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古代婚嫁最初是哀痛的事 新郎家三日不能奏樂

2016-11-25 12:21:31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周禮中有記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一個“令”字,就有“令”的執(zhí)行者。但是也有例外,仲春時節(jié)的男女相會,“奔者不禁”??梢?,

周禮中有記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一個“令”字,就有“令”的執(zhí)行者。但是也有例外,仲春時節(jié)的男女相會,“奔者不禁”??梢?,當時的人還保有相當?shù)膭游镄?,國法要服從于“春天”。從周朝到春秋都有專門做媒的官吏,官名“媒氏”,專職負責使男人有妻子,女人有丈夫,向他們配給田宅,以使其能安身成家。當時的男人結婚三年后才可以被國家征用外出作戰(zhàn)或做工,叫“赴國役”。

嫁娶兩家三日哀

今天人們的婚嫁是喜事,遠古時候卻恰好相反。迎親只能在夜里,車馬服飾都必須是黑色。起源于古人引陰氣入家門,黑色是配合著陰的。黑夜黑馬黑車黑衣人,車前置兩枚火燭,在黑夜試探前行,就是去娶親的了。

按《禮記》中記錄,嫁走了女兒的人家,三個晚上不熄滅火燭,似乎女兒還能回來,似乎女兒還能看到娘家的光。而娶了新人的男家,三天內不能有絲竹樂器的響聲?;榧奘且患吹氖聝骸,F(xiàn)代女人出嫁有哭的,有依依惜別的,多數(shù)只是做姿態(tài)。終究習俗變了,嫁人是張燈結彩浩浩蕩蕩歡天喜地的事情。而古人說,不對婚禮表示祝賀,是規(guī)矩道理?;槭拢敃r都寫成“昏事”。

到了漢朝,有皇帝詔書說,禁止民間嫁娶備酒食相賀。按漢律,禁止三人以上結群喝酒,但可以印證,民間嫁娶已經飲酒聚眾慶賀了。由周到漢的大約千年,娶親已經從只能趁黑夜進行的壞事變成了好事,由漢到今天,再沒變過?!秴问洗呵铩分姓f新娶來的婦人要“煙視媚行”,煙一樣的視線,縹緲不定,嫵媚地走路,大約是絕不能快步如飛,要忸怩細瑣的徐徐而行。

三十不嫁要受罰

古時候婦女出嫁年齡,在漢代有嚴格規(guī)定,十五歲到三十歲為界線,過三十還獨身在娘家,就罰“五算”,合當時的六百錢。據(jù)說,罰款不重,只是懲治遲遲不嫁的女人對風俗的挑戰(zhàn)。有一種被古人稱作“姆”的女人,類似現(xiàn)在的保姆。專指婦人到了五十歲,還沒有生下孩子,被男家廢出,按規(guī)定也不能再嫁。如果這婦人能奉行“婦道”,才有資格給別人的孩子做保姆。

漢朝的時候,有個叫王吉的人,房東家有一棵大棗樹,王吉的妻子隨手摘一顆棗給王吉嘗,王吉當即廢掉了這個妻子,因她偷盜。元朝規(guī)定廢妻有七條:無子、淫佚、不事公婆、口舌、盜竊、妒忌、惡疾,任何一條都可以發(fā)休書廢掉妻子。所以婦女們只能私自積蓄,以防萬一。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