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曝光!照片“勝利之吻”背后的隱情

2017-02-28 12:35:50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勝利之吻也稱作勝利日之吻、世紀之吻,是指在當地時間1945年8月14日發(fā)生在紐約時代廣場的一幕親吻。時值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紐約民眾紛紛

勝利之吻也稱作勝利日之吻、世紀之吻,是指在當地時間1945年8月14日發(fā)生在紐約時代廣場的一幕親吻。時值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紐約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慶祝勝利。一位水兵在時代廣場的歡慶活動中親吻了身旁的一位女護士,這一瞬間被《生活》 雜志的攝影師阿爾弗雷德·艾森施泰特抓拍下來,成為傳世的經典歷史畫面。 但是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一位背井離鄉(xiāng)的牙醫(yī)助理,一名同女友逛街的休假水兵與一個技藝高超的攝影記者,偶然聚首于1945年8月14日的紐約市中心,成就了新聞史上最著名的照片之一。時隔67年,新近推出的專著《接吻的水手》解答了其中的一些謎團。

1945年8月15日(美國當地時間8月14日),隨著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乘著電波飛越太平洋,無數素昧平生的男女,在全美的大街小巷忘情地擁抱、親吻,用如此浪漫的方式慶賀二戰(zhàn)結束。他們中最幸運的兩位,機緣巧合之下被《生活》雜志記者捕捉進鏡頭,成就了新聞史上最具影響力、被轉載次數最多的佳作之一。照片中的男女主角是什么身份?“勝利之吻”誕生的前后經過如何?時隔67年,這些謎團在新近推出的專著《接吻的水手》中一一得到了解答。

她,并非真正的護士

對格麗塔·齊默爾來說,1945年8月14日的清晨再尋常不過。因為害怕遲到,她洗漱完畢,扎緊頭發(fā),隨便吃了點東西便沖出家門,疾步奔向紐約鬧市區(qū)的地鐵站。這位單身姑娘夢想著為百老匯設計布景,不過,她時下的工作是一名牙醫(yī)助理。

白連衣裙、白襪子、白鞋和白帽——如果不自報家門,陌生人都會把格麗塔誤認為護士。換好制服不久,她便發(fā)覺,前來就診的不少患者喜形于色,包括診所主任伯克大夫在內的同事們也竊竊私語,說戰(zhàn)爭即將結束。格麗塔半信半疑——為躲避納粹的迫害,她和兩個姐妹年幼時便逃離故鄉(xiāng)奧地利;戰(zhàn)爭帶來的傷害,造就了她超常的戒備心。

盡管格麗塔試圖讓自己心無旁騖,事態(tài)的發(fā)展令她無法逃避,忍不住開始傾聽、思索,手頭的活計漸漸慢了下來。眼看時鐘接近午后1點,同事和患者紛紛出去就餐,她終于下定決心,摘掉白色便帽,走出診所大門。格麗塔的目的地是紐約時報廣場(又稱時代廣場),那里有一面自動顯示屏滾動播報權威消息。

此時的時報廣場上,不斷升溫的氣氛,讓獨立日慶典也黯然失色。格麗塔發(fā)現,西裝筆挺的銀行家、精心打扮的老婦人和全身戎裝的士兵,正從城市的四面八方涌來,一些人毫無規(guī)律地狂奔,另一些人仿佛有所期待地肅立不動。繞過落成沒幾天的“硫磺島插旗”群雕,格麗塔下意識地轉身望向時報大廈方向,后者三樓的窗口剛好跳出一行文字——日本已宣布無條件投降。

他,忙著享受最后假期

對喬治·門多薩而言,1945年8月14日是假期的最后一天。在太平洋上和“日本鬼子”搏殺了兩年,這位海軍中士對跟蹤戰(zhàn)事進展的頭條新聞毫無興趣,眼里只有麗塔·佩特里美麗的面龐——兩周前,喬治剛和這位來自長島的女孩成為情侶。

共進早餐后,兩人決定去城里的音樂廳轉轉,看完新劇《鐘歸阿達諾》后,爭取在晚飯前回家。遵照司令部的安排,門多薩兩天后就要趕赴舊金山,登上“沙利文”號驅逐艦并重返前線,準備參加旨在登陸日本本土的“奧林匹亞行動”,徹底終結太平洋戰(zhàn)爭。此時的喬治身穿標準的藍色海軍制服,因為是在假期里新訂做的,這讓他看上去更加英俊挺拔。惟一有別于普通水兵之處,就是喬治出門時沒戴肩章——在后方,他不太擔心碰上糾察。

盡管一路奔波,喬治和麗塔還是錯過了《鐘歸阿達諾》的高潮。兩人正在懊喪,劇場大門被猛地撞開,一名職員高呼“戰(zhàn)爭已經結束!”數秒鐘的驚愕過后,隨著火山噴發(fā)般的掌聲和歡呼,這對情侶隨著人流沖出音樂廳,像被傳染般加入了街頭狂歡的隊伍。

彼時,距白宮收到東京的降書還有幾小時,壓抑太久的人們已經不能自已,喜極而泣,孩子似地又蹦又跳。在第7大道和49街拐角處的蔡爾茲酒吧,平時的秩序和禮儀蕩然無存,慷慨的調酒師不斷為空杯注滿烈酒,路過的喬治自然不會讓這豪飲的機會溜掉。雖然知道男友必醉無疑,麗塔并未出手阻撓。接近時報廣場時,微醺的水兵已將女友甩開了一段距離,勝利的喜訊讓他激情迸發(fā),感到自己需要釋放“能量”。

老牌攝影師化身“獵手”

隨著自發(fā)的慶祝進入高潮,美聯(lián)社、《紐約時報》、《紐約每日新聞》和其他主流媒體的記者,成了這座城市里為數不多的、仍在堅持工作的人。日本投降的消息來得如此迅速,編輯部對選材并無把握,索性將任務直接派發(fā)給前方攝影師,允許后者自由裁量。

這種信任在阿爾弗雷德·艾森施塔特身上體現得很徹底。加盟《生活》雜志前后,這位五短身材的記者記錄了不少體現政治人物及其個性的重要場面,包括墨索里尼與希特勒于1934年初夏在威尼斯的首次會面。美日開戰(zhàn)后,艾森施塔特將精力轉回國內,希望用鏡頭向世界展示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如何看待戰(zhàn)爭。

午后,艾森施塔特抵達時報廣場,站在42號地鐵站的樓梯上,艾森施塔特首先抓拍到婦女們在街對面電影院前慶祝的場面。扔紙片、拋彩帶……氣氛確實很歡快,但多少有點平庸。暫時關閉快門,他把目光投向另一側,望著百老匯方向和第7大道——洶涌的人潮一刻不歇地涌動著,下一個“獵物”就快出現了。

成就經典只需幾秒鐘

格麗塔仍然獨立在“硫磺島插旗”群雕旁,左手不遠處就是蔡爾茲酒吧。顯示屏反復播放著“勝利日、勝利日”,她的嘴角露出微笑。戰(zhàn)爭已是過去式。數百人在她周圍奔走不息,有那么一瞬間,格麗塔仿佛成了整個廣場的中心。無數道目光落在這一襲白衣的姑娘身上,毫無疑問,其中也包括喬治的。

幾乎與此同時,艾森施塔特注意到了那藍色的身影??吹剿杆傧虻袼芙咏瑪z影師似乎預感到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下意識地加快了腳步。此刻,喬治已穿過44街和第7大道的交叉口,和攝影師與牙醫(yī)助理構成一個三角形,女友麗塔則遠遠落在了后頭。

喬治幾乎是在奔跑,酒精令他血脈賁張。血火交織的戰(zhàn)場上,他曾不止一次地從浩瀚的大海中救起傷員,隨后將其交給溫柔的護士照料。正是護士們白衣天使般的形象,給他和更多水兵以生存下去的信念:戰(zhàn)爭終將結束,和平會再次降臨。

而今,這一天已經來到。喬治的眼中只剩下“護士”格麗塔,而她仍未察覺到喬治的靠近。盡管四周人潮鼎沸,他還是徑直沖向她,仿佛彼此就是世界的全部。

男女主人公的身軀相撞。喬治俯下身,格麗塔不由自主地朝后方跌去,他立刻伸出右手托起她纖細的腰肢,緊緊將她攬入懷中。她的右臂被壓在雙方之間,本能地握起拳頭準備自衛(wèi),然而馬上察覺到這種努力完全沒有必要,這位陌生的男士從未打算傷害她。

下一刻,二人雙唇緊鎖。他用左臂攬住她的脖頸。有人事后點評說,“那定格的姿勢,將野獸般的力氣、關愛的擁抱及尷尬的猶豫體現得淋漓盡致?!彼麤]有放手,繼續(xù)傾斜身體;她也松開右拳,任由追求者擺布。他們后來回憶,在這意外的相遇中,雙方好似被神明引導,又像是在湍急的命運之河中漂流。有三四秒,喬治和格麗塔覺得整個廣場都歸自己所有。

這樣稍縱即逝的瞬間,對艾森施塔特已經足夠,任何有象征意義的場景都逃不出他的視線。喬治和格麗塔分開前,“萊卡”相機的快門被4次按動,其中一張照片登上了一周后的《生活》雜志并傳遍世界,那就是《勝利日,時報廣場》。

短暫的邂逅過后是漫長的分離。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當格麗塔·齊默爾與喬治·門多薩終于意識到自己在不經意間成為一個年代的文化符號時,已是他們登上那張照片35年之后。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