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關寧鐵騎 封建王朝騎兵最后的輝煌

2017-02-27 12:00:03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公元1629年當時即后金汗位三年的皇太極在經歷了與天袁崇煥寧錦大戰(zhàn)和之前隨其父努爾哈赤征戰(zhàn)寧遠戰(zhàn)役中以全敗的戰(zhàn)績輸給了袁崇煥和他的部隊

公元1629年當時即后金汗位三年的皇太極在經歷了與天袁崇煥寧錦大戰(zhàn)和之前隨其父努爾哈赤征戰(zhàn)寧遠戰(zhàn)役中以全敗的戰(zhàn)績輸給了袁崇煥和他的部隊,因此皇太極只得兵出險招于此年率領八旗全部并聯合蒙古騎兵十數萬秘密饒過他懼怕的袁崇煥的關寧防線于此年十月二十八日突然攻克突破長城沿線的大安口,龍井關,而后迅速攻占尊化并繞開袁崇煥緊急調防的薊州順義通州經三河兵峰直逼當時大明帝國的帝督--北京。下面就和360常識網小編去了解一下吧。

而當時正在守衛(wèi)關寧防線的袁崇煥在突然的京城警報發(fā)出后倉促調集九千關寧鐵騎以士不傳餐馬不再秣日夜兼程的最快速度千里馳援北京,先皇太極的八旗大軍一天到達北京,屯兵廣渠門外。公元1629年明崇禎二年農歷十一月二十日當時明朝首都在經歷了自1449年正統(tǒng)十四年于謙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一百八十年的和平之后又一次的迎來了生靈涂炭的戰(zhàn)爭,是日上午皇太極將其十數萬大軍分為左右兩翼,右翼由皇太極親自指揮攻擊另兩路由大同宣府進京勤王的兩支明軍,戰(zhàn)斗毫無懸念,大同宣府兩支明軍全敗,損失慘重退入得勝門甕城。

左翼八旗大軍和蒙古軍一部數萬大軍在廣渠門卻遇到的一支戰(zhàn)斗力比他們更為強盛,軍紀比他們更為嚴明的軍隊,那就是袁崇煥率領的九千關寧鐵騎.進攻前當八旗大軍的將領們自信滿滿看著在他們面前列陣的弱小的明軍騎兵,相信只要自己騎兵一陣沖殺,對陣的明軍就會灰飛湮滅,即使對手是袁崇煥,畢竟以前的寧遠,寧錦大戰(zhàn)袁崇煥依靠的是堅城火炮,并非真正的騎兵戰(zhàn)術的野戰(zhàn)爭鋒,但是八旗的將領們錯了,很快他們?yōu)樽约旱倪^份自信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因為事實證明袁崇煥不僅僅是一名出色的堅城防御者同樣也是一名優(yōu)秀的騎兵指揮官。

袁崇煥將他的九千騎兵分為品字型的戰(zhàn)陣,以起到互相策應的作用,前鋒王承胤,右翼祖大壽,左翼者袁崇煥親自指揮.而此時的左翼八旗和一部蒙古騎兵一各個擊破的戰(zhàn)術先攻祖大壽,很快的八旗騎兵和他們的將領們發(fā)現這些明軍騎兵的防御和不時的反沖擊是那么的無懈可擊,不得已轉攻王承胤的騎兵陣,但是得到的結果與攻擊的祖大壽的結果一樣.最后一招,擒賊擒王,總攻袁崇煥的騎兵陣,但是兵法曰一而盛,二而衰,三而竭,其結果在袁崇煥的防衛(wèi)下八旗騎兵的攻已是強弩之末,而此時的袁崇煥在擊退了八旗騎兵進攻后迅速將三個騎兵戰(zhàn)陣集結起來向已被他的關寧鐵騎搞的喪魂落魄的八旗騎兵發(fā)起了總反攻。

而已變的全無斗志的數萬八旗騎兵在袁崇煥的九千(或許在經過數次戰(zhàn)斗后已沒有九千人了)關寧鐵騎的攻擊下虧不成軍,兵敗三十里方收住陣腳,損失慘重,僅敗退途徑通惠河便溺亡千于人,這是自明萬歷四十七年薩爾滸大戰(zhàn)以來明軍騎兵與后金騎兵野戰(zhàn)爭鋒的第一次勝利,盡管這樣的勝利來得是那樣的無奈(京師報警,千里馳援,倉促應戰(zhàn)),但這更證明了袁崇煥和他的關寧鐵騎的優(yōu)秀。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皇太極并未左翼八旗的失敗而放棄,因為失敗的不是他指揮右翼軍團,而是左翼的軍隊和將領,在他處分了失敗的將領和對所有八旗和蒙古部隊在南苑進行修整后已待再戰(zhàn)。

而此時的袁崇煥并沒有大戰(zhàn)勝利后的喜悅,他顯得如此的憂心重重,因為他要讓他的士兵得到休整,傷兵得到醫(yī)治,陣亡的兵士得到撫恤,同時由于來得過于倉促,所帶糧秣已經用完,所以他要急需解決這些問題,但是結果確是極其的令他失望,在崇禎的平臺招對中崇禎帝除了言語上的安慰和一件披肩外什么都沒給他解決,即使是象其他兩支敗北的明軍退入甕城稍作休整也沒有答應他(可見崇禎已對袁崇煥暗藏殺機),但崇禎還要用袁崇煥。

至于袁崇煥的關寧鐵騎不愧為一支紀律嚴明的優(yōu)秀軍隊,在其補給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不僅沒有對京郊百姓搶掠和騷擾,更是不鋸百姓樹木取暖,要知道當時是北方農歷十一月,且是野地宿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明朝最后的一支強悍騎兵和他們賴以信任的統(tǒng)帥袁崇煥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又一次戰(zhàn)斗,同時也是最后一次戰(zhàn)斗。

公元1629年農歷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極率領著他那已在南苑休整完畢的十數萬八旗蒙古大軍浩浩蕩蕩開向北京東南角的左安門,皇太極相信這該是與他的夙敵袁崇煥做一個了結的時候了,也該結束袁崇煥的不敗神話了,袁崇煥這個名字在皇太極的心頭上壓抑的太久了。

戰(zhàn)斗開始了,皇太極的十數萬八旗騎兵和他門的蒙古盟友一次又一次攻向的袁崇煥和他的關寧鐵騎,然而皇太極很快的驚奇發(fā)現他引已自豪的八旗鐵騎在比他們少的可憐的關寧鐵騎面前是那樣的軟弱和無能,除了傷亡數字的不斷增加外什么結果也得不到,也許皇太極會發(fā)出"亮劍"中楚云飛對久攻不下的李云龍部隊發(fā)出的那句感嘆:天!這是什么樣的一支部隊?

終于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后皇太極下令軍隊后退,皇太極最終肯定袁崇煥是他的克星。關寧鐵騎和他們的統(tǒng)帥再一次的獲取勝利,但令人悲哀的是這也是最后的勝利,同時也是明軍對后金的最后一次勝利,終結這些勝利的不是皇太極和他的八旗悍騎而是明帝國的元首--崇禎。

在著場左安門之戰(zhàn)結束的三天后崇禎以議兵餉的名義在平臺誘捕了戰(zhàn)功赫赫的袁崇煥,后下錦衣衛(wèi)詔獄,八個月后即公元1630年八月十一日袁崇煥被崇禎以莫須有的罪名,以最為殘酷的磔刑處死(凌遲處死),在袁崇煥死前官場小人因為妒忌自己的無能而上書崇禎要袁崇煥死,皇親貴戚因為城外的田莊財產的損失而把怒火發(fā)泄到袁崇煥身上而上書崇禎要袁崇煥死,北京的市民因為誠郊的親眷的損失而也把怒火發(fā)泄到袁崇煥身上而群情激憤,最后崇禎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和發(fā)泄自己的不滿而最終決定殺袁崇煥。

每當我在書上看到或是想到袁崇煥被磔刑的那一刻我就會內心極其憤慨!而當崇禎殺掉袁崇煥后而暫時得到滿足后他不會想到他已開啟了大明王朝的倒記時的開關,他--崇禎注定沒有好下場(吊死景山),而皇親貴戚們和市民們在袁崇煥死后會出口氣,但是十四年以后當李自成率領數十萬農民軍扣關北京的時候(皇親貴戚幾乎被殺絕)以及清朝入主北京,再也沒有袁崇煥和他所率領的關寧鐵騎迅速的千里馳援了,因為關寧鐵騎這支英勇強悍,紀律嚴明的部隊隨著他們的核心和靈魂袁崇煥的冤死而死亡。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