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臣虞允文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虞允文
虞允文(公元1110年—公元1174年),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大臣,抗金名將。漢族,南宋隆州仁壽(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藕塘鄉(xiāng))人,紹興年間進(jìn)士。公元1160年(紹興三十年)使金,見其大舉運糧造船,歸請加強(qiáng)防御。次年,以參謀軍事犒師采石,適主將罷職,三軍無主,而金完顏亮正擬渡江,遂毅然督戰(zhàn),大破金軍。三十二年,任川陜宣諭使,與吳璘共謀進(jìn)取,收復(fù)陜西數(shù)處州郡。公元1169年(乾道五年),為相,任用胡銓、王十朋等。八年,再任四川宣撫使,淳熙元年卒,年六十五,賜謚忠肅。
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改任為左丞相兼樞密使,授特進(jìn)。但他隨即要求鎮(zhèn)撫四川,以圖光復(fù)大業(yè),同年秋,授少保、武安軍節(jié)度使、四川宣撫使職務(wù),封為“雍國公”,上命其再度赴四川總理軍政事務(wù)。他在到任一年多的時間里,不斷籌劃由四川出師北伐,以圖光復(fù)中原,最終積勞成疾,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以病卒。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宋孝宗詔贈虞允文太傅,謚忠肅。
歷史如何評價虞允文
《宋史》:①允文姿雄偉,長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動有則度,人望而知為任重之器。早以文學(xué)致身臺閣,晚際時艱,出入將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無二焉。②允文許國之忠,炳如丹青。金庶人亮之南侵,其鋒甚銳,中外倚劉锜為長城,锜以病不克進(jìn)師。允文儒臣,奮勇督戰(zhàn),一舉而挫之,亮乃自斃。昔赤壁一勝而三國勢成,淮淝一勝而南北勢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轉(zhuǎn)危為安,實系乎此。及其罷相鎮(zhèn)蜀,受命興復(fù),克期而往,志雖未就,其能慷慨任重,豈易得哉?次膺力排群邪,無負(fù)言責(zé),涖政不煩,居約有守。晚再立朝,謇諤尤著,南渡直言之臣,宜為首稱焉。
楊萬里:食必觀書,為文立成, 不雕而工。
陳子龍:自漢以后,文武漸分,然猶有虞詡、諸葛亮、周瑜、陸遜、司馬懿、羊祜、杜預(yù)、溫嶠、謝玄、韋睿、崔浩、李靖、裴行儉、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韓琦、李綱、虞允文之徒奮策儒素建功閫外,為時宗臣。彼豈必有摶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過深明古今之事,能決機(jī)宜之便耳。
屈大均:漢唐以來善兵者率多書生,若張良、趙充國、鄧禹、馬援、諸葛孔明、周瑜、魯肅、杜預(yù)、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經(jīng),翩翩文雅,其出奇制勝如風(fēng)雨之飄忽,如鬼神之變怪。
毛澤東: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蔡東藩:歷代無道之主,莫如金亮,亮之罪上通于天,大舉伐宋,正天益之疾而奪其魄耳。假使高宗構(gòu)有恢復(fù)之志,聲其罪而加之討,則南北義士,奮起討逆,大憝授首,炎宋中興,寧非快事?乃聞寇南來,即思退避,愚弱不振,一至于此。幸陳康伯勸阻于內(nèi),虞允文達(dá)權(quán)于外,始得僥幸一勝,保全東南。論者謂以弱制強(qiáng),以寡敗眾,允文之功居多。夫允文誠有功,然安知非天之嫉亮已甚,特借義士忠臣以誅逐之耶?故予謂采石一役,蓋猶有天幸云。