大度如此耶!”
王旦的行為雖然讓寇準感動不已,但寇準還是一有機會就不放過攻擊王旦。他的行為與后來王旦處處保他相比較,真是“復(fù)復(fù)何言”。
當寇準得知將要被罷免樞密使時,便托人求王旦要更高一點的官(使相)。對于寇準這種跑官要官的做法,王旦感到很吃驚,說使相怎么可以自己要求呢,并表示他不私下接受別人的請托。王旦這種態(tài)度使寇準又羞又惱,“深恨之”。但當宋真宗問起王旦,寇準罷樞密使后應(yīng)當給他個什么官時,王旦卻說:“準未三十已蒙先帝擢置二府,且有才望,若與使相,令處方面,其風(fēng)采亦足為朝廷之光也。”在寇準為使相的任命頒出后,“準入見,泣涕曰:‘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是!’上具道旦所以薦準者。準始愧嘆,出語人曰:‘王同年器識,非準所可測也’”。
王旦為相12年,病重之際,宋真宗讓人把王旦抬進宮中,問以后事:“卿萬一有不諱,使朕以天下事付之誰乎?”王旦開始并不直接回答宋真宗的提問,僅說:“知臣莫若君?!彼握孀跊]辦法,只好一一點名來問,王旦都不表態(tài)。最后,真宗只好請王旦直說:“試以卿意言之。”王旦這才說:“以臣之愚,莫若寇準?!钡握孀趯軠实男愿癫粷M意,說:“準性剛褊,卿更思其次。”這時,王旦固執(zhí)地堅持:“他人,臣不知也?!?/p>
然而,這一次,寇大人一上來就碰上了丁謂這樣一個才氣和才干都比他高的對手??軠试诤投≈^的爭斗中,因為看不起劉皇后而得罪了她。擔心自己的處境,寇大人決意發(fā)動政變。然而,機事不密,一次酒后失言,自己走漏消息,被丁謂的親信覺察到了,很快寇大人就走上不歸路,曾被寇準壓制過的馮拯等多人紛紛出了口惡氣。半年后,真宗還念念不忘:“寇準之居相位,多致人言?!?/p>
莫名其妙的是,“多致人言”的寇大人竟然也能名垂青史!唉,說到這里,不得不嘆,有些事情,原本就不該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