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虞姬真有致死項羽的嫌疑嗎

2016-12-11 11:54:45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在劉邦和韓信設的圈套下,這個意氣風發(fā)的楚霸王項羽,深深地被“四面楚歌”所惑,最后敗走垓下,烏江自刎。而虞姬也在混戰(zhàn)中,一同慘遭厄運

在劉邦和韓信設的圈套下,這個意氣風發(fā)的楚霸王項羽,深深地被“四面楚歌”所惑,最后敗走垓下,烏江自刎。而虞姬也在混戰(zhàn)中,一同慘遭厄運。這么一個令項羽癡情的貼身美女,竟然讓人們對項羽的死產生不解的聯(lián)系,那么虞姬真有致死項羽的嫌疑嗎?

虞姬小姐,美貌與感性的化身,咱還得先從她的死說起。從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中了解到,她是一個美麗的女子,還是一副好聲音,項羽非常寵愛她。那年,就在項羽被困垓下的時候,將士們餓得肚皮呱呱叫,惆悵的項羽面對虞姬,酌酒唱了這《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聽后心情沉重,為了鼓舞項羽,復唱《和垓下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边@寸斷肝腸字里行間表露著女子的無可奈何,用那溫柔的纖手,拿著冰冷的劍,狠狠橫在了自己的脖子上而去,項羽含著淚抱著自己心上人傷心不已,憤然地逃到了烏江。

但是人被逼到絕路的時候,往往都會失去理智。這其中也逃不過被項羽殺害的可能性,《太平寰宇記》中則說,虞姬的墓地,就在濠州鐘離縣,因為項羽戰(zhàn)敗了,所以殺了虞姬葬在這里。雖然這本書遠不及《史記》可信,不過倒無不可能性,項羽生性好面子,又易怒。眼看敗局已定,殺虞姬殉國也是不無道理的。綜合兩種虞姬死亡的方式,確定了兩種因素,項羽和虞姬是對恩愛的好夫妻,虞姬的死對項羽產生了重要的心理影響。這么說來,項羽的死,有他的感情用事,但主觀因素還是在項羽手里。所以說,虞姬的死和項羽的死,存在表象關系,但他完全不應該把兒女私情摻和到安國保天下上來。虞姬則像個插曲,硬插到這段悲慘的劇情中,讓人產生凄涼之感。

要說表象關系,可現(xiàn)實呢?不管項羽是怎樣意氣風發(fā),兒女情長,都逃不過現(xiàn)實,劉邦圍項羽軍隊在垓下。士兵們餓得頭暈眼花,哪有精力放在打仗上。劉邦和韓信的軍隊,日夜唱著楚人的歌,中了圈套的項羽,被迫跑到烏江邊上,在亭長那里知道楚國并沒有亡之后,才知道中了流氓劉邦的詭計,后悔沒有鴻門宴的時候殺了劉邦。被愚弄的項羽,無言以對江東父老,自覺天亡自己,狠狠地鉆了牛角尖,憤然選擇了自盡。四面楚歌的時候,虞姬在場,當然會被人懷疑。甚至有人將她看做劉邦的奸細,里應外合。但我覺得有些不妥,原因是,虞姬完全可以趁項羽不備,將其殺死,何用得著劉邦這般大費兵馬。而項羽逃到烏江邊上,展現(xiàn)了他再大的英雄依然會有求生欲的。而虞姬再美,情再深,項羽還是逃跑了。明顯項羽并不是色降劉邦的,實屬中了劉邦的詭計。這點上看,表象下面可謂是復雜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對決,虞姬只有旁邊觀戰(zhàn)的份。

古人們在談論亡國君的時候,往往會把過錯放在女人身上。例如夏桀與妹喜,商紂王與妲己,周幽王與褒姒等等。都是妖后害人,君王無道。但歷史上,對這些女人的記載可謂是寥寥無幾句。包括這個名叫虞姬的女子,也在歷史上介紹沒有幾句,簡單的一帶而過。除了這位虞姬如此番氣節(jié)外,其她人并沒有。但是也逃脫不了人們的怪罪,他們愛輕視女子,地位與君王身份的嚴重失衡,導致這位無名小卒,意外地受到了牽連,被歷史拾遺。

那么說到底,不管從項羽的主觀角度,還是四面楚歌的客觀現(xiàn)實上看,似乎虞姬都是逃脫不了干系,但實為劉邦的步步緊逼,項羽的被逼無奈,導致了亡國的局面。亡國并非虞姬直接造成的,而是受到了的牽連。同時像虞姬這樣記載嚴重不詳?shù)男∪宋锢?,人們很容易受到這位弱女子的感動。于是才有了這兩千年關于她喋喋不休的各種傳說。其實這女子,本不叫虞姬,因“有美人名虞”才被后人叫做虞姬。這位小女子竟然連個名都未在歷史上留全,而五代時期為了紀念這位女子,便出現(xiàn)了“虞美人”的詞牌名了。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二人生死相許。那段讓人蕩氣回腸的《霸王別姬》,讓人感慨這位女子和霸王的凄慘愛情。而虞姬的事跡被人們的傳誦,讓她意外地成功出位了。最后,至于說虞姬是不是存在致死項羽的嫌疑,面對項羽這個魯莽的當家人,她只有夫唱婦隨,在這難免演繹的淋漓盡致了。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