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反王的人物生平 沈法興 稱王建元
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沈法興,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父親沈恪,是南北朝時期陳朝官吏,官至特進、廣州刺史。沈法興在隋朝大業(yè)(605年—618年)末年,擔任吳興(今浙江湖州)郡守。當時,東陽賊寇首領(lǐng)樓世干舉兵反叛朝廷,攻略郡城,隋煬帝楊廣下詔命令沈法興與太仆丞元祐一同討伐樓世干。
舉兵起義
義寧二年(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江蘇揚州)煽動兵變,弒殺隋煬帝。沈法興自認為世居南方,家族世代都是郡中有聲望的大姓,同姓宗族就有幾千家,被遠近所歸向順服,便與元祐的部將孫士漢、陳果仁(一作陳杲仁)擒住元祐,以誅討宇文化及為名起兵。三月,沈法興從東陽出發(fā),邊行軍邊收集兵馬,往江都趨進,攻下余杭郡(今浙江余杭區(qū)),待進發(fā)到烏程(今浙江湖州)時,已擁有六萬精兵。
毗陵(今江蘇常州)通守路道德領(lǐng)兵抵御沈法興,沈法興與他約定連兵,借會盟之機襲殺路道德,進據(jù)毗陵城。當時齊郡賊寇首領(lǐng)樂伯通占據(jù)丹陽(今江蘇丹陽),為宇文化及守衛(wèi)該城,沈法興派遣陳果仁攻陷丹陽。沈法興又攻陷余杭和毗陵,于是占據(jù)了長江以南十幾個郡,自稱江南道總管,承制設(shè)置百官。
武德元年(618年)八月,沈法興聽聞越王楊侗即位,沈法興便上書楊侗,自稱大司馬、錄尚書事、天門公,承圣旨設(shè)置百官,任命陳果仁為司徒,孫士漢為司空,蔣元超為尚書左仆射,殷芊為尚書左丞,徐令言為尚書右丞,劉子翼為選部侍郎,李百藥為府掾。
稱王建元
武德二年(619年)八月,沈法興攻克毗陵后,認為江、淮以南只須自己發(fā)令調(diào)遣即可平定,于是自稱梁王,建都毗陵,建年號為延康,設(shè)置百官。沈法興性情殘忍,崇尚嚴刑,將士稍有過錯,就立即斬首,他的部下因此產(chǎn)生叛離怨恨之情。
當時,杜伏威占據(jù)歷陽,陳棱占據(jù)江都,李子通占據(jù)海陵,都手握重兵,均有窺伺江南的意圖。沈法興三面受敵,軍隊屢次戰(zhàn)敗。
不久,陳棱在江都被李子通圍困,陳棱困迫危急,送人質(zhì)到沈法興和杜伏威處請求出兵援助。沈法興讓兒子沈綸帶領(lǐng)幾萬軍隊與杜伏威一同救援陳棱,杜伏威駐扎在清流,沈綸駐扎在揚子,相隔數(shù)十里。李子通的納言毛文深獻計,召募江南人偽裝成沈綸的士兵,夜晚襲擊杜伏威軍營,杜伏威很氣憤,也派兵襲擊沈綸。二人因此相互猜疑,誰也不敢先進軍。李子通得以用全力攻打江都,攻克江都城,乘勢揮兵進攻沈綸,大敗沈綸。
投江而死
武德三年(620年),李子通渡過長江攻打沈法興,奪取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沈法興派遣他的仆射蔣元超抵抗李子通,雙方在庱亭交戰(zhàn),蔣元超兵敗身亡。沈法興恐懼,放棄毗陵,與左右數(shù)百人投奔吳郡。李子通在吳郡襲擊沈法興,大敗沈法興。沈法興帶領(lǐng)幾百個親隨放棄吳郡城逃走,吳郡賊寇首領(lǐng)聞人遂安(復(fù)姓聞人,名遂安)派手下將領(lǐng)葉孝辯迎接沈法興。沈法興在半路后悔,想殺了葉孝辯而奔赴會稽。葉孝辯發(fā)覺了沈法興的意圖,沈法興處境很窘迫,于是投江而死。
歷史評價
劉昫《舊唐書》:“沈法興狂賊,梁師都兇人,皆至覆亡,殊無改悔?!?/p>
劉昫《舊唐書》:“專立威刑,將士有小過,便即誅戮,而言笑自若,由是將士解體?!?/p>
歐陽修等《新唐書》:“專事威戮,下有細過即誅之,繇是將士攜解?!?/p>
司馬光《資治通鑒》:“性殘忍,專尚威刑,將士小有過,即斬之,由是其下離怨?!?/p>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六》
《新唐書·卷八十七·列傳第十二》
《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五》
《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六》
《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七》
《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八》
家庭成員
父親:沈恪,陳朝官吏,官至特進、廣州刺史。
兒子:沈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