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修城墻不牢固怎么辦 朱元璋讓人每塊磚上刻名

2017-02-28 19:06:4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大家知道,以前是冷兵器時期,在冷兵器時代,城墻是非常重要的?;旧厦總€朝代都要修城墻,因為有時候守江山比打江山還要難,城墻是一個王

大家知道,以前是冷兵器時期,在冷兵器時代,城墻是非常重要的?;旧厦總€朝代都要修城墻,因為有時候守江山比打江山還要難,城墻是一個王朝最重要的防御工事。城墻的堅固與否,不僅關心著王權的威儀,更直接關系到社稷的安危,所以城墻的質量就顯得至關重要了。但是很多城墻經(jīng)歷了許多戰(zhàn)爭的摧殘和風雨的洗禮后,都沒能像當初那樣堅固,沒能經(jīng)得住戰(zhàn)火和時間的考驗。但是南京的明城墻卻是個例外,這個城墻不僅在當時是最堅固的,而且到現(xiàn)在也是保存良好,歷經(jīng)600多年仍固若金湯。

朱元璋在還沒統(tǒng)一的時候,就采取了謀士朱升“廣積糧、高筑墻”的建議,耗時21年之久,修筑了蜿蜒盤桓達35.3公里,南京歷史上最具規(guī)模的城墻,史稱明城墻。

明城墻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建造在江南的統(tǒng)一全國的都城城墻,是繼秦長城之后的又一歷史奇觀。因為南京在南方地區(qū),地勢低洼,而且多雨,所以不適合原來的那種夯土或土石混合方式,朱元璋采用了磚石結合的方式,這種方式更為堅固。

大家都知道修城墻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工程,據(jù)統(tǒng)計修一個城墻要用數(shù)億塊城磚,南京這一個地方肯定不能解決,于是要從全國各地來運,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32府148個州縣共同承擔,而軍隊衛(wèi)、所和工部營繕司等還要承擔制坯、燒造的任務。

不過朱元璋面臨著一個很重大的問題,就是磚的質量問題,因為這個決定了城墻的質量。但是當時很多的官吏偷工減料,還貪污一部分官費,所以磚的質量不能保證。朱元璋于是想了一個辦法,他下令各地府、州、縣地方官員,以及縣以下里的基層組織負責人。直至造磚人士、燒磚窯匠均需在磚上留下姓名,以便驗收時對不合格的城磚追究制磚人的責任,甚至殺頭。而且當時還有一種夸張的說法,就是如果有人不好好修,打馬虎眼,就把瀆職者當做材料砌城墻里。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個脾氣很差的人,誰要是在節(jié)骨眼上掉鏈子,后果肯定很嚴重。于是那些官員和工匠都非常的謹慎,誰也不想掉腦袋,所以質量上有了保障。其中僅一個中華門的修建就用時21年,直到現(xiàn)在仍然非常的堅固。直到現(xiàn)在,磚墻上的名字有的也可以看見痕跡。正是朱元璋發(fā)明的這種種嚴酷的“責任制”,保證了南京明城墻的在建造過程中的高質量。

朱元璋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絕對是有道理的。不光打仗行,用人行,在質量這一關上,也抓的很好。朱元璋實施的這種質量追蹤制度估計是在世界范圍內最早的了,也給后人留下了非常多的啟發(fā)。后來北京等地修城墻、宮殿依然延續(xù)了這種做法?,F(xiàn)在我們也有質量追蹤制度,要是能有朱元璋這力度,估計啥事也解決了!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